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我国电影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2020-12-17许哲妤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

营销界 2020年51期
关键词:体系

许哲妤(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

■引言

电影产业是一个集合生产创意、内容为主、面向市场、满足消费者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高创意、高投入、高风险的三高行业,我国若想提高竞争力必须从电影融资、制片、发行放映、相关产品的开发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优化,在产业化的基础上寻求艺术与经济、文化的融合。因此,本文从全产业链来探究如何提升我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政策及法律层面

(1)政策扶持。一个产业的成长,必然无法脱离政治环境的接纳开放以及政府机关的倾向扶持。因此,政府如何地制定政策来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极大影响了这个行业的方向。

(2)全面立法。2017年,《中国电影促进法》颁布,标志着中国电影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有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但一部法律重在落实与调整,我们要切实保障《中国电影促进法》的落实,同时随时调整与现阶段发展部匹配的条款,使中国电影行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内容管控。我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查制度。在内容管控方面,要宽严适度。

■投融资体系

投资作为电影产品的起始环节,很大程度上投资主体与投资规模已决定了影片最终的票房体量。因此,投融资体系的健全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来说至关重要。在保障和规范本行业资金安全的同时,应规范行业外资本的准入机制,建立专业机构与行业外资本的对接体系,使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减少行业外来资本对于内容制作板块的干预。

同时,要建立多元投资体系,减少单一投资带来的风险不可控问题。

■制片层面

(1)丰富电影类型多元化。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就是影像本身,提高影片的质量才能提高进入影院的影片数量,最终扩大国产影片的有效供给,从而带动整个制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虽然有很多影片制作上投资巨大,但是整体的制作水平比较粗糙、质量低劣,仍然不能与国际接轨。

(2)价值观要更加普世。目前市场上的一部分作品沉迷于个人表达,难与时代和国际接轨。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跨越价值观的普世事必经之路。

(3)大力发展高新数字技术,培养相关人才。目前数字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电影的观念以及电影制作的流程,电影不再只是拍出来的,更多是计算机制作出来。在好莱坞一般制作费用占到影片投资成本的30%,目前我国的电影制作费用远远低于这个比例。

(4)精心打磨内容,提升编剧地位。提升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电影内容还要向生活纵深处递进,题旨向深度开掘。有思想深度才能有思想力度。

(5)立足本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许多电影人在进入行业之初,尤其是在学习类型片创作的过程中,都是从国外书籍和电影开始的,文化创作并不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平移。电影创作者要坚定自我文化意识,并且从传统文化和当下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这种意识。

(6)要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国产影片在文化表达层面不能墨守成规、抱守残缺,应当注重中华优秀文化的现代化解读、国际级呈现与世界级制造。

■发行层面

发行作为连接创作端与终端院线的桥梁,对于电影作品能否起到预期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深化发行体制改革,完善院线制布局。我国目前的院线制较为粗放。资源分布不均,两极差异大,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应推行合理的资源整合措施,避免院线资源浪费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短板。

(2)建立多元发行体系,尝试分线发行模式。分线发行可以帮助解放创作者的创作空间,同时也能让观众找到对的影片。分线发行是一个成熟电影市场的标志,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电影市场的成熟。

(3)减少发行乱象,规范市场秩序。虽然我国的发行体系在不断完善健全中,但是还没有做到公开透明,依然有暗箱操作的行为存在,严重危害了市场秩序,阻碍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宣传层面

如今的电影行业逐渐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传统的闭门造车早已被时代所淘汰。特别是BAT等互联网巨头进军电影产业,加速了互联网时代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

(1)内容营销。内容作为电影产品的核心要素,围绕内容进行营销是一件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的方式。很多成本较低的影片通过内容营销撬动了较高的票房。

(2)精准营销。依托互联网而逐步成熟的精准营销也是众多影片取得票房成功的重要法宝。如《一条狗的使命》精准定位爱狗人士,以小投入撬动大市场。

(3)线上线下联合营销。尽管线上营销具有成本低传播快的优势,线下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传统的线下方式与线上方式的结合成为目前中国电影营销宣传的主流。

■放映层面

据调查,目前国内的影院数量已超过北美。虽然影院数目持续增长,但是受到互联网电商低价票的冲击,电影院的票房收入越来越少,逐渐变成一个体验中心,在未来几十年后电影院会逐渐消失这个观点被越来越多人所提起。因此,影院应该升级改造。

(1)要向综合性影院靠拢,融入购物、餐饮和游乐等不同服务,为观众提供更多的选择,使影院成为观众真正需要的“终极娱乐场所”。

(2)提高放映技术,大大提高可放映3D和IMAX影片的银幕数,未来让观众可以在影院得到身临其境的观影效果。

(3)影院要实现差异化经营,形成自身的影院品牌和特色。目前我国电影市场的影院同质化较为严重,实现差异化经营是大势所趋。

(4)开发空闲时段的上座率。上座率集中体现为冷热分布不均,工作日的白天上座率极低,影院应采取多元经营方式利用空闲时段。

(5)深耕会员体系。线上售票打破了原有的会员体系,使影院的经营能力受到重创。提升影院的经营能力和水平,重建会员体系至关重要。

(6)建立排片机制,排片科学合理高效。排片直接影响放映环节的效率。我们应建立合理高效的市场排片机制。

■后产品

拓展产业链。好莱坞电影企业收入仅有20%来自电影票房,此外的80%均来自多渠道和后产品的开发,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火车头”理论。而国内影片收益主要依赖于票房收入,其他的宣发渠道以及衍生品的开发还十分薄弱,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将直接影响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应该利用“时间窗”理论,在不同时间阶段,开启不同的产品窗口以满足不同电影消费者的需要。同时,运用“火车头”原理,用电影票房带动相关后产品的发展。例如一部影片,人物形象可以授权做成抱枕、玩偶,道具可以成为纪念品,甚至拍摄地也可以成为火爆的旅游景点,这些都是一直被忽视的商机。随着消费者观念的不断西化,对电影的后产品开发也会有越来越大的需求。

■海外版权

海外版权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被我们所忽视,但是好莱坞的成功向我们证明海外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1)可以针对海外发行地区进行重新剪辑以及对白设计,更加符合海外发行地区的审美期待。

(2)在演员的挑选上尽量使用具有海外辨识度的演员,帮助提升影片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3)价值观要更加普世多元。好莱坞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普世的价值观才能更大范围地被接受。

(4)寻找本土的宣传发行伙伴,开发多元宣发模式。好莱坞影片在中国上映时都会寻找本土地推以及观影大使,提高了宣发效率,这也应是我们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电影节

电影节作为撬动市场的重要环节会对中国电影产业起到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电影节的潜力还未被完全开发。

(1)加强电影节对市场整体的导向作用。电影节的颁奖评奖环节不仅是对优秀电影人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是对未来创作方向的引导,应高效运用电影节对于市场的导向作用。

(2)加强电影节版权交易的功能。国内外电影节是版权交易的重要市场,尤其对于中小成本影片以及艺术片而言,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应建立健全国内几大电影节的版权交易体制。

(3)发挥电影节的交流碰撞作用。电影节是难得的电影人可以聚集在一起交流碰撞的平台,以论坛等形式使大家的观点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4)加强电影节对观影氛围的带动作用。每年的电影节时期都是对地区观影氛围的集中培养和深化,培养了潜在观众,这对电影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拍片

合拍片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已和很多国家建立了合拍关系。接下来要在与更多国家建立合拍合作的基础上加深合拍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以我为主,以我所用。

■配套体系

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一定是几大环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也少不了相应的配套体系。

(1)教育体系。中国电影市场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要把电影人才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培养多元的教育人才,不但要有黄埔军校,还要有蓝翔技校。要学习好莱坞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中国电影行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2)法律体系。目前针对电影行业的法律法规以及人才刚刚起步,还未进一步规范。成熟的电影市场需要专业法律体系以及人才保驾护航。

(3)保险体系。影视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保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目前我们作为电影大国还没有形成针对电影行业的完整的保险体系,应学习好莱坞的完片担保模式,使制作风险可控化。

(4)经理人体系。好莱坞的项目很多是依托成熟的经理人以及经纪人公司发展起来的,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我们目前没有相应的体系,可以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5)科技创新体系。电影作为创意密集型产品,科技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应完善相应的配套体系,建立健全行业机制,规范行业行为,为电影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结语

目前,电影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立足于本土文化、借鉴国外好的创作经验和操作模式是必然之选,这样才能全方面提高我国的电影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体系
多措并举 构建幼儿园健康教育体系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
E-MA-GMA改善PC/PBT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加强立法工作 完善治理体系
媒体变革中的“体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