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 让每个生命绿色成长

2020-12-17张文凤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育人学校孩子

□张文凤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义务教育关系到每一个人,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性工程。做好义务教育,对于提高我国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9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各省市的教育现代化规划、各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不忘初心,牢记为什么出发

《意见》 从六大板块26 个维度,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部署,特别强调要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办学十余年,不忘初心,始终牢记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出发。一直倡导“绿色成长”的教育理念,坚持在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并使其生命成长呈现出自然、自主、可持续的“绿色”形态,坚持立德树人,遵循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立足现在,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其突显的特征就是基础性,我们要打牢“五育”基础,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良好启蒙,提高教育质量,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坚守公平,教好每名学生

教师应该虔诚地、满怀期待地接纳每一个孩子,给他影响,助他成长。应该认真观察孩子的细微之处,真正走进孩子的心中,知道他的喜好,了解他的烦恼,失败时给他鼓励,成功时给他告诫。教师爱学生应该是全员的,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不应有任何附加条件,不论他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是漂亮的还是难看的,是老实的还是淘气的,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也是孩子们平等享受教育的地方。拿班级小干部来说,我们认为:当干部本身也是一种学习与成长,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应该享有均等的机会。因此,在班级中我们提出,人人有事做,干部轮流当;教师子女入学我们都是由教师自己抓阄决定分在哪个班级,建校十余年一直如此。每个小生命都有自己的灿烂,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是选择学生,而是选择教育学生的方法。越是特殊的种子,越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有教无类,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或者发展,这是我们义务教育本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二)凸显专业,上好每节课

《意见》 指出:强化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课堂上拉开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要上1 万余节课,教师可以自问一下:有多少课孩子们是喜欢的? 有多少课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课堂上,要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百思不解时的点拨,误入歧境时的引领,学生又怎么可能有成长? 丢掉了主导作用,我们的学高为师就无法体现,身正为范就不能彰显。因此教师要让自己的学科底子更加厚实,只有比学生学习更加勤勉、刻苦,才能胜任为学生“解惑”的重任;只有比学生思考和研究更多,才能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主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课堂教学,除了教授知识技能,还有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科学精神和审美情趣等。教师自身就是默默无声的课程。

教师的智慧是需要空间和充足休息的。芬兰人说:“师为国力。”我们应该努力在优化管理上下功夫,激发教师的内驱力,给他们广阔的自主发展的空间。积极改进评价方式,鼓励教师各美其美、走多样化发展之路;尽力为教师“减负”,让他们把精力更多地用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上面。

(三)焕发生机,办好每所学校

今天的学校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学校管理团队如何因势利导、借势变革、造势发展,这是落实《意见》 的前置条件。在推进现代学校治理中,努力在“四梁八柱”上下功夫,焕发生机与活力,办好每所学校。学校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变革:

第一,家教指导。现代学校治理促使我们必须从一元办学转向多元共治,以开放的思维与姿态办学。特别是家庭教育,除了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有义务引领家长的育人观念、育人方法,在协调统一的环境中,让孩子们更加自然、自主、可持续地成长。根据实际,开设“祖父母沙龙”,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室”,为家长提供个性化服务指导。

第二,信息助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教育技术的革命,都是对人类教育生产力的解放。“教育+互联网”的真正意义是促进人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让信息技术更好的助力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我们要用新技术重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流程,迎接“人+机器”的人工智能教育时代的到来。

第三,课程建设——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课程选择。学校建立三层次四领域的“绿色成长课程体系”,形成网状体系,下有保底,上不封口,让身在其中的每个孩子都能够各得其所,各有所获。

第四,机制盘活——学校组织结构从纵向垂直模式转向多向交叉的互动模式;利用大数据为教育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改变学校像工厂车间一样的标准化存在,让教室更加凸显功能性,让桌椅更加灵活多变,让课时长短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和孩子们的成长。

三、面向未来,培养时代新人

凯茜·戴维森在《现在你看到了》 一书中说:“现在的小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二会在将来从事目前尚未发明出来的工作。这意味着,孩子还在接受过去的教养方式,却要面对未来的问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为学生人生打好底色。陶西平老先生说:“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艰苦的、渐进的动态过程,充满着矛盾和困惑,充满着不同观点的争议,充满着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阻力,需要改革的担当和勇气,需要改革的决心和智慧。”任重道远,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育人学校孩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