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教学理念,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2020-12-17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实效性分层教材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学 李 艳

在信息过载的当下,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依然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个位数。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在学校里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无用的。根据这样的现状,笔者具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状扫描

1.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有待发展,而部分数学教师认为初中生就应该用这样的思维去思考数学,初中数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利用具体生动的情境来教学,可是教师忽略这点,简单的算理知识,数学教师却用抽象的语言反复讲解,学生对数理这些抽象的语言根本不感兴趣,而教师认为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2.教学模式陈旧

当下虽然进行了教学改革,利用学案上课,可是教师依然是把教学的流程安排得井然有序,几乎不需要学生思考。可是教学是教和学互动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以教材为中介,以课标为依据,以目标为指导,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有效组织学生探索的能力,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教师掌控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改变教学理念,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的目标定位要能与时俱进,要针对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要能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用启发式,少点注入式,多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摒弃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能够在课堂上关注知识的主动建构等等,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才能呈现出来,才能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概念时,就借用多媒体呈现两道紧贴学生生活的应用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储备的知识把式子列出来,比较两个式子之间的异同点,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出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形如:y=ax2+bx+c(a、b、c 是常数,a ≠ 0)的函数,叫作二次函数。这样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经历着分析、总结、提升的过程,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概念就能有效地掌握。

2.渗透数学思维

数学兴趣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地记忆,而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进数学,自主探究,要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多用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例如,在苏科版数学教材中涉及一些利润、土地的面积计算、概率以及一些树木高度的测量等等,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要能结合日常生活,了解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更浓了。

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部分的内容时,学生经常出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笔者借助于多媒体呈现不同的题型,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分析自己的答案。可能学生不会提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总结,教师稍作提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去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引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利用学生总结的口诀,把抽象变为具体,这样就能有效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3.推进分层教学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为了赶进度,压缩新课的时间,认为这样节省一些时间来进行总复习,结果最后的复习虽然教师很努力,可是学生的成绩总是不令人满意。停下脚步,认真地思考,其实这些做法是错误的,新课教学的时间变短,学生的思维就被抑制,导致学生的知识静化。要想改变这些现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首先,教师在教学前要能把数学知识分层,将当下的考试命题方向和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把教材的知识解构和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相结合,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新的收获。其次,做到作业分层,教师要能把教材中的练习题分为简单、一般、较难三个层次,让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完成,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不是因题目不会而丧失学生学习的信心,班级内也不会出现抄作业的现象。例如,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我就把课后习题分成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自主选择,学生非常高兴,也能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能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促进学生的多元思维,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实效性分层教材
教材精读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有趣的分层现象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雨林的分层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提高化学课堂实效性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