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基于行为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2020-12-17张夷菲郑州财经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抵押物偏差框架

张夷菲(郑州财经学院)

在当今社会,中小型企业无形中加快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也更好地为社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包容性较强,缓解了目前短暂的就业压力,对城乡经济发展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小型企业对当前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无法否定中小型企业发展规模小这一现实问题,正因为发展规模的限制,导致中小型企业在信贷支持这方面有着巨大困难,银行等信贷机构很难信任这些普通的中小型企业,使得整个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包容性较小,为了能够从各个方面来全面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主要做法就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减少认识框架的偏差,避免决策者思考问题过于狭隘,以全局观对中小企业进行详细评判。对此,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理清中小企业筹资时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面对困难时可以应用的优化方式。

■行为金融理论综述

在贷款方面有所研究的前辈有胡鹏、陈红艳、张桂霞和陶军等人,他们分别对日本、中国和中小型企业进行追踪分析,得到了它们在信贷市场中的存在状况。就日本而言,日本在商业银行中有许多不良信贷记录,除此之外,日本信贷市场上还存在着从众行为,这种现象在我国也少量存在,从众行为往往是由于盲目跟风引起的。对于中小企业的研究结果表示,有许多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表面上对企业的运营影响不大,但是在银行对企业进行信贷分析时却有着重要意义,银行会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时追随企业统一行为,从而保证在贷款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较低,这样的行为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羊群效应。通过对金融理论的研究发现,我国对中小企业存在着认知偏差和定位偏差,从而出现了“惜贷”现象[1]。

■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本文通过研究广州市某一食品公司来具体阐述中小企业在当代社会中所遇到的融资问题。虽然中小型企业对当前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无法否定中小型企业发展规模小这一现实问题,正因为发展规模的限制,导致中小型企业在信贷支持这方面有着巨大困难,银行等信贷机构很难信任这些普通的中小型企业。该公司虽然发展前景较好,但是由于生产规模等各方面原因,在贷款时能够给银行做出的抵押物较少或者根本就没有能够抵押的物品,导致银行不予放贷。该食品公司的注册资金高达1000 万元,并且产品的销售途径比较稳定,生产的高端食品也有较好口碑,此外,该生产单位也是南方高端食品生产的领先者。在这样良好的背景条件下,该企业稳步发展,年营业额也高达8000 万元,且继续朝着好的方向继续发展[2],基于种种优势条件,银行却仍然不愿意给此类没有可靠抵押物的中小企业贷款。

该企业的生产基地是租用农村农户的土地,除了需要支付长达50 年度土地资金之外,还要承担建设基地时人力和财力的费用,这严重阻碍了该企业资金的正常流通,从而,该企业需要向银行进行贷款缓解经济压力。通过和多家银行进行贷款交涉,没有一家银行愿意放贷给该企业,拒绝理由是:该企业经营模式较小,没有该企业名下所拥有的土地、房屋等抵押物给银行进行财产抵押,不符合抵押条件,这大大增加了经营风险,导致银行不敢对该企业进行贷款。

(二)案例分析

1.从众行为

所谓从众行为就是指市场参与者为了减少自身和群体之间发生正面冲突的情况而模仿其他市场参与者决策的一种行为。在上述案例中,银行并不愿意对该中小企业进行放贷实际上就是金融市场中的从众行为,由于大多数银行都会对中小企业进行“惜贷”行为,从而其他银行会跟随大众一起不敢对该食品企业进行贷款,这是典型的从众行为[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所有行业中都是保持领导者位置,因此商业银行在做出信贷决策时都是通过对全局进行考虑,贷款企业都是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大型企业,原本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的中小商业银行也因为身后没有大型的商业银行做支撑而担心风险问题,从而,没有银行愿意冒风险给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这些小型企业大多数都认为如果有大型商业银行作为支撑去给他们贷款,那么在出现损益时,遭受损失的是大家,但是如果只有他们自己给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遇到风险时,只有他们自己承担损失。

2.损失厌恶

一般投资方与被投资方进行商业探讨时,投资方更看重被投资方的损失情况,广州的这家食品企业虽然经营方式较为稳定且有较好的销售渠道,但是也和其他中小企业一样面对着较高风险和较高成本的问题。该企业除了风险高成本高的劣势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它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物,没有了偿还能力的保障就不能给银行足够的信任进行放贷。这些都是银行给企业是否进行放贷判断时要考虑的因素,没有抵押物作为保障,银行会对贷款中所存在的风险问题更加敏感[4]。大型银行未能给这些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更别说小型商业银行,基于这样的高风险和毫无信用体系的保证,没有任何一家商业银行会愿意自己承担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从而,这样的“损失厌恶”驱使银行不能给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最终为了保全自己而选择拒绝贷款。

3.框架效应

通常,人们去看待一个事物都是通过事物背景给他们带去的直观反映来进行初印象判断,当决策者不能透过足够透明清晰的框架进行问题分析时,他的决策及判断都会有所偏差,这就形成了框架偏差。

在广州市这家食品企业的案例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该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该企业所给出的资产信息不够清晰,未能给出明确的可抵押物、可分配的固定资产、资金链的稳定等,种种劣势原因下,当银行对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能作为依据做出决策判断的只有该企业在当下经济活动中的表现,比如说,广东该食品企业刚刚完成生产基地建设,租用的是农户土地,期间还投入了较多的物力人力,自身的资金流动也出现了问题,面对这样的财政状况,大部分银行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该食品企业存在较大风险,极大程度上对未来贷款回没有偿还能力,从而导致银行无法对该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这就是银行对该企业初印象产生的“框架”,该“框架”偏见的出现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在贷款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一残酷现实。

■对策建议

(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型企业能够得到银行贷款资格的关键之处就是赢得银行对其的信任,由于缺少固定资产的抵押以及自己拥有的土地权作为保证,中小企业必须解决这一当务之急,给银行一个可靠的担保,基于此,中小企业最需要改进的就是加强信用体系方面的建设。

加强信用体系的关键是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完善企业信息。中小企业在对自己运行状况以及运营背景进行整理时,要将该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信用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对每条信息都有个细致的评论和解释。第二,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银行应当对中小企业进行初步的信用评级,通过第一次的信用评级后,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将这些企业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存入档案,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文档,形成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避免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避免认识偏差

为了避免损失厌恶、框架效应等情况的发生,首先要对这种行为进行特征总结和特点分析,充分了解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和形式,意识到错误偏差的存在。在制定认识框架时,不能只从收益亏损来判定中小企业的现存状态,而是应该从企业现在的状态和企业未来状态的预测总体考虑,不要过分在意短期内的收益和损失浮动,从全局来看待中小企业的实力,降低决策时的认识偏差。决策者担心一个微小偏差会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为了避免任何损失的存在,宁愿错过他们所认为的些许收益来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这就出现了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的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广州某食品企业的分析,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入手,讲述了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融资困难,并进一步剖析产生原因,得出银行拒绝贷款的主要原因有:损失厌恶、从众行为和框架效应等三个因素,最后根据现阶段的问题提出缓解当前形势的措施,从而使得整个金融市场扩大对中小企业的包容性,从各个方面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主要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避免认识框架偏差,避免决策者思考问题过于狭隘,以全局观对中小企业进行详细评判。

猜你喜欢

抵押物偏差框架
以多个抵押物担保 同一债权如何登记
50种认知性偏差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抵押物转让规则的解释适用
抵押物处分后抵押权的实现问题与对策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民法典》不动产抵押物转让规则释义
真相
航天器近距离相对运动的轨迹偏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