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本质意蕴及建构

2020-12-17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许冬梅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因数倍数小数

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许冬梅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才能够学好数学,提升数学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也要明确数学思想对学生的重要性及重要意义,切实将数学思想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

一、知识结构化,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我们知道,小学生在做数学练习时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地用最普通、最循规蹈矩的方法来解答,不懂得运用数学思想解题,自然也就没办法形成具体的知识体系。在练习的时候,如果题目涉及其他知识点,小学生也无法将其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知识构建成具体的知识网络,不要让知识呈碎片化存在。

比如,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课时,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导入,给学生出示例题:现在班级里一共有43 名同学,每位同学在午餐时可以得到2 块点心,那么一共需要多少块点心?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很快就能计算出一共需要86 块点心。教师接着进行下一步的导入:因为43×2=86,所以86÷2=43。由此就可顺利引入一位数的除法学习,让学生明确乘法与除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二、练习过程化,切实掌握数学技能

许多教师在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都过于注重练习的结果,如答案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等等,但却忽略了练习的过程。这样即使学生正确地做出了习题,也无法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练习的过程,在练习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练习的时间,关注学生练习的情况,学生如果有不明确的地方,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或减法》时,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小数的加减法,在进行合作学习或讨论时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小数的加减法跟整数的一样,这样就可能导致出现错误的结果。教师可以先出示例题:2.73+4.57=7.3(0),0 可以写,也可以不写。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进行小数计算时,要将小数点对齐,如果不够,减就要借一位,如:8.4-6.32=2.08。学生理解怎样计算以后,教师再让学生自主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看重学生的练习结果,也要看看学生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列竖式的格式是否规范等等,如果发现有不规范的地方,立刻予以纠正或引导。

三、教学情境化,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创设教学情境。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一门学科,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认真听讲,同时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这种方法也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学生可能会搞不清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区分方式,教师就可以创设教学情境,用游戏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如“36÷9=4”中,36 就是4 和9 的倍数,4 和9 是36 的因数。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之后,教师再将一些算式制作成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在上面念,持有对应卡片的学生就要站起来,说出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如教师念:“30÷6=5”,拿到这个算式卡片的学生就要站起来说:“我是30÷6=5,5 和6 是30 的因数,30 是5 和6 的倍数。”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活跃气氛,又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还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会愿意学习、主动学习。

四、学习应用化,感受数学实用价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数学知识或者数学现象,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引导学生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切实具备数学思想。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如晾衣架、风筝、三角铁(乐器)等等,还有学生使用的三角尺、端午节的粽子、圣诞节的圣诞树等都是三角形。教师从学生常见的生活物品中引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讲解三角形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学生熟练掌握了之后,就可以运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要将知识结构化,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系统地学习;在练习时更要注重练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思维分析;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用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从多方面推动小学数学发展。

猜你喜欢

因数倍数小数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因数是11的巧算
小数的认识
“积”和“因数”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的多种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倍数魔法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