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2020-12-16方晓玲

广州化工 2020年23期
关键词:大赛岗位工业

方晓玲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3699)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投入,各职业院校都在快速发展,针对技能大赛,大家也越来越重视,大赛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大好局面,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的指挥棒和好坏的衡量标准[1]。各职业院校在开展专业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围绕“办学跟着需求走,专业围着产业转,课程跟着岗位设”的思路开展,但如何更好的开展专业改革,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如何更好地紧盯岗位能力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1 透过技能大赛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大赛的设立,从赛项、内容及考核评价指标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对应专业学生所必须具有的专业基础和操作技能,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2]。但从近几年我院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工业分析检验赛项技能大赛的情况来看,也折射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专业调研不充分,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定位还有偏差,尤其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还不够具体和有效[3]。二是课程体系不成熟,部分课程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课,缺乏针对企业真实岗位所需技能的岗位和培训项目,导致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不强。三是专业教学资源落后于行业企业,资源总量匮乏。专业培养缺乏资源,致使教学内容无法通过项目化进行落实,职业性体现不突出,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针对技能大赛折射出的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成立了以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称专委会),专委会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及规格。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伴随着石油化工及相关行业的突飞猛进而快速发展。我国石油和化工、煤化工行业显现稳步增长和快速发展的势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石油和化工工业的生产大户,近几年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猛,尤其是煤化工发展更是惊人。2019年石油化工业生产总值达6683.7亿元,主要石化产品产量达到8.63万吨,产值比重达30.3%。近几年,中国神华、山东鲁能等大型煤化工企业入驻新疆,一大批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项目陆续上马开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新疆化工行业人才需求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11.6个百分点,这些都为相关技术专业人员带来广阔的空间,也就使得分析检验人才成为其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分析检验岗位被比作石油化工企业的“眼睛”,监控着化工生产原材料、工艺生产及调控、中间产品以及产品等各个环节,因而高素质、高技能分析检验人员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受到热烈欢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4]。据自治区相关部门调研统计,在未来的5~10年时间内,新疆能源化工行业企业对相关专业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达7~10万人以上。通过调研可以看出:企业对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人才比较迫切[5]。由此可见,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机会很大,而且产业发展为专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缺口,专业发展存在良机。

3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岗位核心能力需求为导向,校企共育、产教融合,采取校内、校外互训,校内老师和企业师傅双主体育人,初步形成了“能力为基、素质为本、三训递进、五化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能力为基”就是以行业企业岗位能力为样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素质为本”即强调学生的道德素质,努力培养品德高尚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训”指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专业应用能力训练;“五化一体”就是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做”、“校内与校外”、“教师与师傅”、“学生与职工”等五个方面都实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所示。

图1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能力为基、素质为本、三训递进、五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4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

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大致都可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拓展课等类型,但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当属专业核心课[6]。基于化工企业化验分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合并分析,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可以开展教学实施的项目化课程,即得到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核心课程体系[7]。为保证“能力为基、素质为本、三训递进、五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要求,结合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特点,按照所得出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和认知规律,将所得到的工学结合课程按照由易到难、能力由低到高的顺序组织教学实施,精心优化教学内容,落实落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表1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工学结合课程汇总表

5 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岗位能力培养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依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来实现。针对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现以《石油产品分析与检测》这门课为例说明。

《石油产品分析与检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仪器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本着“强实践、重应用”的课程理念,理论知识重视实用性、指导性,重点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本着“强实践、重应用”的课程理念,理论知识重视实用性、指导性,重点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构建了4个模块,共包含常用石油产品类型的检测任务14个。以每个项目的理论知识为背景,通过实际油品的综合分析实训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从基本技能训练提升到综合设计,有些实训项目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实现了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

表2 《石油产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在课程考核方面,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三大部分。其中过程考核主要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质来考核;阶段性考核主要通过学习情境的实施以及基础知识的测试来考核;期末考核主要包括理论考核和项目的实践考核,实践考核是重点。具体考核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评价体系结构图

6 结 语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围绕技能大赛折射出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工学结合课程,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该专业形成了“能力为基、素质为本、三训递进、五化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并将技能大赛的考核标准和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强化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培养,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项目实施,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明晰了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优化了课程教学方法,近几年,该专业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上8次获得一等奖,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上5次获得二等奖,专业师资队伍进一步得到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大赛岗位工业
插秧大赛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工业人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