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诊早期肺癌患者16 层螺旋CT 扫描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2020-12-17吴小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毛刺空洞恶性

吴小红

(江阴临港医院 江苏 江阴 214443)

肺癌(lung cancer)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且以男性患者为主,多伴有低热、胸痛、咳嗽、咳痰以及气闷等症状的出现[1],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多以外科手术作为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其治疗进程多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而定,可分成早期、中期与晚期。据调查显示,肺癌患者在术后5 年内的生存率仅为30%~44%,其临床结局往往并不乐观,但在早期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通常可达到治愈的效果[2]。这是由于早期阶段是肺癌治愈的关键节点,其治疗难度相对降低,可通过综合治疗的及时开展有效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是肺癌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诊断,是改善其临床结局的关键之处。在此,为了探究早期肺癌的理想检测方式,本文对16 层螺旋CT 扫描在早期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可供参考。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116 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1 例,女性患者45 例,年龄在34 ~75 岁,平均(48.6±2.3)岁,无吸烟史的患者40例,5年内吸烟史患者28例,5~10年吸烟史34例,10 年以上吸烟史14 例。

纳入标准:(1)均经过临床病理学确诊,且病例资料完整;(2)检测时均处于肺癌早期;(3)均知情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患者;(2)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3)存在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4)配合度较差的患者。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16 层螺旋CT 平扫及增强扫描,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首先给予全肺CT 平扫,其扫描范围上至肺尖,下到肋膈角处,结束后采取全胸容积平扫与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可选择碘海醇(国药准字 H20093999;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有限公司)对比剂进行注射,剂量为80 ~100ml,以3 ~4ml/s 的流率进行快速团注,在注射对比剂后的动脉期(30s)、静脉期(60s)以及延迟期(120s)进行增强扫描,随后对其病灶行薄层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流:250 ~300mA、管电压:120kV、矩阵:512×512、视野:50cm、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5mm。并对该病灶区域进行薄层重建,最后将所得数据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图像重组(MPR)。最终由两名或以上的影像学医生进行分析与诊断。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本次116 例早期肺癌患者的肺部CT 中,非实性结节共检出52 例,占比44.8%,主要呈纯玻璃密度结节状,多表现为均匀程度不等的磨玻璃密度,存在一定的血管纹理;部分实性结节共检出30 例,占比25.9%,主要为中心高密度伴周边磨玻璃样结节;实性结节共检出24 例,占比29.3%,多表现为分叶、胸膜凹陷、毛刺以及周围血管纠集等边缘征象。

2.2 影像学表现

(1)分叶征:共检出92 例,其发生率为79.3%。肿瘤边缘存在较为明显的凹凸不平样弧形表现,且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各部位的生长速度有关,在支气管、血管进出肿瘤及胸膜陷入部位可形成明显的凹陷及分叶,也可由多个致密结节融合形成。

(2)棘状突起:共检出69 例,其发生率为59.5%。表现为介于分叶与毛刺之间的粗大钝状结构,伴有肺癌细胞的浸润。

(3)毛刺征:共检出60 例,其发生率为51.7%。主要表现为肿块边缘不同程度的棘状或毛刺样突起,仅见于肿块与肺实质的交界面,本次早期肺癌患者多表现为短毛刺,并呈放射状排列。

(4)胸膜凹陷征:共检出58 例,其发生率为50%。主要表现为肿瘤与胸膜间的线性或三角形影像,是由肿瘤内的成纤维反应引起的胸膜内陷或邻近叶间隙凹陷。

(5)空泡征:共检出38 例,其发生率为32.8%。主要呈细条状,直径约1mm 的空气密度影,多指病灶内部分肺泡未受累及,但由于癌细胞呈腹壁生长而使保持的充气状特征。

(6)支气管充气征:共检出39 例,其发生率为33.6%。病变内出现含空气的支气管,且在周围型肺癌中沿支气管壁生长而不充填管腔。

3 讨论

在过往的临床诊断中,X 线胸片一直是肺癌筛查的主要检测方式,但其空间分辨率有限,且存在结构重叠以及扫描盲区等缺点,因此,常常造成肺结节漏诊的情况出现。目前,随着医疗影像学的不断发展,CT扫描已成为肺部疾病的重要检测手段,该技术不仅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而且分辨率也相对较高,可借助形态学征象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有效的判断,对其在临床中的诊断与鉴别起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CT 扫描已成为肺癌疾病的常规检测手段,且对于早期肺癌患者也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对其治疗工作的及时开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早期肺癌的CT 表现中,良性结节的直径通常小于恶性结节的直径,且孤立性肺结节的直径越大,表明其达到恶性的几率越高。此外,肺癌通常伴有边缘光滑、毛刺征、分叶征以及不规则等边缘特征,并可根据其性质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边缘特征。其中良性结节大部分均表现为光滑边缘;而一些结核球以及慢性炎性结节则通常出现分叶征等特征,其中浅分叶最为常见;另外,若结节边缘存在密集的毛刺征象,则有极大可能属于恶性结节。此外,早期肺癌还存在一定的空洞征,而空洞壁的厚度则可有效的鉴别良性与恶性病变,若空洞壁厚<5mm,则基本属于良性,若空洞壁厚>15mm 则主要为恶性,其中恶性结节的空洞多属于中心型厚壁空洞,且空洞壁通常存在壁结节,表现不规则[3]。

目前,单一通过形态特征对肿瘤的良性与恶性进行判断,其难度往往较大,因此,临床大多通过CT 动态增强来进行有效的鉴别。结节强化的特点主要是根据细胞外间隙大小、血管的质量及数量来决定的,其在良性及恶性病变中往往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4]。均匀强化的情况下,腺癌大多表现出丰富且均匀的筛孔状血管网,且瘤实质未出现坏死的情况,或其坏死灶较小;而不均匀强化的情况下,肿瘤血管的大小与分布往往不够均匀,且存在不规则灶性及片状的坏死,在鳞癌中较为多见;环状强化的情况下,其结节多表现为不完全的蛋壳状,且中央区域未见强化,而周边出现丰富的纤维肉芽组织,通常在结核球中较为常见;若其结节不存在强化情况,其在病理中多表现为均匀的红染,且不存在坏死的组织及血管结构,多在结核结节中较为常见[5]。

综上所述,随着临床医学影像的不断发展,在早期肺癌的诊断及鉴别中,临床已由普通X 线发展为单层CT 再到多层螺旋CT,其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因此,临床可充分利用多层螺旋CT 的应用优势,为早期肺癌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价信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猜你喜欢

毛刺空洞恶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新型铜合金化学去毛刺剂的研制
空洞的眼神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