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
2020-12-17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宋丹丹
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宋丹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审慎性思维,即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标志着批判性思维培养已走进中小学教学视野,走入日常课堂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意识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更利于养成学生审慎性思维的习惯。
一、赋予学生独立空间
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只有当学生经历了深入的思考之后,他们才能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相对照,从而产生疑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赋予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尤其是在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之后,不要让全班齐答,避免有的学生陷入惰性思维中。
例如,在“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我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其中有一个例子是酒瓶上的酒精度,学生之前在说百分数的含义时习惯性地套用“将什么平均分成一百份,表示这样的多少份”的模式,而在说酒精度的时候,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表示:将一瓶酒平均分成100 份,酒精有这样的42 份。对此,我展开追问:将这瓶酒平均分成100 份是用什么标准分呢?按照重量分还是按照体积分?面对这样的追问,学生陷入了思考,一段时间之后,我组织学生交流,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按照体积分,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是按照重量分,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回答击中了关键点: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酒精和水不是一样重的,所以我认为这里的酒精度是按照体积来分的。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出示了相应的资料给学生,让学生明白酒精度的具体含义,并顺带理解了为什么在酒精度后面总是有“VOL”的字样。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没有满足于学生囫囵吞枣式的答案,而是挖掘问题的深度,推动学生去面对本质的数学问题,并经历了独立思考和深入交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乐趣,感受到了独立判断的重要性,这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习惯打好了基础。
二、鼓励学生多元思考
批判性思维跟发散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习惯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才能推动思维创新,而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做出推断和思考。
例如,在“认识公顷”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几个面积单位,促进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在给出“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都是100”的判断题后,学生立即否定了这个说法,因为今天认识的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同时也有学生质疑:会不会在平方米和公顷之间还存在一个面积单位呢,只不过我们没有学习这个单位?我立即捕捉到其教学意义,并引导学生从每个面积单位的定义入手来比较,果然学生在观察中发现1 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 米,而1 公顷大小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0 米,相差100 倍,而之前代表三个面积单位大小的正方形的边长总是10 倍的关系,有了这样的发现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支持中间还有一个面积单位的意见。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了相关的学习资料,为学生补齐了这一知识模型。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像案例中这样同时运用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去看待一个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多元思考,肯定学生想法中的合理之处,这样不但可以推升学生的思维高度,而且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三、提倡学生反思回顾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的回顾反思,让学生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问题,很多时候,学生在反思中能够有新的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例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中,学生知晓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了解到体积单位中的立方厘米相当于容积单位中的毫升,立方分米相当于容积单位中的升。在全课总结的环节,有学生对教材中“一般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容积单位”表示质疑,学生以冰箱为例,冰箱中存放的一般不是液体的,但是在标注冰箱大小的时候,都是用“升”做单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交流,学生先是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各抒己见,最后学生达成共识:冰箱作为一种容器,所以用容积单位,而不是指冰箱中容纳的是液体。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中关键的一点,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创设条件,并适当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提供条件,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