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透明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
2020-12-16王淑杰陈薪卉
王淑杰 邵 磊 陈薪卉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核心问题。虽然自2006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并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但仍存在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制度环境明显不佳、企业创新能力弱等问题。[1]从研发经费角度看,我国研发投入规模已经相当大,2019年我国研发经费为2.17万亿元,研发强度为2.19%,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在研发投入规模巨大的情况下,制约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是财政资金没能真正用于支持创新和企业创新意愿不足。[3][4]
在我国,地方创新资源大多由政府集中掌握,即政府掌握着大量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所需的经济资源和行政资源,包括科研项目的审批结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设立许可及其科技人员和资源的分配等。[5]政府科研管理权力的集中为相关人员提供了寻租空间,在缺乏有力监督的情况下,寻租的空间更大。[6]据中国科协调查,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约四成,套取科研项目经费的现象似乎已经成为学术界“公开的秘密”。[7]除套取财政资金外,寻租方式还包括滥用、挪用、截留以及其他非法行为等,申报国家专项资金的企业用20%回扣行贿主管官员一度成为业内潜规则。[8]
企业创新意愿不足主要是因为难以理性预期。针对2 446个企业法人代表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企业创新意愿与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判断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9],所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然而,由于信息不完全等原因,企业不可能形成完全准确和理性的预期,也就难以进行高效的创新;相反,有时甚至会疯狂和失控。[10]这一市场失灵的典型表现不可能依靠市场本身解决,只能依靠政府。当下我国“稳预期”的关键就是稳信心,降低信息不完全的不利影响,有效引导企业理性认识经济形势和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11]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能否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现代财政管理的重要方面——财政透明角度进行检验,利用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和中介效应及门槛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和作用机制。
二、相关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主流学者、新熊彼特主义者弗里曼提出政府对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包括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和降低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等。[12][13]现有研究对于财政透明能够减少寻租、财政资金能够促进创新、财政透明稳定市场预期等方面均有涉及,但进一步地,财政透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未涉及。本文认为,财政透明能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因为一方面它能够减少寻租而保证财政资金真正用于支持创新;另一方面,它能够稳定企业的创新预期。
(一)财政透明、预算违规与创新能力
财政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支撑点。[14]目前我国财政支持创新的方式主要包括财政科技直接支出、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基金等。无论哪种方式,财政资金促进创新的原理基本都是分担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弥补技术外溢损失以及释放政府支持的信号等。[15][16]然而,这一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是这些财政资金能够真正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否则作用效果可能大打折扣甚至丧失。[17]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作为代理人的政府及其官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具有侵害作为委托人的社会公众利益的动机和行为。[18]实际上,由于监管不力,我国地方财政科技资金被挪用、滥用、套取以及项目重复交叉、低效浪费等情况并不少见,尤其在财政补贴方面由于制度不规范、不透明,专断随意发放补贴的现象屡见不鲜。[19]
财政透明能够遏制预算违规,因为财政透明有利于确保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现善治。[20]阎波等(2014)[21]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财政透明有助于强化问责和改善印象管理。郑石桥和孙硕(2017)[22]发现部门当年预算透明程度对预算违规存在负向影响,治理预算违规需要深化预算公开。因此,财政透明通过抑制地方预算违规能够保证财政资金真正用于支持创新,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财政透明与创新的关系是线性的吗?是否财政越透明,越能促进创新?本文认为二者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财政透明度太高会导致过高的交易成本和政治化,造成效率的损失。[23]因此整体而言,财政透明更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保证财政资金能够真正用于支持创新,即将预算违规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而并非财政透明度越高其作用越大。具体地,在预算违规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创新所需的财政资金越可能成为“唐僧肉”,这时越需要通过财政透明抑制预算违规,财政透明对于创新的作用显得越重要。一旦预算违规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财政资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保证,虽然财政透明仍然能纠正为数不多的预算违规现象以及提高创新能力,但影响程度已经没有那么重要,此时影响创新的其他因素如经济发展等可能会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在不同的预算违规水平下财政透明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门阀值的提升,财政透明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将逐渐变小。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a:财政透明通过抑制预算违规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假说1-b:不同预算违规水平下财政透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预算违规的减少,其积极作用将逐渐减弱。
(二)财政透明、企业创新预期和创新能力
从研发经费方面看,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创新主体。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9》,2018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总额为15 233.72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总额的77%。境内上市企业研发经费规模前十强均为国有企业,各行业研发经费均以国有企业为主。[24]可以说,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与预期关系密切,熊彼特(1990)[25]提出企业创新的重要前提是一定的收益预期,包括对未来创新收益的预期和对实际获得这种收益的预期。冯俏彬(2020)[26]认为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预期经济,预期对企业决策发挥着先行引导的作用。如果企业不能充分掌握信息以准确预期,就会因供求短期波动而盲目采取投机行为,或因市场机制中的滞后周期而做出短视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减少甚至取消创新活动。[27]实证研究也证明激发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是预期收益,还建立了企业创新预期收益与其自主创新驱动力的函数关系模型。[28][29]虽然预先知道谁是创新博弈中的赢家输家是不可能的,但由国家权威制定和执行社会契约能够减少创新过程不确定性所投下的“无知之幕”。[30]
财政透明能够提高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透明度,进而稳定企业预期。创新并不是单纯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要与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相一致。企业如果与政府导向背道而驰,即便技术本身非常先进,也终将被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31],其只有充分了解政府的经济形势和政策,才可能进行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创新。从政府角度看,提高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充分实际上就帮助企业降低了创新的不确定性。顾夏铭等(2018)[32]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占经济不确定性相当高的份额,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重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创新投资的挤出效应[33][34],使得企业创新能力降低。财政预算作为政府经济政策的窗口,集中反映了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因此能够发挥“稳预期”的作用。
财政透明通过稳定企业市场预期而促进创新,这种作用机制可能并非线性。在企业市场预期很不稳定的水平下,提高财政透明度会在很大程度上稳定市场预期,进而对创新起显著的促进作用;当企业市场预期达到很稳定的水平时,提高财政透明度,仍然会稳定市场预期和提升创新能力,但影响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因此,在不同水平的市场预期下,财政透明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程度不同,即财政透明影响企业创新存在门槛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2-a:财政透明通过稳定企业市场预期而促进创新
假说2-b:财政透明在不同的市场预期水平下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企业预期的逐渐稳定,其积极影响逐渐变小。
三、变量、数据和模型
(一)变量和数据
1.被解释变量。
区域创新能力,本文采用科技部发布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衡量各省的创新能力。科技部自1999年开始每年调查省级创新能力,其系列报告是目前国内权威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标准,本文采用该报告的综合得分刻画区域创新能力。该报告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具体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指标。
2.核心解释变量。
财政透明度,本文采用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省级财政透明度得分来衡量,该报告是目前唯一且较为权威的衡量各省财政透明的标准。
3.中介变量。
预算违规,本文采用《中国审计年鉴》历年预算违规金额占财政支出的比率来说明预算违规。在审计监督能力一定的情况下,该比例越高说明预算违规情况越严重,甚至可能腐败;反之亦反。
企业预期,本文借鉴邵磊(2019)[35]的做法,用工业企业平均杠杆率的调整速度来表示省内企业预期是否稳定。杠杆率是企业预期的一个重要指标,若调整频繁则表示企业预期不甚稳定,企业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预期调整自身资本结构;若调整缓慢则说明企业预期稳定,不需要对自身资本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计算公式为:(当期资产负债率-上期资产负债率)/上期资产负债率并取绝对值。
4.控制变量。
本文参考已有文献,选取政府规模、城镇化、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作为控制变量。[36]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国泰安数据库、《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审计年鉴》《中国财政统计年鉴》等,囿于数据的可得性,样本范围包括2009—2016年31个省级数据,样本数为248个。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
表1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为考察财政透明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作为基本模型。为避免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非平稳序列以及变量取值范围差距较大等问题,本文对因变量、自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取对数处理,利用处理后的数据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lnRICit=β0+β1lnTRSit+α1lnCVit+eit
(1)
其中:lnRICit代表i省份在t期时因变量创新能力得分的对数值;lnTRSit代表的是i省份在t期时自变量财政透明度的对数值;lnCVit代表的是i省份在t期时的控制变量对数值,包括政府规模(GOV)、城镇化水平(URL)、居民消费水平(RCL)、人均GDP(PGDP)以及开放程度(OPN);eit为随机扰动项。系数β1的大小及显著程度反映了财政透明度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三)中介效应模型
为考察财政透明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否有中介变量,本文拟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在公式(1)的基础上构建模型公式(2)和公式(3)。预算违规占比(BVR)及企业预期(EES)均为百分比数据,不进行取对数处理。
Zit=β1lnTRSit+α2CVit+e2it
(2)
lnRICit=γ′lnTRSit+β2Zit+e3it
(3)
其中:Zit代表两个中介变量,分别为预算违规(BVR)及企业预期(EES);e2it和e3it为随机扰动项。
(四)门槛效应模型
为使门槛效应模型中的门槛值更有现实意义,本文对自变量进行去趋势化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如下:利用H-P滤波法分别将各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分离为时间趋势及随机效应两部分,以2016年时间取值为基准加上每一年的随机效应取值,作为当年的去趋势财政透明度(TRS)取值。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门槛变量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报告了分别以财政透明度(TRS)、企业预期(EES)和预算违规(BVR)作为门槛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及门槛估计值。
表2 门槛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和门槛估计值
从表2可以看出,财政透明度(TRS)、预算违规(EES)和企业预期(BVR)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通过了双重门槛检验,因此本文将采用双重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门槛变量分别为财政透明度(TRS)、预算违规(EES)和企业预期(BVR),当门槛变量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时,自变量的系数不同。如公式(4)所示:
(4)
其中,uit代表常数项;eit代表随机误差项;qit代表门槛变量,gamma代表门槛变量的临界值。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结果
以财政透明度为自变量、区域创新能力得分为因变量建立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分别加入控制变量后,表3列(1)至列(6)中,财政透明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系数都非常显著,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且具有积极影响,影响系数在0.041 6到0.050 0之间。这表明,财政透明度(TRS)对区域创新能力(RIC)存在直接影响,即财政透明度每提高1%,能够直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得分0.041 6%到0.050 0%。本文采用增加更换因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用地方创新能力的排名来衡量地方创新能力,其数据同样来源于《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根据表3,更换因变量后模型系数及显著程度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认为模型稳健。对模型进行残差自相关性检验,AR(2)检验的p值均大于0.1,证明模型残差不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性。对模型进行不可识别或过度识别检验,Sargon检验的p值均为0.003左右,不在0.1~0.6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因此需要对模型进一步改进,考虑引入中介变量检验中介效应。
表3 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
(二)中介效应模型结果
以预算违规和企业预期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见表4和表5。表4给出了财政透明对两个中介变量的回归结果。表4结果显示财政透明对预算违规的影响系数显著,β1为-0.084 9,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说明财政透明度(TRS)对预算违规(BVR)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财政透明对企业预期的系数β1为-1.287 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财政透明度(TRS)对企业预期(EES)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财政透明能够显著稳定企业预期。
表4 中介变量作为路径检验的回归结果
表5中分别加入两个路径变量,由列(1)结果看出,系数β2为-0.600 7,系数γ′为0.057 4,两者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通过了检验。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流程,系数β1和系数β2均显著,证明存在间接影响。即以预算违规(BVR)为中介变量时,财政透明度(TRS)每提高1%,通过抑制预算违规而使区域创新能力得分(RIC)提高0.057 4%,中介效应占比为19.20%。这说明财政透明通过抑制预算违规有助于保证财政资金真正支持科技创新,从而有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假说1-a成立。
表5 财政透明度通过中介变量影响创新能力的回归结果
列(2)结果显示,系数β2为-0.083 1,系数γ′为0.041 7,两者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通过了检验。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流程,系数β1和系数β2均显著,证明存在间接影响。这表明,财政透明度(TRS)每提高1%,通过稳定企业预期(EES)而使得区域创新能力得分(RIC)提高0.041 7%,中介效应占比为42.95%。即财政透明有助于稳定企业预期,企业因此更加愿意从事创新行为,从而促进了创新能力提升,假说2-a成立。
3.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模型结果稳健可靠,本文将通过增加控制变量和更换因变量两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根据魏守华等的研究,本文增加两个控制变量——地方教育水平和地方文化水平,结果如表6所示。引入两个变量后,财政透明度(TRS)、企业预期(EES)和预算违规(BVR)的系数和显著性程度以及中介效应占比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模型稳健。
表6 中介效应稳健性检验:增加控制变量
表7为更换因变量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当以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为因变量时,分别以预算违规(BVR)及企业预期(EES)为中介变量的两个中介效应模型依旧显著,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1.44%和31.64%,与原模型结果高度相似。从回归系数上看,当以预算违规为中介变量时,财政透明度每上升1%,创新能力排名上升0.009 5名,且通过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当以企业预期为中介变量时,财政透明度每上升1%,创新能力排名上升0.003 7名,且通过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总之,替换因变量后,模型的系数、显著性水平、中介效应占比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可以认为模型稳健。
表7 中介效应稳健性检验:替换因变量
(三)门槛效应模型结果
1.面板门槛回归结果。
为进一步检验财政透明(TRS)、预算违规(BVR)和企业预期(EES)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区间,本文分别以这三个变量为门槛变量建立双重面板门槛模型。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三个模型均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
以财政透明度为门槛变量的回归结果得到双重门槛值分别为[25.806,62.298]。这说明当财政透明度(TRS)小于25.806时,财政透明度(TRS)每提高1分,创新能力(RIC)平均提高0.288 2分,效果最为显著;当财政透明度(TRS)在25.806和62.298之间时,财政透明度(TRS)每提高1分,创新得分(RIC)提高0.143 3分,效果比较显著;当财政透明(TRS)达到62.298以上时,财政透明度(TRS)每提高1分,创新得分(RIC)提高0.097 4分,影响效果依旧显著,但较之前有所降低。即随着财政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其对创新得分的影响仍旧显著为正,但影响程度逐渐降低。
以预算违规为门槛变量回归得到两重门槛值为0.092和0.005。回归结果显示,当预算违规金额占财政支出比例(BVR)在0.092以上时,财政透明度(TRS)对创新能力得分(RIC)的影响为0.135 1,即财政透明度(TRS)每上升1分,创新得分(RIC)平均提高0.135 1分;当预算违规金额占财政支出比例(BVR)在0.005到0.092之间时,财政透明(TRS)对创新能力(RIC)得分的影响为0.098 4,即财政透明度(TRS)每上升1分,创新能力(RIC)得分平均提高0.098 4分;当预算违规金额占财政支出比例(BVR)在0.005以下时,财政透明(TRS)对创新能力得分(RIC)的影响为0.033 4,即财政透明度(TRS)每上升1分,创新能力得分(RIC)平均提高0.033 4分。该门槛模型说明,在不同的预算违规水平下,财政透明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预算违规现象逐渐得到遏制,财政透明度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旧为显著正向,但影响程度逐渐减小,假说1-b成立。
表8 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结果
以企业预期为门槛变量回归得到两重门槛值为0.119和2.925。回归结果显示,当企业预期(EES)超过2.925时,财政透明度(TRS)对创新得分(RIC)的影响系数为0.170 2,即财政透明度(TRS)每上升1分,创新得分(RIC)平均提高0.170 2分;当企业预期(EES)在0.119和2.925之间时,财政透明度(TRS)对创新得分(RIC)的影响系数为0.117 6,即财政透明度(TRS)每上升1分,创新得分(RIC)平均提高0.117 6分;当企业预期(EES)低于0.119时,财政透明度(TRS)对创新得分(RIC)的影响系数为0.099 0,即财政透明度(TRS)每上升1分,创新得分(RIC)平均提高0.099 0分。该模型结果说明在不同的企业预期水平下,财政透明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企业预期的不断稳定,财政透明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仍旧为显著正向,但程度逐渐降低,假说2-b成立。
2.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模型结果稳健可靠,本文通过增加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检验,新增加的控制变量为地方教育水平和地方文化水平,结果如表9所示。增加控制变量后,财政透明度(TRS)、企业预期(EES)和预算违规(BVR)的门槛值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并且在门槛区间内,财政透明度的系数及显著程度也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模型是稳健的。
(四)财政透明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以上实证研究证明了整体上财政透明能够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那么,财政透明的哪些方面影响最为重要呢?鉴于数据的可得性,目前无法对该问题进行模型验证,但根据各地方的实践经验,财政透明主要在以下方面制约着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1.分配财政创新资金的信息不够公开。
谁能获得财政创新支持?哪些条件符合财政创新资金支持的要求?这些信息的公开程度都对地方创新能力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地方财政科技资金的申报、审核、分配等环节的过程和结果都不够公开,同时财政掌控着重要的创新资源,申报和审批环节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得不将很多精力和资金用于“跑步钱进”,或者为了获得财政支持被动地跟着地方政府的“指挥棒”行动,而不是根据市场进行自主创新,导致资金难以分配到真正进行创新的主体或者项目上,从而降低了创新效果。
表9 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
2.使用财政创新资金的信息不够公开。
资金是否真正用于创新,绩效如何?因为各地方政府没有建立起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的相关制度和机制,资金的使用和评价等过程和结果也未能完全公开,这导致创新主体“重预算、轻决算”,在获得创新资金后存在并不将资金真正用于创新或者用于资金使用效率很低的项目,从而难以促进创新。
3.宏观经济政策信息不够公开。
在英美等财政透明度较高的国家中,其财政信息通常包含宏观经济政策,这一方面是财政预算制定的依据,同时也为经济主体提供了宏观经济预期的参考。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预测能力较低,也未能在财政预算中公开相关信息,这不利于创新主体(尤其是企业)确定宏观政策和创新行为的预期。在缺乏预期的情况下,创新主体将难以提高创新能力。
4.财政税式支出信息不够公开。
在财政创新资金中,税式支出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两项重要的支出——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高技术企业税收减免都规模不菲。然而,这些“隐藏的福利”用了多少、用到哪里、政策效应如何等信息都未公开。这可能为创新主体寻租提供空间,无法保证财政资金真正用于创新,同时也无法为创新主体释放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信号”或者预期,从而降低创新的能力。
五、结论和建议
本文应用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财政透明和创新能力的关系发现:一是财政透明通过抑制预算违规而提升创新能力。财政透明度每提高1%,通过抑制预算违规使得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平均提高0.054 7%,中介效应占比为19.20%。二是随着预算违规现象的遏制,财政透明对创新能力仍然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逐步减少,即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092和0.005。三是财政透明通过稳定企业市场化预期而提升创新能力。财政透明度提高1%,通过稳定企业预期而使得区域创新能力得分提高0.041 7%,中介效应占比为42.95%。四是随着企业预期的稳定,财政透明对创新能力仍然具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逐渐减少。企业预期的双重门槛为2.925和0.119。五是财政透明能够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财政透明每提高1%,区域创新能力得分至少提高0.041 6%。六是财政透明对创新能力具有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25.806和62.298,随着门槛值的提升,财政透明对区域创新能力虽仍具有正效应,但其作用程度减弱。
根据以上发现,本文认为地方政府未来可在以下方面改进以提升创新能力:
一是制定财政创新资金的分配、使用、评价和公开制度,提高财政信息公开程度。财政透明度能够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地方政府要提高其创新能力,不能仅仅从增加财政投入角度着力,还应着力于提高财政透明度。实践中,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的水平还较低,2018年我国省级财政透明度平均得分为53.49分,绝大部分地方都处于第二重门槛值范围以内(25.806到62.298),此时提高财政透明对于促进创新能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具体而言,各地方可以通过制定财政创新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制度、公开财政创新资金的评价审查、增加宏观经济政策信息以及提高税式支出透明度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财政透明度。
二是促使财政透明发挥中介效应。财政透明虽然具有直接效应,但其中介效应更为显著,分别达到19.2%和42.95%,这表明我们不能单纯追求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即公开预算并不是目的,而应该以公开预算为手段影响预算违规和企业预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创新。
三是抑制预算违规,保证财政创新资金落地。财政透明通过抑制预算违规、减少和避免寻租能更好地促进创新,因此提升创新能力离不开对预算违规的治理。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处于第二重门阀值内,此时抑制预算违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很大。因此,抑制预算违规是地方政府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除提高财政透明度外,地方政府还可以考虑通过其他途径抑制预算违规,比如加强财政管理、加强审计监督等。总之,只有加强对预算违规的监督和控制,保证财政资金真正用于创新,才有可能让它发挥促进创新的作用。
四是坚持“稳预期”,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确定性。目前很多地方企业都对政府的黑箱操作或朝令夕改很是头疼,“稳预期”还有很大改进空间,提高财政透明是地方政府稳定企业预期的重要途径。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该做好地方经济发展长期规划,并且制定一致性的相关政策,同时还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便利地获取和反馈相关信息,尽量降低信息不完全性,以便企业做出理性预期。
五是简化资金审批流程,营造市场化的创新环境。要提高企业创新意愿,政府还应该为企业提供市场化的创新环境,让企业自主做出创新决策。为此我国还应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改变目前政府绝对掌握科研经费和资源的现状。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应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必要的创新资源,同时还应加强市场管理、营造公平法治的竞争环境,从而推进市场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