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案例设计与研究
2020-12-17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 吴 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可见,游戏在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扭转以往课堂教学过于死板、乏味的做法,重视游戏的作用,将游戏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下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一课为例,谈谈如何使用游戏高效教学,取得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游戏,引入“可能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会忽视导入环节,将知识倾囊相授给学生,学生并未进入状态,完全是被动应付,这样的学习效果必然是低效的。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做法,对导入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游戏导入就是行之有效的导入方式之一。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新课伊始,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学生都说玩过,于是教师让同桌两人互相玩一玩这样的游戏,一共玩10 次,看谁赢的次数多。学生一听要玩游戏,立即兴趣高涨,投入到了游戏活动中。学生玩得很开心,并和其他学生分享了自己玩的结果,有的是自己赢了,也有的是同桌赢了,还有的是两人平手。在学生汇报后,教师设疑:“如果让你和同桌两人再玩一次,你一定会赢吗?结果会怎样?”这样的问题一出,很多学生都摇了摇头,认为不能保证一定会赢,因为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自然地引出用“可能”一词来描述:可能自己赢,可能同桌赢,可能平手,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新知的探索中。
上述环节,教师对待新知,没有直接进行讲解,而是巧妙地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无法确保一定获胜,自然地引出“可能性”,让学生融入了新知的学习中。
二、借助游戏,理解“可能性”
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想透彻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还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在40 分钟内轻松地吸纳新知,是数学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借助游戏就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将所学新知及时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导入新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能性”,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布袋子和球。首先,在布袋子中放了5 个白球和5 个红球,小组成员依次去摸球,并说一说摸球的体会。在摸完后,教师适时追问:“如果你再摸一次,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如果一直摸下去,摸到第300 次呢?”学生思考后,每次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白球,后一次的摸球结果与前一次是没有关系的,任意摸一次都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将袋子中的所有白球取出,然后再摸,“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结果呢?”学生进入了新一轮的摸球游戏中,这时学生发现摸出的球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白球。通过这样的摸球游戏,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去描述随机现象。
上述环节,为了更好地突破新知,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摸球游戏。学生在摸球的游戏过程中,知道了可以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的结果,降低了学习难度,取得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游戏,应用“可能性”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数学建立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如在教学完“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随机性来解释生活现象,发展学生的智力,升华他们对可能性的理性认知,从而让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有深度、广度,不断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后,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问题:“明明和华华在玩中国象棋,明明用的是红方,华华用的是黑方,但他们两个人都想先走棋,谁都不肯让。你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游戏,解决这样的问题吗?”问题抛出后,学生立即投入到了思考中。学生想到的方法有:①可以用抛硬币的游戏来决定,正面向上,明明先走棋,反面向上,华华先走棋;②可以用掷骰子的游戏来决定,单数明明先走棋,双数华华先走棋;③在一个盒子里放2 个黄球,2 个红球,2 个黑球,摸到黄球,明明先走棋,摸到黑球,华华先走棋……可见,学生所设计的游戏活动都是运用了可能性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强化课堂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课堂从“课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现象,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体验数学的独特美。
总之,游戏化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唤醒他们求知的热情,积极地获取知识。作为数学教师,既要注重游戏的设计,也要做好引导工作,真正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悟,体会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