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让学生课堂焕发魅力

2020-12-17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陆春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1期
关键词:活动数学能力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 陆春琦

活动的融入和开展,是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能满足小学生爱动、爱玩、喜欢动脑动手等身心特点,利于学生“做”中学、“做”中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的融入,也是激活课堂的润滑剂,让课堂增加活力、焕发魅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的主要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与大家一起探讨活力课堂的构建。

一、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知识抽象性强、逻辑严谨,对于6~12 岁的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学好是件不容易的事,而活动教学法的运用、开展,不仅能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利于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通过“做”数学,让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更深刻。

例如,教学一年级的“数的认识”时,教师引领孩子们想象生活中哪些物体与这些数字的形状相同或相似,如1 像铅笔,2 像小鸭子,3 像耳朵等,再引领孩子们想一想这些东西有哪些作用,想一想这些动物有哪些特性,于是在孩子们“找”“想”等活动中,“数字歌”应运而生:“1 像铅笔能写字,2 像小鸭水中游……”如此活动的融入,让枯燥的“认数”过程充满乐趣。

对于“数数”的教学环节,活动的开展更有必要。如教师在不透明的袋子里装上几根小木棒,让学生闭上眼摸一摸,感受一下袋中的物体是什么,然后随意抓出几根木棒,先估计一下是几根,再亲自数一数。活动的过程,是数学建模初步形成的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想,又让学生动起来,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主动性,为课堂增趣不少。

二、以活动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儿童奠定学习基础的黄金时期。为此,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意识,提升学习内驱力。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实践活动做指导,凸显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激发浓厚的兴趣。

例如,《时、分、秒》的教学时,对于“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教师采用“灌输”的方式:1 时=60 分、1 分=60 秒,让学生简单记忆,最后实际练习时,多数学生还会记错。要改变这个弊端,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会经久难忘。如让学生用硬纸板制作“时钟”圆形的钟面,再在钟面上将圆周分为12 等份,依次标上1、2、3……11、12,再将每一格平均分为5 等份……之后在钟面上加上长短不同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一个转动指针,一个说出几点几分……这个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学生互动的机会,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三、以活动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

一直以来的数学课堂上,学生机械听、被动练,缺少主动权,制约了兴趣的激发、能力的提升。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的。活动则架起了知识与运用之间的桥梁,从而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独具魅力。

活动的开展,除了注重趣味性、知识性等之外,还应具有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营建轻松、自在的活动氛围,并及时给予指导,促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以《元、角、分》的教学为例,对于“元”“角”“分”,多数小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见过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如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5 元、1 元面值的人民币,而对于角和分,这个时期的儿童几乎没有见过,因为生活中这些几乎消失殆尽。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仅仅靠课堂上教师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作用不大,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如果让学生课前搜集各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课堂上小组间交流,他们会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对于“元、角、分”的换算和运用是教学的难点,通过机械、大量的练习,作用也微乎其微,而如果组织学生模拟商场购物场景,让学生亲自为学习用品等贴上价格,摆放整齐放在讲桌上,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进行“购物”“售物”的活动,活动前,再将“代币”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投入“商场购物”的活动中,通过选物品、算价钱、付款、找零等,让学生在“做”中发展知识,提升运用能力,也发展实践能力。

活动满足儿童动手、动脑的需要,是新课标的要求,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有效运用,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都有深远影响。活动的开展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了课堂模式,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魅力,摆脱低效,走向高效。

猜你喜欢

活动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