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手操作中优化数学学习
2020-12-17江苏省南通崇川学校马吴艳
江苏省南通崇川学校 马吴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教师主导课堂,通过大量的讲解教学为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与小学尤其是低年级教学的整体氛围形成冲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新时期的小学数学任课教师应当在“如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这一课题上多下功夫,科学引入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切实帮助学生完全理解课本中所传授的学科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引导动手操作,实现数学求证
新课标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十大”核心理念,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数学科目的教师应当按照这一核心理念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实践的环节,通过动手实操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以课本内容为开展教学的基础,通过在课本上寻找实操素材,让学生增进对课本教材的信赖感,养成使用课本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数学中包含许多需要学生进行计算和求证的问题,而这一解题过程也可以认为是对所学知识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就是培养其实操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测量》这一节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时,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情境: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水桶和一个水盆,让学生自行猜测哪个容器的盛水量比较多。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进行总结,说出了自己的猜想以及理由,这个阶段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紧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测量容器容量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两个容器分别进行测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自己收集到的量具作为辅助工具,方便学生开展精确的测量操作。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直接亲手操作,学到了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并且因为亲手操作比教师讲课更加直观,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更加扎实。
二、引导动手操作,培养数学思维
教师应当注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调整好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对相关实践操作步骤进行整体演示,为学生正确操作形成良好的示范,同时,学生在操作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马上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对于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步骤和环节也可以适时提出有启发性和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的实践操作不仅仅局限于对教师操作过程的简单模仿。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认识图形》这一节课程内容进行讲解时,明确了本节课程要求学生培养动手实操能力的核心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填充了大量实践操作机会的教学情境:青青草原上举办了一次“建筑小能手”比赛,要求小羊们用积木搭建不同的建筑物,最后评比谁搭建的建筑物最稳当、最漂亮。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等角色都参加了这个比赛,现在小朋友们需要对他们提供帮助,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替他们搭建最好的建筑物。选择不同角色的学生可以编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研究最合理的搭建方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集体讨论,探索如何按形状拼搭积木可以更稳固,掌握了关于几何图形的初步知识。
三、引导动手操作,提升学习能力
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流程尤其是实践操作流程进行设计时,要注重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形成闭环。实践并不是简单操作就可以了,还需要对实践的结果进行展示和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相应的时间,让学生将实践操作的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且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之后教师再综合点评,形成实践操作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正向反馈机制。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程内容进行讲解时,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工具材料,让其自选材料搭建平行四边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头实践,用各种材料搭建好了各具特色的平行四边形。在接下来的汇报环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自己选择材料的理由以及搭建平行四边形的经过,不仅重复巩固了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为其他学生分享了解题的思路。教师在每一位学生汇报结束后,都带领全班学生对其进行肯定,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各种辅助工具,把学习到的知识用实际操作的方式表达出来,将大脑内的思维过程外化到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既能巩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能将抽象的知识与具象的现实经验进行结合,最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在课前、课上、课后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凸显出这一目标,切实让学生将实践学习融入学习的每一个阶段。此外,教师还可以多发挥自己对相关课堂知识认识和理解比较深刻的优势,通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自制教学辅助工具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特点,因地制宜做好相关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