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

2020-12-16林美英

医疗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肌张力尿潴留治疗仪

林美英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福建莆田 351100)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在产后6 h 内膀胱充盈憋胀,但存在排尿困难情况,或无法自主排尿,且膀胱内尿量多于100 ml[1]。产妇分娩时,其膀胱三角区受胎儿肢体长时间压迫,导致膀胱黏膜、颈处等发生水肿、充血等情况,最终诱发膀胱收缩障碍;加之产后产妇腹壁松弛,逼尿肌张力较差,无法产生尿意,进一步增加尿潴留发生风险[2]。产妇并发尿潴留后,其膀胱过度充盈,引起下腹不适感,易诱发尿路感染,影响子宫收缩,延缓产后恢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是一种无创、无痛调节产妇体内环境的物理仪器,借助脉冲电流刺激盆底部位,增强膀胱逼尿肌兴奋性,促进尿液排出[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106名产妇,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2名)和对照组(54名)。观察组年龄20~39岁,平均(27.04±2.34)岁;产程4~9 h,平均(6.13±0.17)h;孕周37~41周,平均(40.13±0.24)周。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27.13±2.28)岁;产程3~8 h,平均(6.08±0.22)h;孕周37~42周,平均(40.16±0.30)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单胎足月阴道分娩;认知、交流功能正常;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分娩前存在尿潴留;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产前服用分娩镇痛药物。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产后予以产妇常规健康教育,指导产妇产后及时进食、饮温水,通过听流水声诱导排尿,每日练习收缩肛门及尿道,并向产妇强调日常照顾新生儿过程中尽量避免弯腰动作。

观察组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盆底康复治疗仪:使用上海呈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R380C 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使用前向产妇说明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使用温热湿毛巾清洁产妇骶部、腹部,将耦合剂涂至电极片,然后放于脐耻、骶尾部之间,使用固定带固定,根据产妇耐受程度调节强度,频率设置为80 Hz,持续20 min,2次/d,持续使用3 d。(2)早期康复护理:从产后第1天开始,产妇取仰卧位,调整呼吸,缓慢吸气的同时收缩肛门、尿道、会阴部,坚持10 s,放松腿部肌肉,呼气的同时放松会阴、肛门,坚持8 s,训练10 min,4次/d;指导产妇行桥式运动,坚持10 s,休息5 s 后行二次训练,反复训练5 min,6次/d;产后帮助产妇热敷膀胱区域,将60 ℃温水倒入玻璃瓶中,然后放入布套中,协助产妇取平卧位,双腿自然伸直,将热水瓶横放在膀胱区域,上下推转,按摩30 min。

1.3 临床评价

(1)盆底肌张力:于干预前、出院1个月后,评估两组盆底肌张力,将15 ml 气体注入阴道中,使用阴道压力气囊测量两组盆底肌张力,包括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2)产后恢复指标:记录两组产后首次排尿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持续疼痛时间。(3)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使用彩超、腹部叩诊法判断两组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训练过程中、产后6 h 内无法自主排尿或无法排空尿液,尿液残余量为100 ml 及以上即为产后尿潴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肌张力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张力比较(±s)

表1 两组盆底肌张力比较(±s)

组别 人数 阴道静息压(cmH2O)干预前 出院1 个月后观察组 52 20.85±4.29 28.39±5.09对照组 54 21.03±4.13 25.41±4.82 t 0.220 3.096 P 0.826 0.000组别 人数 阴道收缩压(cmH2O)干预前 出院1 个月后观察组 52 22.26±4.17 33.62±5.06对照组 54 23.15±4.83 28.43±5.13 t 1.014 5.242 P 0.313 0.000组别 人数 阴道收缩持续时间(s)干预前 出院1 个月后观察组 52 2.52±0.64 5.26±0.84对照组 54 2.71±0.52 4.74±0.75 t 1.680 3.365 P 0.096 0.000

2.2 产后恢复指标

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持续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恢复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产后恢复指标比较(±s)

宫缩持续疼痛时间(h)观察组 52 55.73±7.49 2.69±0.35 2.25±0.62对照组 54 63.54±8.47 3.26±0.75 2.76±0.41 t 5.022 4.982 4.817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人数 首次排尿时间(min)恶露持续时间(d)

2.3 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

观察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7.69%(4/52), 低于对照组的22.22%(1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37)。

3 讨论

产后尿潴留属于产科常见并发症,多由分娩损伤尿道组织、膀胱等引发,可引起膀胱麻痹、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并增加阴道出血量,加剧产妇疼痛[4]。产妇分娩过程中,因阴道壁、盆底肌肉受胎儿挤压,导致尿道黏膜、膀胱充血水肿,促使支配膀胱括约肌的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引发括约肌痉挛,致使盆底功能受损,使产妇无法自主排尿[5]。传统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护理措施包括听流水、增加饮水量等,但无法对产妇盆底肌肉、膀胱括约肌等起到改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可有针对性地对产妇盆底肌肉进行加强训练,改善盆底肌肉强度,从根源上缓解排尿困难。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将脉冲电流刺激直接作用于产妇骶尾部及周围肌肉,以缓解肌肉疲劳感,使膀胱产生规律性运动,从而促进排尿[6-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盆底肌张力高于对照组,产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升产妇产后盆底肌张力,缩短排尿、恶露持续等时间,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加快产后康复进程。张晓红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可缩短产妇产后排尿时间,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依靠脉冲电流产生的刺激作用是增强盆底肌肉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重要途径。电流刺激使失去兴奋性的神经细胞再次活跃,通过恢复神经细胞功能以改善兴奋神经传导通路,提高膀胱括约肌及尿道括约肌收缩力,同时减轻盆底肌肉痉挛,纠正下尿路功能,提升产妇自主排尿能力,缩短排尿时间,利于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在此基础上辅以以盆底功能训练为主的早期康复护理,指导产妇收缩盆底肌,以提高肌肉收缩功能及肌张力,改善肌肉强度,预防膀胱器官脱垂,促进阴道收缩能力、盆底肌张力恢复。产妇分娩后腹壁肌肉因在妊娠期间扩张时间较长,导致肌肉松弛乏力,膀胱储存量增加,而腹部对膀胱壁产生的压力较小,当尿量增多时,腹部压力感受力弱,使大量尿液聚集于膀胱。腹部肌肉训练能够加强腹部肌力,提高膀胱压力作用,促使膀胱排空;配合尿道括约肌、会阴、肛门等训练,避免尿道口松弛而导致的尿液漏出情况,并加快盆腔血液循环,提高膀胱括约肌收缩能力,起到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此外,热敷膀胱区域,利用热敷刺激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及子宫收缩,利于减轻疼痛,减少恶露排出,促进产后恢复。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张力,促进产后恢复,预防产后尿潴留。

猜你喜欢

肌张力尿潴留治疗仪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