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论》中所蕴含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2020-12-17范清玉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资本论人类生态

■范清玉/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资本论》所蕴含生态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支撑

马克思在《资本论》用: “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像小孩子离不开引带”[1]来说明人类与自然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人类依存于自然提供的物质基础,同时自然又被人类运用劳动而改造。由于规律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所以不论自然而或是人类社会其发展都是有理可依的。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影射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现实环境的思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进步,逐渐走出了“先污染,后治理”发展观念的困境。1983年,“环境保护”在北京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中被新增为我国的基本国策;2000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明确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这项指标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建立与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五位一体”的全面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其中;2017年,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也指出:人与自然原本便是生命共同体,要达成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我们应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应充分地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这一理念。综上可见,我国的生态治理观念日益清晰,逐渐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并非只有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才能取得,遵循自然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汇集民心,共谋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的社会发展;筹众力,求得绿水青山也便是金山银山才是护国大计。

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内核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都是有着相当的契合度。

(二)为全球生态治理,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方法论指导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关联日趋加深。与此同时,全球化的步伐也导致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陆空多层污染扩散、土地荒漠化蔓延……这些已然威胁到全球人类命运。不论是中国,还是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者组织都无法独善其身,众行则远,世界各国只有积极合作,共同应对和治理世界性生态危机才能维持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

马克思于《资本论》中用“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2]来形容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世界。书中他明确指出靠着采用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手段,竭泽而渔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物质循环的裂缝,同时也是致使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遭受破坏的根本因素;相反,马克思提出要想规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异化现象,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以达成。因此,若要扭转现下全球生态恶化的形势,势必要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方法论实践与变革。

全球气候的宏观治理应以“制度”为切口。全球生态环境资源的有限性与世界各个国家需求的无限性始终难以调和。如果单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则很有可能基于其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而造成现有局面的恶化,进一步的破坏国际生态平衡。以达目的,形成“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3]势在必行。与通常意义上讲的具有假设或想象性质的社会契约不同,真正的建立一个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全球协同生态防治的制度首要前提是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基本原则。除此之外,适应世界各个国家现实的基本情况,保证人类的长远长足发展,具有较强约束力等条件都是衡量生态治理制度体系架构合理性的要素。

制度构架下,各国的向心力和执行力同样攸关成败。2017年,美国正式通知联合国将会退出《巴黎协定》,举措极大的挫败了世界多国集体应对气候变化的勇气。这不仅表明了现存的世界生态治理体系约束力较弱的缺陷,还启示我们若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善世界生态治理体系道路的阻力仍然巨大。

二、《资本论》所蕴含的生态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助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的担忧,写到“它一方面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交换……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4]。

现今我们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改变,主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鉴于上述,我们迈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代化。习近平曾指出:“坚持节约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5]

首先,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活方式,全民助力,促进科技带动绿色发展。从下图(图1)可以看到,自2010年以来,我国投资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总额度展现整体上升趋势,直至2014年我国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额升为9,575.50亿元,虽2015年有所下降,但2017年回升到了9,539.00亿元。由此可见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治理社会生态环境的决心与力度。

图1 2010-2017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统计表

生态环境的治理要与预防和保护并行。对于生态环境的预防与保护主要体现在落实执行能力与监督保障能力。监督与保障能力,相关职能部门加大生态预防保护力度与执行监督力度,充分运用社会诚信体系,引导大众参与监督,坚决制约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共同建立社会主义美好绿色家园。

总体来说,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所提高,治理体系有所完善,但仍要警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进一步的美丽中国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二)构建全球人类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共筑美丽世界

《资本论》是关于人类社会的经典,并非一家之谈或是一国之论。书中描述及预见的生态环境危机不仅对于我国,对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世界同样具有警示意味,在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价值。

构建全球人类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共筑美丽地球是实事求是,是人心所向,更是大势所趋。马克思认为,自然始终是人类的物质依存,不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形态,还是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形态。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不容忽视,淡水资源短缺、臭氧层加剧耗损、土地污染遍布……如此,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利益,还是共同责任。

在构建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同时,更是要加强人与人、国与国的监督,双管齐下,坚持内部机制与外部保障并行。

近年来,我国倡导“一带一路”及沿线建设,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携手各国协作共治、互助共赢,逐渐成为全球生态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员。未来,还应将继续参与世界生态治理与多边合作,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新方案,提升中国在世界生态环境治理大环境中的影响力以及话语权,共同打造清洁美丽新世界的蓝图。

猜你喜欢

资本论人类生态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施复亮译本《资本论大纲》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人类第一杀手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