APP下载

图书馆式乡村学校建设探索

2020-12-17于俊华

中小学校长 2020年9期
关键词:整本书书香学科

□于俊华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中学是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隔辈富养的传统思维致使家庭教育严重缺位,很多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普遍不高。面对这样的学情,学校依据2017 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实现“和雅上进、贤能担当”的特色办学理念为基石,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实施多元化的阅读评价,致力构建乡村“图书馆式”学校。

一、打造立体阅读空间,营造诗意书香氛围

扎根文化,营造书香氛围。坚持生本理念,用学生的书画、手工、读书笔记摘抄等作品建设书香主题致贤楼,内容图文并茂,与学校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为校园中的松、桃、李等植物立下“诗情画意”文化牌等,让学生感受校园的文化。

多方合力,保障阅读资源。学校设立阅览中心,藏书九千余册。为让图书走出图书馆,学校在致贤楼一楼大厅设立多功能阅读吧、开放式书架,打造图书驿站,放置共享图书,图书驿站设置在楼梯上、走廊内和拐角处,既利用了狭小空间,又实现了“人在书中,书在手边”随时随地阅读的理想。

班级图书角。图书角的图书由班级学生和教师从家中带来,把家里的藏书变成“行走的图书”,共享阅读让“好书漂流”起来,让教室充满书韵。

家庭藏书架,拓展阅读空间。随着师生阅读活动的推进,学生家中也逐渐设立了家庭藏书架。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家中的藏书进行登记,各班级建立“虚拟图书馆”,依据“虚拟图书馆”的目录,学生间可根据目录自由借阅。

形成机制,保障阅读时间。推行“五段”读书机制:10 分钟晨诵;中午10 分钟午读;晚上10 分钟暮省;每周2 节的校本阅读课,每周3 节书香社团活动课;假期及周末的亲子共读。

二、从整体铺排到深度行走,培养书香丰盈的和雅教师

构建学校、学科、年级组三级悦读圈,制定《高村中学教师读书实施方案》,对教师阅读提出目标任务,制定参考标准,要求教师“有痕”读书,定期举行各类活动,做到年年有重点、周周有主题。以教师读书论坛、专家导读等为平台,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交流会、导读、测试等活动,所有教师读书过程性资料纳入年终考评。

一级悦读圈,让读书助力研究。学校成立高村中学悦读圈“和雅书声悦读坊”,主要阅读红色经典类图书,通过即时小讲坛、线上微阅读分享、线下论坛等形式开展阅读。线上微阅读分享“四部曲”:分享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感悟、讨论教学案例、盘点读写收获。线下论坛设置“前情回顾”“经典推介”“每周词话”“热词点击”“声声传情”“诗风词韵”六个环节。

二级悦读圈,让读书优化教学。组建学科悦读群,通过榜样引领,任务驱动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阅读。例如,数学学科推荐阅读《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等书籍,开展相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基于学科的专业阅读,让教师读得有味、有法、有得。

三级悦读圈,让读书滋养生命。构建学校读书校本课程,推荐四大类教师必读选读书目(教育理论类、专业成长类、红色经典类、传统文化类),有效整合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线上打卡线下分享,教师在阅读中心灵得到润泽。同时学校辐射带动亲子共读、社区共读。班主任建立亲子阅读群,在推广阅读文化的同时,悦纳自己,丰盈生命。

三、从单科阅读到融合推进,培养知书达礼的和雅学子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成就“人”,为了培养知书达礼的高村和雅学子特质,学校制定了《高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实施方案》《高村中学学生阅读指南》《高村中学各年级阅读推荐书目》,从学科、课程、活动多维度推进,用书香涵养品格、提振底气。

(一)以语文课堂精读指导为引领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以教材文本的精读课文为范例,扎实做好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的指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落实,让学生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去阅读其他文学作品、非文学作品,实现由教师的“教读”到学生“自读”及“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目标。“教读”要注重举例子、给方法;“自读”要注重实践运用,进而沟通课内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开展跟进式、拓展式的“海量”阅读指导。

语文学科深研好书推荐课、阅读指导课、对比阅读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读写迁移课等阅读模式。每学期对六种阅读模式,每位语文教师上一节研讨课,强化阅读指导能力。

(二)“全科悦读”内涵式探索

“全科悦读”是由语文学科的“独唱”走向全学科的“合唱”,重在全学科参与、多角度阅读、各渠道结合。学校坚持“文本阅读、学科融读”两条途径,构建两大阅读体系(学科拓展阅读体系、传统经典阅读体系),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坚持“学科整合、课堂融入”,确立学科主题,探索阅读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切入点,解决怎样读的问题。所有学科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勇于创新,将读书活动引入各科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阅读理解为基础,提高学科学习能力。如:“阅读+表达”英语阅读;“阅读+应用”的数学阅读;“阅读+欣赏”的音乐、美术阅读;“阅读+励志”的思品阅读等。

(三)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指导

整本书的阅读,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和点拨,助力学生整本书阅读鉴赏和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以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学生的自主阅读、个别指导为基本原则;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整本书版本的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由此,汇编出《高村中学整本书阅读指导手册》。整本书阅读,教师和学生要同读,倡导多次复读,引领学生深入阅读。阅读前,教师要写读书推荐,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读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分组摘录、批注、提纲、复述等笔记形式,学习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和学生一起写书评、写心得;在交流之前,让学生通过做书签、写读书感受、写书评等形式,把理解的内容条理化,交流时做到言之有物;读书交流从整本书开始,又从整本书结束,保证书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对三类课进行深度教研:一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阅读研讨课;二是赏评的写作指导课;三是表达的成果交流课。对这三种类型的课,语文教师每学期每人开一节研讨课,课堂测试学生的收获,课后观课教师填写观察量表,进行深度教研。

(四)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体验动态书香生活

以“书香润泽,和雅致远”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实践活动。开展“和雅之声”经典朗诵读书节活动,开展共读共写活动:经典书目师生共读共写、专业书目教师共读共写、家校联手亲子共读共写。同时开展阅读之星评比、课本剧表演、绘本创作、故事童谣、读书征文、读书沙龙、手抄报比赛、戏曲表演等线上线下成果展示活动;举行“好书伴我成长”“寻访红色足迹”等系列校园读书征文比赛;举行“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向国旗敬礼”“爱国歌曲大家唱”等德育活动;通过图书漂流、志愿捐书等活动,让“我的好书”“我的读书经验”在师生中流动。

(五)读书活动与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

学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引领,组织语文教师为主体的阅读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团队,加强对红色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外经典名著在内的各类优秀读物的导读、跟读、成果展示等多种课型和内容的研究,开发了《高村中学“国之学”经典阅读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在《高村中学“国之学”经典阅读校本课程》编写中,设置红色经典、传统文化、中外名著阅读三大类。此外,结合高村乡土名人、地方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例如,知家乡名人、访家乡名人、走进青龙河、探秘梁氏庄园、非遗传承(脉田糖瓜)、中华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讲座、手抄报比赛等,推动文明礼仪教育和孝道行为培养,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作用。国学经典诵读带动亲子诵读、社区诵读,对良好家教家风的形成,对和谐家庭建设,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评价体系驱动,助力“阅读”优化提升

为了助推乡村“图书馆式”学校创建工作,激发兴趣,展示个性,学校在课内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同桌互评、小组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制作观察量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即时评价中;课外根据不同学段和年级的阅读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村中学阅读水平分级达标体系》,有效的检测和激励学生的阅读成果,同时通过读写素养评价,进行“和雅学子的评选”;在教师层面进行“和雅教师”“书香导师”的评选,定期举行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我的读书故事展评;在校外,进行家长和社区评价,及时发现、积极评价学生的阅读成就,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和方法。通过多元书香评价体系,榜样的引领,激发师生的阅读热情。

山东省威海市高村中学在乡村“图书馆式”学校创建过程中,着力打造“书香润泽、和雅致远”经典阅读品牌,努力构建教师有思想、学生有主见、学校有灵魂的乡村理想教育生态。

猜你喜欢

整本书书香学科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学科新书导览】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