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育”体系成就学生终身发展

2020-12-17李晓东关宏军

中小学校长 2020年9期
关键词:全科学科课程

□李晓东 关宏军

阅读能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成效,具备优秀的阅读品质进行主动的学习对其成为终身学习者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沈阳市浑南区白塔小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程中,结合学校“办好玩的学校,育会玩的孩子”这一核心理念,最终确定了构建“阅读+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之路,以阅读为基点成就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阅读+教育”的内涵

关于“阅读+教育”的内涵,我们是这样定义的:在语文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全学科阅读、综合性阅读,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增长智慧,培养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开展大教研,将学校阅读与生活阅读并举,使阅读教育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突破时空限制,形成全员、全科、全能的阅读体系,以读养德、以读启智、以读健体、以读润美、以读育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通过“阅读+教育”体系的构建,实现了以语文阅读为起点,推动全科阅读、生活阅读的目标,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书香浓郁的优良教育生态。

二、“阅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基于能力的基础阅读

作为小学阶段的阅读,学生想要走进阅读的世界,首先要具备基础阅读能力,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就是需要具备基本的文字解码能力。在这一阶段学校以语文学科作为“阅读+教育”主体,通过识字集约化—阅读自主化—表达个性化三方面着力解决学生的基础阅读问题。

1.识字集约化

依据“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局部”的认知规律,充分运用定位联想和独特联想的方法,高效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快速识字。在增加识字量的同时,为了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汉字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感受汉字的魅力,学校组织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自主编撰校本汉字学习资料——《趣字》。《趣字》一书从“趣识、趣写、趣用”三个方面进行撰写,由识到写最后到用,依托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导向,引导学生探究汉字中的“文化韵味”,既提高了识字数量,又保证了质量;既长知识,又学到文化,将立德树人落实在“阅读+教育”每一个环节之中。

2.阅读自主化

阅读自主化是基础阅读实施阶段中的核心环节,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学生形成自主阅读能力的前提是习得阅读的方法,当学生在阅读中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掌握阅读的主动权时,才会更容易感受到阅读的魅力,继而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在“阅读+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学校基于“支架理论”,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支架”,自主研发出“六步自主阅读学习模型”,让自主阅读成为可能。在教授阅读方法中,分学段逐级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形成优秀的阅读品质。

3.表达个性化

表达是检验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低年级以口语表达为主要方式,依托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兴趣观察为基础,以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三年级开始加入书面表达,遵循各年龄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和习作教学规律。在依托统编教材对学生进行螺旋式上升的习作学习之外,融入“创意记事”及“即兴作文”训练。“创意记事”的主旨在于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同时,还能够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即兴作文”则重点训练学生短时间明确立意、选择素材以及组材的能力,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篇立意明确、结构清晰、内容完整的习作。

(二)基于素养的全科阅读

全科阅读是将阅读从单一语文学科阅读,引向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体育等小学阶段所涉及的国家课程与辽宁省地方课程,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科的有机整合,通过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进行阅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1.全科阅读的落脚点

全科阅读主要围绕学科本体性知识,拓展知识结构,增强知识联系,把学科相关阅读内容纳入教学任务,转变课堂讲授范式,构建全科阅读体系,全面落实学科素养,实现全学科介入、多角度阅读。在知识融会贯通中,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学习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让阅读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环节

让阅读融入全学科的学习过程,探究全学科、全过程的立体式阅读:激发学科前置阅读,提供知识的前期储备;扎实学科过程阅读,落地知识的原生素养;拓深学科迁移阅读,引发知识的多维触角。为保障全科阅读的高效实施,各学科工作室教师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研发出本学科的课堂阅读模式。例如,数学寓读于探式阅读,英语进行故事阅读,道德与法治开展主题阅读,科学以问题驱动阅读,综合实践学科的头脑风暴式阅读等等。不同学科的阅读内容类型不同,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方法自然有所不同。在课堂上教师会依据各学科阅读内容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从阅读内容中提取相关的学科知识。例如,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信息式阅读法,由于学科中涉及的阅读主要有阅读故事屋、阅读角、知识窗以及小贴士等,阅读的内容相对比较短并且与教学主题有明确的联系,因此,在进行阅读时可以运用信息式阅读的方式,带着阅读目的,提取关键信息来概括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各学科通过对各学科内容的系统梳理,最终形成全科阅读的方法体系,支撑全科阅读的有效实施。

3.全科阅读的资源保障

为保证全科阅读的有效推进,学校在全校教师的通力合作下建立阅读资源库与全科阅读指导目录为全学科阅读提供阅读资源上的保障。全科阅读资源库覆盖小学阶段的国家课程与辽宁省地方课程中全部年级的全部单元,授课教师可结合授课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到全科阅读资源库中提取所需的阅读资源发布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全科阅读指导目录则是为了满足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需要,依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以及各学科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分年级梳理出全科阅读书目,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需求以及阅读兴趣进行自主选择,以保证学生课下迁移阅读的需要。

(三)基于发展的综合性阅读

为促进学生成为主动阅读者,进行优质阅读,学校开展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综合性阅读活动。

1.创新研发综合性阅读的多种样态

在基础阅读和全科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综合阅读体例。如:基于目标的,一人多读;基于交流的,多人共读;基于分享的,多人多读等等。在阅读中提升素养修为,改变的是人的气质乃至命运。通过探索综合性阅读的多种样态,在多元整合中实现“阅读+教育”成就学生终身发展的追求。

2.研发“阅读+教育”课程群,拓宽阅读广度

基于“学玩课程”理念,开发“阅读教育课程群”。自主编写的《甲骨文识字卡》《趣字》《话字》教学读本,师生共同探究汉字文化本源;融合“书法简史”和“书法家趣事”两方面内容的《兰亭故颜》读本,辅助书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玩诗”体系下的《诗词学习》,让师生品读经典诗词的同时更深体会到诗词创作的乐趣。学校“阅读+教育”课程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多到精,对学校的特色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滋养作用。

3.创设校园阅读场

加大学校图书室及读书长廊的建设,做到专人负责,确保使用效率;加大图书添置力度,每学期更新添置各类图书,充实图书数量和种类。教学楼的大厅以童话世界为主题进行布置,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文化墙,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学校处处能阅读。

三、“阅读+教育”下的优良教育生态

“阅读+教育”体系的建构让手不释卷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生活习惯。

(一)生生促读,交流中激发阅读兴趣

为保证学生能更好地利用在校时间进行高效阅读,学校将阅读落实到学校日常工作中。每日诵读:利用晨读二十分钟及课前十分钟诵读经典,诗话人生;周周分享:语文教师每周四下午开展“相约好书,牵手美文”读书交流活动,指导并激励学生快乐读书,共享读书的乐趣;月月评比:每月开展一次“智慧芳园,阅读成长”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二)教师慧读,阅读中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知识的直接传播者,只有知识面广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鸿儒硕学的学生。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67612 本,全天候开放,教师可凭借教师借书卡随时到图书馆借阅,同时为了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学校提供专项资金为教师购买图书。每年的假期开展“阅读世界,悦美人生——我与学生共成长假期读书活动”,全校教师都积极投身于阅读之中,并在开学后的教师例会中分享彼此的读书感受。

(三)亲子共读,家校共建阅读氛围

学生在家阅读,对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于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智慧碰撞,亲子读书”“21 天读书打卡”“小小书架”“我与爸爸妈妈一起读”等一系列活动的激励下,家校共建读书氛围,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去做一件相同的事——阅读。

历时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愈加坚信所选择的阅读育人之路,愈加感受到阅读的力量。未来学校将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以“阅读+教育”体系的构建,让阅读成就学生的终身发展。

猜你喜欢

全科学科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