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参附注射液相关研究分析
2020-12-16贾秋蕾师帅胡元会石晶晶石树青杜柏褚瑜光
贾秋蕾,师帅,胡元会,石晶晶,石树青,杜柏,褚瑜光
参附注射液源自《校注妇人良方·卷九》之参附汤,由人参、附子组成,具有益气、温阳、固脱之功,主治厥脱及阳虚诸证。参附注射液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保护及改善作用[1]。为归纳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探求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对CNKI数据库中1979~2019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以中国知网的(CAJD)为来源数据库,设定检索式为“主题=参附注射液”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止至2019年7月21日,共检索到3554条结果。经人工排除新闻、稿约、会议通知、作者和年份信息不全及明显不相关文献后,最终纳入分析文献3423篇,时间跨度为1979至2019年。
1.2 数据分析
1.2.1 数据转化将检索出文献的题录以Refworks样式导出保存,保存文件名称格式为download_**,每条记录主要包括文献作者、发文机构、题目、期刊名称、摘要、关键词等信息。通过CiteSpace V内置的CNKI数据转换器转化为软件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1.2.2 分析方法本文应用CiteSpace V,完成数据转换后选择合适的参数,以3年为一个时间切片,Top N=50,节点类型分别设置为Author、Institution和 Keyword,分3次绘制可视化图谱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参附注射液相关论文的时间分布以每3年为一个时间区间,分析参附注射液相关文章的数量,由图1可知,1979~2019年关于参附注射液的文献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1979~1996年间年发文量小于10篇,自1999年起增长幅度开始加大,以每年30~40篇的涨幅增长,说明参附注射液开始逐渐受到研究者关注。2005~2008年发文量趋于稳定,2009年再次增长,2012~2018年发文量均达到200篇以上,说明参附注射液已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
2.2 发文作者共现分析经统计得出发表参附注射液相关文献作者共1097人,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是王军共计27篇。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N=0.749×ηmax1/2(ηmax即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2],ηmax=27,经计算得出N=4。核心作者共223人,占总人数的20.3%,核心作者发文量占文献总数的42.26%,未达到普赖斯定律50%的数值,说明在参附注射液的相关研究领域尚无实力雄厚的多产作者群。将发文量≥12篇的作者进行统计(表1)。将文献信息转码导入CiteSpace V后绘制作者共现图谱,节点数1097,连线数1748,模块值为0.9861(>0.3),提示聚类是有效的,平均轮廓值0.6519(>0.5),提示结果合理。共现聚类分析得到8个比较明显的聚类。图2示,本研究领域没有形成广泛的团队间合作,只是个别团队间有合作产生,内部合作相对较多。通过设置聚类标签可清晰地看出各个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领域内的代表作者。以王军为代表的团队,研究主要方向是参附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干预作用;以熊利泽为代表的团队,研究主要方向是参附注射液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邓文龙为代表的团队,研究主要方向是参附注射液抗休克作用及对非特异性抵抗力的影响;以夏中元[3]为代表的团队,研究主要方向是参附注射液对肠缺血再灌注的相关影响;以张英俭、王智超为代表团队[4],研究主要方向是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以何明丰、张英俭为代表的团队[5],研究主要方向是参附注射液对心搏骤停的影响;以刘霞等人的团队[6],研究主要方向是参附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以毛静远为代表的团队[7]主要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大鼠洋地黄类药物的影响(表2)。
图1 参附注射液相关论文的时间分布
表1 参附注射液相关文献高产作者(发文量≥12篇)
图2 参附注射液研究的作者合作共现视图
表2 参附注射液研究的高产作者团队标签
2.3 研究机构共现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参与参附注射液研究的相关机构近300家,其中发文量>10篇的机构共22家(表3)。研究机构可视化图谱中节点数为314,连线数为106,网络密度为0.0022,表明科研机构合作网络松散,机构之间的合作度不高,互动交流较少。模块值为0.9529,平均轮廓值为0.1957(<0.5),提示同质性较低,表明参附注射液研究领域各机构的研究主题的同质性不高,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图3)。
2.4 研究热点及知识基础分析研究热点是指某一时段的内在联系、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文献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8]。通过分析高频关键词、突现词来发现参附注射液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是用最简短、精确的语言概括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可以科学评价文献,揭示学科热点和发展趋势[9]。本研究排除“参附注射液”这一常规关键词,将同义但不同表达的关键词进行合并,使统计更加规范。如“心衰”与“心力衰竭”进行合并,“脓毒症”与“脓毒血症”进行合并。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心力衰竭。本文列出频次大于50次的关键词(表4)。
表3 参附注射液相关研究机构列表(发文量>10篇)
图3 参附注射液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中介中心性指的是一个结点担任其它两个结点之间最短路的桥梁的次数,中心度的高低反映了节点所在研究领域中具有转折性意义和枢纽作用,在整个网络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10]。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药注射液、休克、老年、心力衰竭、脓毒症等关键词中介中心性>0.1,提示这些关键词既是研究热点,也是研究的知识基础。
本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包括413个节点,811条连线,模块值为0.0095,平均轮廓值为0.4604(图3)。将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转换为Time Zone时区视图。时区视图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表示知识演进,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文献的更新和相互影响[11]。由时区视图可知,关键词密切集中在1994~2009年,该时期的关键词有“临床疗效”、“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脓毒症”等,表明参附注射液大量应用于临床,“临床试验”为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研究领域扩展为循环系统疾病、危重症以及缺血损伤的保护。
表4 参附注射液文献关键词(词频>50)
1994年之前出现的关键词主要有“中药注射液”、“附子”、“厥脱”。中药注射液表明上世纪80年代起中药注射液日益兴起,受到广泛关注,附子为参附注射液中主要成分,厥脱表明参附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早期的主治功效仍是基于参附汤。
2009年之后出现的关键词主要有“meta分析”、“炎症因子”、“脑钠肽”、“氧化应激”等。Meta分析是对前期的大量的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评价,在2009年后占据较重地位,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提示参附注射液的研究深入细化,向炎症方向发展。脑钠肽于2007年写入我国心衰指南作为心衰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12],提示我国有关参附注射液的研究基于指南,贴近临床(图4)。
图4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2.4.2 突现“突现”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在短期内有非常大的波动。这种“突现”变化的信息被视为是一种可用来度量更深层变化的手段,采用这种手段将有助于鉴定出某一段时期内最突出的文献知识[13]。若某一关键词在某一时期内出现频次激增,则可以说明该关键词相应的研究主题是该时期的研究热点。
将该领域的关键词进行突显词分析,得出33个突显词(图5)。“中药注射液”是最早被关注的热点,且突显率最高,其次是缺血再灌注损伤。根据突现词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将突现关键词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中药注射液”、“厥脱”。表明注射液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厥脱是参附注射液最初应用于临床的主治病症。
图5 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
第二阶段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关键词。表明这一阶段参附注射液的主治疾病扩展至心律失常及肺源性心脏病。
第三阶段包括“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Bcl-2”、“casepase3”、“肿瘤坏死因子α”、“肺癌”等关键词。表明参附注射液的研究更加深入广泛。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为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同时参附注射液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及恶性肿瘤。
第四阶段包括“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炎症因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心功能”、“无创正压通气”、“脑钠肽”等关键词。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参附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包括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心脏骤停后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心力衰竭等。主要研究方法涉及随机对照试验,继而meta分析也占据了一定地位。
3 讨论
本研究使用科学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有关参附注射液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参附注射液相关论文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近5年来发文量趋于稳定,推测未来几年发文量依然呈较高。核心作者发文量不符合普赖斯定律,表明核心研究团队有待形成。大多数研究团队之间相对独立,研究领域没有形成广泛的团队间合作,说明该领域各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度有待加强。参附注射液的研究机构分布广泛,但机构之间的合作度不高,建议各地区之间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如开展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获得更为可观的研究成果。
统计表明,心力衰竭为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具有强心利尿的临床药理作用[1],能够通过下调促凋亡基因Bax、Fas和FasL表达,抑制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凋亡[14]。参与下调心衰进展相关miRNA,进而经细胞质与核苷酸结合后影响相关信号通路的转导,从而发挥其抗心衰作用[15]。参附注射液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症状及BNP、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16-18],有助于提高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心脏指数、心排血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等炎性因子的释放[19]。心力衰竭未出现在突现词中,提示针对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衰的研究呈持续状态,从临床试验、动物实验至系统评价,以及近年出现了有关心衰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研究[20]、治疗心衰合并症以及改善无创正压通气的心衰患者呼吸功能[21]等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越来越细化。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中心性最高的高频关键词,其次是中药注射液和休克。参附注射液对心肌、肠、肝脏、肾脏、脑等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所以参附注射液可应用于心肺复苏术后、急性心肌梗死、肝脏手术、颅脑手术的患者。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中药注射液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同类中药注射液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研究逐渐增多,参附注射液作为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中药注射液之一[22],在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及休克、脓毒血症等危重症中往往联合西药或其他中药注射液使用。参附注射液最初主要用于治疗厥脱,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休克,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休克的作用[23],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及失血性休克。
延续至今的高突现强度的突现词包括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炎症因子。基于脓毒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组织氧耗量降低的病理机制,参附注射液通过促进全身氧输送和组织细胞的氧利用,纠正其氧代谢障碍[24]。目前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有效性,预测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将是未来参附注射液的研究热点。
通过科学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分析,初步展示了参附注射液的研究现状,相关文献的研究机构及研究团队之间合作较少。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心衰、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危重症等领域仍将是未来参附注射液研究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