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De Winter综合征1例
2020-12-16高斐付敏敏
高斐,付敏敏
1 病例
患者男性,46岁,主因“反复发作性胸痛1月余,加重2 h”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前区闷痛,多发生于活动后,位于左侧胸前区,持续数分钟至10余min不等,休息后好转。本次入院2 h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持续性胸闷痛,症状持续无缓解。查体:体温36.6℃,脉搏70 次/min,血压108/81 mmHg(1 mmHg=0.133 kPa)。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4~V6导联ST段在J点后上斜型压低0.2~0.5 mV,T波高尖对称(图1),心肌酶正常。急诊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低分子肝素抗凝等对症治疗。患者入院时诉胸痛症状基本已缓解。入院10 min患者突发室颤,予以胸外按压和电除颤后,神志转清,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4~V6导联ST段在J点后上斜型压低0.2~0.5 mV,T波高尖对称,Ⅱ、Ⅲ导联ST段轻度压低0.1~0.2 mV,aVR导联轻度抬高0.1 mV(图2,急诊科心电图117 min后)。行CAG+PCI术:LM(-),前降支开口100%闭塞,LCX(-),RCA发育细小,中段100%闭塞,于前降支置入支架2枚。
图1 患者急诊科心电图
图2 急诊117 min后患者复查心电图
2 讨论
该心电图与De Winter研究中的心电图对比,不难发现其符合De Winter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因考虑其前降支近端闭塞的可能,紧急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开口闭塞,予以PCI干预治疗,患者胸痛未再发作。此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上斜型压低持续117 min无演变,始终未出现ST段抬高,最终出现病理性Q波。
2008年荷兰鹿特丹心内科医生de Winter等[1]通过回顾其心脏中心1532例左前降支(LAD)近段闭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发现,其中30例并未出现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超急性期ECG表现模式。心电图特点为:①胸前导联T波高尖对称;②V1~V6导联ST段在J点后上斜型压低1~3 mm;③QRS波群通常不增宽或轻微增宽;④可出现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⑤大多数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1~2 mm。
表1 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演变过程
图3 患者PCI术后第1 d
图4 患者PCI术后第2 d
图5 患者PCI术后第7 d
随后,Verouden等[2]总结1890例AMI患者心电图的特征,发现de Winter综合征占AMI 患者的2.0%(35例),平均心电图记录时间为症状发作后1.5 h。急诊冠脉造影均未发现明显左主干病变,约2/3患者为前降支单支病变。犯罪病变均在前降支近段,86%的患者术前LAD血流为TIMI 0~1级,急诊PCI术后该ECG现象消失。
回顾文献发现,2015年Montero-Cabezas团队回复Fiol Sala的文献中认为,de Winter综合征患者心电图会呈ST-T动态改变,文中阐述的原因是前降支次全闭塞所致,若不及时干预,则可能进展为STEMI,并提出de Winter综合征心电图的ST-T改变机制:T波高尖及ST段上斜型压低是心内膜下复极的延迟伴随跨膜动作电位形成的图形。跨膜动作电位的特点是慢速的上升期和长的持续时间。跨膜动作电位额外微小的改变施加在心外膜上导致J点压低及高尖T波[3,4]。de winter综合征心电图改变被认为是一种“超急性期”改变,但超急性期这一说法往往对应STEMI患者早期的T波高尖。同样为左前降支完全闭塞,de Winter综合征不但有T波高尖改变,还伴有ST段上斜型压低,早期观点认为,此种改变是静态的,可直接进展为透壁心肌梗死,基本不会动态演变为STE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相比,有此ECG表现的患者更为年轻、多为男性及患有高胆固醇血症。
随着病例报道的增多,de winter综合征其实也可以演变为STEMI,究竟这类患者应该视为STEMI的早期改变,亦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很难给出确切定义,但无论de winter综合征与STEMI的关系如何,临床都应将其视为STEMI的“等危心电图(STEMI equivalent)”。
由于de winter综合征的ST段是压低为主,但造影结果多提示为前降支单一血管病变,且为近端完全或次全闭塞,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血管病变特点不相符,所以不能归为非ST段抬高型ACS。这种心电图表现是由于左前降支完全闭塞或者次全闭塞所致,需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存活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