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境为依托的高三数学课堂的构建

2020-12-17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孔德均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公式高三情境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孔德均

在高三数学课堂构建过程中,将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放置到多样的生活空间中,不仅可以丰富高三数学课堂组织形式,而且还能降低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认知难度。但要构建以情境为依托的数学课堂,除了要创设适宜的课堂情境之外,还需对课堂情境进行有效的开发,让情境能够真正发挥其促进作用。

一、选择营造,创设情境

构建以情境为依托的高三数学课堂的第一步,是选择并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虽然在高三数学课堂构建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的情境营造素材有很多,但是,要想让教学情境能真正发挥其对学生自主认知行为的促进作用,我们就务必要选择符合学生阶段性认知特点的情境营造素材。

例如,在“等差数列求和”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我就以视频展示数学史料故事的方式导入数学课堂。首先,我利用媒体设备展示了“神童高斯的故事”,然后问学生:“高斯计算的这一列数有何特点?”“是连续的自然数。”“个数是双数。”“是公差为1 的等差数列。”……学生纷纷总结道。“那若再给你们一列类似的数,你们可以迅速计算出它们的和吗?”我又问,接着给出公差为2 的单数等差数列和双数等差数列,让学生以自主运算的方式再次感知算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对伟大数学家的著名事例的感知中,获得对等差数列求和方法的初步感知,成功吸引学生的认知兴趣,引起了学生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深度感知。

二、以问引思,开发情境

在以情境为依托的高三数学课堂构建过程中,创设情境只是基础步骤,开发情境才是教学活动推进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而提问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影响高中生主动性认知行为的主要方法。所以,在高三数学课堂组织过程中,我们不妨以提问的方式助力课堂情境价值的充分开发。

还以“等差数列求和”问题的教学过程为例,在带领学生初步感知了高斯算数方法的简便性之后,我再次提升难度,将高斯计算的自然数列的最后一项换成了n,并让学生在对个数未知的自然数列的求和过程中进入了更高的思想维度,在含参运算过程中,掌握了自然数列的求和公式。接着,我又以问题引导学生,将该公式推广到了任意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对本课探究知识与之前学到的等差数列公式的融合中,自主计算出了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完整了自主认知任务,提升了自身的抽象运算能力。

三、多维互动,深化探究

高中生是独立的学习者,在对数学课堂情境的感知过程中,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不同,获得的情境感知也不同。因此,要想在高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发课堂教学情境,就要尊重学生主动认知的方式,构建多维互动的数学知识探究课堂,让学生可以在自由的交谈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对数学情境的个性化认知,进而在观点碰撞中不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探究。

例如,在对“等比数列”的教学过程中,我先以多媒体展示某公司遭遇黑客入侵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抽象出了公比为20 的等比数列。然后,组建了等比数列四人探究小组,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该数列进行了分析,在自主交流中获得故事中存在的等比数列的项数与等比数列中对应项的数值及等比数列第一项数值之间的关系,在等差数列探究知识的支持下抽象出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探索成果,在互动中完成了探索结果优化任务,在师生互动中,确定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最终形式。

我通过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探索课堂情境,保留了学生的独立求索空间,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认知碰撞,拓展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路径,实现了对教学情境的多维开发。

四、收束总结,回归情境

收束总结环节是课堂上的必需环节,也是任何课堂教学活动中都不能缺失的环节,情境教学活动自然也不例外。在情境教学课堂中以回归情境的方式收束总结,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还能促进学生完整认知体验的获得,助力学生的知识经验升华。

例如,在对“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教学总结中,我对学生说:“正如我们在课堂中探索汽车限速问题一样,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是存在不等关系的。那么当我们遇到不等关系时,该如何对待和解读它呢?不等式的两边又可能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呢?”随后,学生在该问题的引导之下自主进行总结,并将自身对不等式的认知延展到了广阔的生活空间之中。既收束结尾,总结了课堂所学,也优化提升,指明了深度探究方向。

综上所述,在高三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是为高三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服务的。优化以情境为依托的高三数学课堂,要先采取适宜措施,让学生能够以自主认知的方式对数学课堂情境的数学价值进行多维度的挖掘。

猜你喜欢

公式高三情境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高三·共鸣篇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