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建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17王冲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王冲(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引言
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巨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局限于地域。费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著作中指出正处于“全球化3.0”—个人的全球化时代。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建设构想,为各国之间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翟振元(2015)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首先和主要的任务是人才培养。
《悉尼协议》是国际范围内对三年制高等工程技术教育及人才进行认证的协定条约,是面向工程技术专业需求特征的创新型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路向指南。充分契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国际化发展竞争的有效路径,有利于高职教育对标国际标准,可实现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的有效改革,是高职院校抢得先机、把握机遇,赢得大势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现有研究已充分论证了高职院校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可行性,认为要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智力资源,邀请境外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家,担任专业课程的“讲座教授”参与学生培养和教学管理,继而通过教育实施,促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国际经验,以发展跨文化意识。学者们已达成共识,良好的高职院校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企业、市场三要素为一体,或以学生为主体,校内教师、企业教师结合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一体,共同促进工程专业国际化发展,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培养具备全球竞争能力的工程师。
■基于“三位一体”的建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
建设工程管理,是极具代表性的高职院校重要专业,其要求培养面向建设工程管理、测量、预算等工作的专业型人才,需要提升学生综合性计划、组织和决策能力,能清晰理解和认知各类工程活动实施的全过程。随着时代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基建的建设工作已成为促进当下经济发展、打牢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有建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挑战[9]。目前,建设工程管理已由传统的房屋建设横向拓展为道路、桥梁、水利等领域,专业化程度需求越来越高,专业知识广度越来越深,现代建设工程往往需要跨学科知识和技术加以完成,建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已发生根本性变革。学校、企业是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产教融合、共享合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经,根据建管专业的特点,将校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双三位一体”模式,具体如下:
(1)以学历教育与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研究。分解国际工程管理岗位的技能标准,对应学历教育课程,融入本土教育,形成独特、创新性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2)构建内部“三位一体”:知识、能力和素质。其中,知识是包括一般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包括综合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素质又分为基本素质以及专业素质。针对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特点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分解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三位一体。
(3)重构教学内容:开发双语课程教学,收集国际工程实际案例,并按照岗位技能要求知识节点融入核心主讲课程,重新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
(4)建立“双师、双语”型教师队伍。以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整合为主的教学保障体系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保障,同时在国际工程实践教学中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确保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5)构建外部“三位一体”平台:理实一体化课堂(虚实相结合)、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国际实习基地(厂中校),以“中煤合作班”为实施对象,运行“三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6)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研究。校企共同监控,考核评价实施效果,并通过其反馈来检验人才培养目标的可行性从而指导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构建内部“三位一体”模式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深化了专业链和产业链融合,要构建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就需要根据行业的现时需求和地域经济发展,重构知识、能力和素养,将造价员、一级注册建造师等资格框架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换代,开展校企合作,引入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企业人才给学生授课,收集实际国际工程案例,补充教学内容,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校企双方共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进行阶段性评估比较与分析模型。
■构建外部“三位一体”平台
搭建展现高职学院建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三位一体”外部平台,通过“大学生技能大赛”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开拓及探索一种不同的、崭新的教学模式,即“赛证融通”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校中厂”“厂中校”以达到产教深度融合的目的。
(一)创新“赛证融通”外部通道
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具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体系不完整、知识结构和理论结构不融合等矛盾。采用“赛证融通”的模式将创新性地融入到学生们要使用的教材之中。同时,成立学习小组进行团队式的互助学习,并给各个学习小组定期布置学习任务,以调动学习积极性,督促学生们自发学习。将企业建管实际问题解决做为学习方向指引,真实模拟实际工作的场景,通过竞赛去考核学生们对任务的完成效果,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团队精神下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二)深化产教融合
激发学生在互联网技术下对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各级校内、外各类大赛,积累经验同时培养专业素质,不仅有利于师生的进步,还能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全面培养了学生,有助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院校、企业之间通过构建校中厂、比赛等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在无形之中推动了学校在该领域之中建设水平的进步,这对其他同类的高等职业院校无疑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创新教学方法
(一)在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
为能达到学生课前积极预习、课中认真学习、课后细心复习的教学效果, 运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如慕课、翻转课堂等,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手机或课堂随机提问、抢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积极性,而教师也可随时随地监督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效果等情况。通过对后台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教师们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对每一堂课能有详细的剖析和评估,及时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转换自己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改革,全面大幅提升教学水平。
(二)精准分析社会对毕业生需求
大数据的建立能为较好的记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变化过程和改进效果,跨国收集社会对毕业生需求,并及时追踪毕业生的去向及岗位变动情况,从而为实时更新建管专业建设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讲授方法和内容提供依据。
■实施国际建管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重点明确课程创新、技能优化、信息化水平提高与社会国家化人才需求之间紧密相关。
(一)依托创新管理机制,整合教育资源
有别于传统形式下的教务部门统筹规划,建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应当着重完善顶层建设,使人员架构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将学界和业界专家统一归入教育专家库,继而实现多元教育模式,打通教育壁垒。
(二)需坚持产教融合道路
使学校和企业、教师和事业工作者有效联动,创建开放式生态圈,促进创新落地;建管专业应该拥有更为明确的教育主体,需进一步确立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建管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传统主体为学校,其近期目标在于教书育人,然而从中远期目标来看,其终将使人才输送至社会。因此,当代建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专注于市场化与社会化培养路径相结合的理论结合实践模式,进而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如今,已有多数高职院校意识到关键所在,正积极筹备优质项目,以期对标新时代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