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杀菌剂对樱花枝枯病菌葡萄座腔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2020-12-16胡冲吴道军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3期
关键词:枯病甲环唑咪鲜胺

胡冲吴道军

(1.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重庆 401329;2.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1329)

樱花是园林植物中重要的观花植物,也是重庆市春季赏花的重要植物。据报道,樱花常见病害有根癌病、叶枯病和穿孔性褐斑病[1],但重庆市樱花近年来多次发生枝枯病,与张宗侠报道的枝干溃疡病[2]、枯梢病、烂皮病、腐烂病症状相似。枝枯病严重影响樱花的开花质量,影响枝条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枝条枯萎,植株死亡(图1)。枯枝病病菌主要有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3,4]、茎点霉属(Phomopsis)[5,6]、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7]等。国内学者比较了氟硅唑、嘧菌酯、氟啶胺、咪鲜胺、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药剂[8,9],其中,氟硅唑、嘧菌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EC50较低,对枝枯病病原菌的抑制较强。本试验从重庆市南岸区分离得到的樱花枝枯病病原菌葡萄座腔菌,根据文献和农药市场情况,选择5种低毒杀菌剂对其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图1 樱花枝枯病危害状(整体照)

图2 樱花枝枯病危害状(局部照)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病原菌来源:重庆市南岸区南山植物园樱花枝枯病嫩枝中分离获得。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0g,葡萄糖20.0g,琼脂15.0g,蒸馏水1000.0mL。

供试杀菌剂具体见表1。

表1 供试杀菌剂统计

1.2 试验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10],测定5种杀菌剂对葡萄座腔菌的毒力。用无菌水将各药剂稀释成100倍液的母液,按照预设浓度所需的母液量分别加入灭菌的PDA中,充分摇匀后倒入培养皿中,配制成5个不同浓度的含药PDA平板培养基(100μL·mL-1、20μL·mL-1、10μL·mL-1、5μL·mL-1、2L·mL-1),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以无菌水培养基作为对照。

待平板冷却后,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好的葡萄座腔菌,用直径6mm的灭菌打孔器,从菌落边缘切下菌饼,置于含药平板中央,在2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d,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统计数据。

1.3 数据分析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增长直径-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对照菌落增长直径]×100%

根据上述公式分别计算不同供试药剂各浓度对葡萄座腔菌的抑制率。利用Excel2010软件计算出各药剂对应的毒力回归方程、EC50值及相关系数r。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供试药剂对葡萄座腔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葡萄座腔菌菌丝生长试验中,40%氟硅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034μL·mL-1;70%甲基硫菌灵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值为0.0427μL·mL-1,45%咪鲜胺和50%多菌灵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而40%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值为36.8184μL·mL-1(见表2)。

表2 5种杀菌剂对葡萄座腔菌的毒力回归方程

3 结论与讨论

葡萄座腔菌能引起松树枝梢病、杨树溃疡病、桃树流胶病和樱花枝枯病等病害[2],也是许多木本植物和果树的重要病原菌[11,12]。室内药效试验表明,5种药剂对樱花枝枯病菌葡萄座腔菌有一定防治效果,40%氟硅唑表现出最佳抑制效果,70%甲基硫菌灵、45%咪鲜胺和50%多菌灵对葡萄座腔菌有一定抑制作用,40%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最弱。氟硅唑作为广谱杀菌剂,同时也是有机硅类杀菌剂,也属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可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曾尔玲等用40%的氟硅唑乳油防治蓝莓枝枯病、EC50为0.0025g·L-1,与本试验中氟硅唑的毒力都较高,说明氟硅唑在葡萄座腔菌枝枯病和拟盘多毛孢枝枯病的防效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复配药剂也是防治枝枯病的一种趋势,如,利用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猛盐可湿性粉剂防治枝枯病,防效可达到75.0%~79.5%。为提高防效,可将氟硅唑与苯醚甲环唑等高毒力药剂进行复配。

由于樱花苗木根系既不耐涝,也不抗旱,应加强苗木管理,及时剪除病梢枯枝,清除杂草,并集中销毁,减少病菌和虫卵。加强园艺防治,有助于提高防效。枝条萌芽前应注重防治病害,可采用涂抹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对植株进行喷雾,也可以于早春在樱花枝干上涂抹石硫合剂,预防枝枯病的发生。

葡萄座腔菌致病力有差异,本次试验所采用的南山植物园样品致病力有差异,不同品种的樱花呈现的抗病性有差异,对于药剂筛选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猜你喜欢

枯病甲环唑咪鲜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沙棘枝枯病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浙江省芦笋茎枯病非化学治理
咪鲜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草莓芽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李树枝枯病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