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消化道造影诊断胃癌的效果

2020-12-17董帅举

云南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胃腔胃窦造影

董帅举

(河南理工大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胃癌作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胃癌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不足30%,因此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极为重要[1]。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忽视[2]。X线上消化道造影作为放射学诊断方法,能够通过对胃底、胃体、胃窦等部位扫描,观察是否存在异常,结合过往诊断依据及影像特征进行诊断及鉴别,明确病变位置,而且可通过调整患者体位显示病变全貌,应用价值极高[3],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共200例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性124例,女性76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4.98±3.06)岁,病程0.5~5年,平均病程(2.43±3.56)年,其中上腹部隐痛142例,饱胀感95例,间断呕血12例,进食梗阻感41例,黑便史33例。排除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患者、精神及意识障碍及不依从检查患者等。

二、诊断方法 200例患者均接受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均事先告知诊断流程及注意事项,如检查前禁食12h,禁饮6h,尤其需停止服用任何影响检查的药物。给予患者盐酸山莨菪碱20mg肌肉注射,15min后给予发泡剂,产气量为350mL,指导患者饮水5~10mL,当食管充分扩张后,给予100~150mL 调制钡剂服用,随后开展进行X线检查。采用胃肠造影剂进行上消化道造影X线检查,依据病变部位进行多体位检查,促使钡剂在胃内充分分布,获得不同胃部位充盈相,黏膜皱襞相等。先俯卧位进行检查,通过摇动患者腹部促使钡剂均匀分布,再协助倾斜45°,引导患者快速两侧转身,连续翻转3~4周,恢复至平卧位,再让患者取左侧位,斜卧位,俯卧位,站立位等多个角度,完成摄片后,获得胃底、胃体及胃窦等多个部位的影像资料。

三、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患者诊断准确率,分析不同类型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结 果 一、病理诊断结果 200例经手术病理学及胃镜诊断病灶位置分布:胃底贲门部癌84(42.00%)例,胃体部癌13(6.50%)例,胃窦幽门区103(51.50%)例;分型:Ⅰ型75(37.50%)例,Ⅱa型42(21.00%)例,Ⅱb32型(16.00%)例,Ⅲ型15(7.50%)例,Ⅱa型+Ⅱc型19(9.50%)例,Ⅱc型+Ⅱa型17(8.50%)例;早期胃癌105(52.50%)例,包含表浅糜烂型44(22.00%)例,溃疡型61(30.50%)例,进展期胃癌95(47.50%)例,包含溃疡型53(26.50%)例,弥漫浸润型12(6.00%)例,蕈伞型18(9.00%)例,局灶浸润型12(6.00%)例;组织学类型:低分化腺癌57(28.50%)例,高分化管状腺癌48(24.00%)例,中分化管状腺癌31(15.50%)例,乳头状腺癌15(7.50%)例,未分化腺癌19(9.50%)例,印戒细胞癌30(15.00%)例;病灶大小:最大直径10mm-98mm,平均(56.26±12.42)mm;病变深度:仅侵犯黏膜层82(41.0%)例,侵犯黏膜下层118(59.00%)例。

二、X线上消化道造影诊断结果 200例经X线上消化道造影诊断病灶位置分布准确率:胃底贲门部癌75(89.29%)例,胃体部癌10(76.92%)例,胃窦幽门区95(92.23%)例;分型准确率:Ⅰ型65(86.67%)例,Ⅱa型39(92.86%)例,Ⅱb型30(93.75%)例,Ⅲ型15(100.0%)例,Ⅱa型+Ⅱc型16(84.21%)例,Ⅱc型+Ⅱa型15(88.24%)例;分型准确率:早期胃癌92(87.62%)例,包含表浅糜烂型37(84.09%)例,溃疡型55(90.16%)例,进展期胃癌88(92.63%)例,包含溃疡型51(96.23%)例,弥漫浸润型10(83.33%)例,蕈伞型17(94.44%)例,局灶浸润型10(83.33%)例;病灶大小:最大直径12mm-95mm,平均(55.92±10.65)mm;病变深度:仅侵犯黏膜层70(85.37%)例,侵犯黏膜下层110(93.22%)例。合计漏诊20例,准确率为90.00%。

三、X线上消化道造影影像学特征 Ⅰ型影像特征为表面不光滑,呈花瓣状,较大结节状,伴随高度隆起;Ⅱa型为伴随隆起但较低,隆起表面不光滑,呈现孤立或集簇的结节状;Ⅱb型呈现为大小不等的颗粒影,形态不规则,呈现密度浓淡不均的钡斑影;Ⅱc型呈现不规则浅糜烂,边缘清晰锐利,胃黏膜结构破坏,局限性胃壁伸展不良;Ⅲ型为无明显隆起或凹陷,癌组织在溃疡口边缘存在,形成钡剂向外溢出现象。溃疡型:病灶周围皱襞形成结节型增生,伴随不规则形状溃疡口,明显指压迹征,环堤征;蕈伞型:胃腔内较大面积充盈缺损,轮廓不规则,基底广阔,充盈缺损部分胃黏膜纹消失;浸润型:胃腔狭窄,胃壁局限性僵硬,病变胃黏膜增粗或消失,胃壁可能伴双重阴影。

讨 论 一、胃癌症状表现及诊断方法 近年来我国胃癌发病率持续升高,发病多无先兆,很容易忽视[4]。发展至中晚期虽易于检查确诊,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生存率低,因此早期筛查变的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胃癌诊断方法较多,多采用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其中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受到重视,可实现对胃部的全方位多角度扫描,获得影像资料作为诊断依据。若发现食管黏膜皱襞连贯性消失,或连贯中断,呈现局限性紊乱,表现出虚线状,粗细不均,扭曲等,胃腔内伴随不规则气泡样,息肉样充缺等,胃腔变小,胃蠕动波消失,胃壁僵硬等影像学特征,则可判断为胃癌,并可依据实际影像特征进行分型[5]。早期胃癌X线造影表现出小的充盈缺损,胃轮廓伴或不伴轻度僵硬。进展期胃癌X线造影显示局限性充盈缺损,胃壁不规则增厚,胃腔缩小。

二、X线上消化道造影诊断胃癌优势及不足 X线上消化道造影可借助对比剂完成胃癌诊断,如引入胃内低密度气体及高密度硫酸钡,确保清楚观察胃黏膜形态改变,提高诊断敏感性[6]。而且诊断过程中引导患者进行体位改变,确保全方位扫描,获得病变全貌,准确鉴别诊断,且具有刺激小,无创伤优势,易被患者接受。但该种方法也存在一定不足,若造影方法不规范,气钡对比不清晰,则难以显示清晰的胃黏膜结构,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而且该种方法主观性较强,若医生经验不足或观察不仔细,易出现漏诊,同时诊断中还可能受到设备、摄片技术质量等因素影响,因此需加强诊断规范管理。

三、X线上消化道造影诊断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X线上消化道造影诊断病灶位置分布准确率胃底贲门部癌89.29%,胃体部癌76.92%,胃窦幽门区92.23%,早期胃癌准确率87.62%,进展期胃癌准确率92.63%,漏诊20例,准确率为90.00%,提示X线上消化道造影诊断技术对早期发现胃癌有较高价值,可明确病灶位置,大小及进展,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高特征。但该种方法仍存在漏诊,实际诊断中应综合多种方法,如胃镜,超声等,确保尽早发现及治疗,降低病死率。

综上,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胃癌早期诊断中准确率高,且可明确病变位置,范围等,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胃腔胃窦造影
腹腔镜辅助经胃腔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12例临床分析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引导下经皮胃腔穿刺充气术在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搅打奶油在MSCT胃部造影检查中的价值初探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腔内手术13例报告*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