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抵制校园欺凌:远离我们与恶的距离

2020-12-16

莫愁·小作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实施者服务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频繁进入大众的视野,也引起了社会对这类事件的重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8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13-15岁的学生中,有一半人(约1.5亿)表示他们曾在校内外遭受过同伴暴力。而这种情况在国内也并不罕见。最高人民法院下属的中国司法大数据服务网显示,2017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校园暴力案件约800件,其中近一半涉及16-18岁的学生。 知乎上有个话题:“被校园霸凌过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有800多个人参与了这个话题,几乎每个答案都让人心碎。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欺凌成为过去,傷害的阴影却永远留了下来。《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14年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童年时遭受的欺凌,会造成长大后心智健康、体能健康与认知健康都呈现贫乏状态,其影响可能会从青春期和青年时期一直持续到中年。

同时,欺凌者也并不是“胜利者”,很多欺凌行为的实施者同时也有可能是被欺凌的对象,可能是从父母身上习得的行为模式。这类孩子有很高的比例患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以及有自杀的风险。

如何治理校园欺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仅让治理校园欺凌案件有法可依,避免了以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做法,也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等各方的责任,为治理这一问题提供有力的抓手。 除了让法律发挥治本的威严,教育也应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神经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逐渐达成一个共识,欺凌和其他类型的暴力能够通过早期同理心的培养得以遏制。在文学作品中学会感受他人的痛苦,是培养同理心的一个重要途径。电影《少年的你》,女主角在片中曾引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剧作里的一句话:“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说明孩子能在文学中得到力量,培养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本期专题精选了文学作品中有关校园欺凌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正视校园欺凌,远离与恶的距离。

猜你喜欢

实施者服务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织密镇村便民“服务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预防针对儿童的网络暴力
四川政务服务网上线
联合国儿基会成立70周年 保障全球儿童健康、安全成长
联合国儿基会成立70周年保障全球儿童健康、安全成长
为贫困户织一张“服务网”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失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