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产业帮助贫困户“摘帽”
2020-12-17本刊通讯员李诗素
本刊通讯员 李诗素
人在采摘桑叶,鸡在桑园觅食。近日,黔江区金溪镇清水村一组,小地名叫春水坝的一片桑园里,人鸡和谐相处的劳作画面,是当地贫困户、残障人田建返乡打造的山地立体农业示范基地。
田建在外漂泊多年,仍是一个人,家里80 多岁的母亲也需要他照顾。田建被评定为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后,当地干部鼓励田建回家发展产业、照顾母亲。
田建回家后,由于手头只有5 万元现金,便选择到邻村山坳村4 组,流转土地6.7 hm2发展蚕桑。每当有人问田建,春水坝是6.7 hm2的大坝子,你为啥要选择去山坳村发展。田建的回答是:山坳村田地租金便宜,他只能根据手头钱的多少去做事。当年冬天,田建便用挖掘机将6.7 hm2田地开挖出来栽桑。
2018年,田建通过参加金溪镇组织的栽桑养蚕技术培训,在镇蚕茧站技术人员的上门指导下,利用新栽的桑叶,喂养了一季蚕,收入1万多元。
也就在当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驻清水村第一书记李小兵,上门找到田建,说:“田大哥,你干脆把你老家门前的老桑园也接管过来,管理上也更方便,养蚕大棚也还能将就用,投入也小!”
见新来的李书记找上门来,田建也实地看了这片桑园,便接管了过来。田建接管后,当地政府积极为田建申请产业扶贫贷款,使多年的老桑园得到改良,建起了新的养蚕大棚。2019 年,田建新栽桑树6 hm2。
有当地政府和帮扶部门支持,田建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十足。
田建在山坳村和清水村的两处桑园相距约15 km,即使两处奔走,田建心里乐意。涉及两村土地流转户50 余户,解决30 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其中,在基地长期务工的田井会、田友参、王安全、刘科珍等20余户建卡贫困户,通过务工实现脱贫摘帽。
2019 年,田建在山坳村的桑园,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帮扶集团驻山坳村第一书记刘畅,为其送去1 000只鸡苗。由于第一年养鸡没经验,耗损一半,当年养鸡收入5万余元,另外蚕茧收入4万多元。
位于清水村的桑园,李小兵也送来750只鸡苗,去年卖鸡收入3万元,蚕茧收入12万元。今年李小兵又为桑园送来1 100只鸡苗,目前已长成半大鸡,成活率达到90%以上,预计今年养鸡收入可达到9万元。
“最初套种的6.7 hm2辣椒,收入甚小,还是养鸡比较适合。”田建说。
“这些鸡,靠自己在桑园找吃的,喂的粮食少,专门提供给主城区那些坐月子的产妇吃,所以叫‘月子土鸡’。”田建说,这些鸡,还特别黏人,只要看到桑园有人在干活,它们就跟过来了。
今年,田建计划两处桑园养蚕200张,产茧8 000 kg,收入30万元。如今,田建已在两个蚕桑基地建起5个钢架结构的蚕棚,一个小蚕共育室。当地政府给他在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区残联也对田建的产业给予扶持奖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帮扶集团也为田建的大棚帮扶部分资金,并出资9 万余元架起扶贫产业桥,今年还为其购买了1万多元的专用肥。
田建靠一只右手让清水村、山坳村的部分荒山披绿,不仅自己实现脱贫越线目标,还带动两村50余户家庭,包括20余户建卡贫困户、残疾家庭,通过在基地务工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田建被黔江区评为“最美脱贫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