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国主义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厚植
2020-12-17江苏省徐州市时楼小学张建伟
江苏省徐州市时楼小学 张建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是炎黄子孙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担负起对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使命,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激发小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一、挖掘教材内容,凸显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很多内容与爱国主义有关。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也要融入教师自身的认知。如针对一些是非问题,教师就需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弄清楚是非问题。这样,学生在面对是非问题时能有自己的正确判断,从而以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来处理是非问题。例如,在教学“花钱的学问”时,笔者就开展了“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哪一个质量好”为主题的辩论会。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进口产品并非都是好的,国产商品中也有优质品。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现行的课本中还有很多内容彰显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师可就此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学“我爱家乡山和水”时,笔者列举了我省长江上几座大桥的建成对促进我省经济、沟通南北交通的作用。学生看到飞驰的列车经过长江大桥的画面,无不为之骄傲。
二、创设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布鲁纳指出:“认知活动的效果取决于个体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境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让学生直观地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内涵,从而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教学“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时,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从中了解到曾经中国的落后与破败,再结合新中国的日益变化,感受家乡的巨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教师要教学中就落后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发生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中国今天的成就是在无数爱国仁人志士不断拼搏中获得的。如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激发了我们为建设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这样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三、讨论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社会热点问题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联系密切,讨论热点问题能引发学生对爱国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一家亲》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时引入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前段时间新闻联播报道了发生在宁夏回族一家餐馆拒绝接待汉族客人的事情。还有,前几年也发生了新疆少数人打砸抢事件,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事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等快下课时,老师给出了这样的总结:“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没有哪一个民族是多余的,都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讨论这样的热点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明白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四、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爱国行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停留在说教层面,而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认知,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而达到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我参与,我奉献》时,笔者就开展了这样的实践活动。首先,利用课堂教学开展讨论交流活动,主题是《怎样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发言,小学生应该怎样付诸行动。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安排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就今年的武汉疫情在校园中进行爱心捐赠活动。学生们纷纷解囊,把自己平时省下来的零用钱投进了捐款箱。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教育。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可以体现出学生热爱社会和热爱国家的行为。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实践证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知,增强学生的祖国归属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我们应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厚植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