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体系 推动先行先试
2020-12-20王康宁张大勇
王康宁 张大勇
(宁夏农业勘查设计院,宁夏 银川 750002)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明确指示:宁夏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国生态建设大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赋予宁夏新的时代重任。宁夏要着眼全国大局,站位黄河流域,坚持负重前行,担当宁夏责任,举全区之力、汇万众之智,抓住战略机遇,服务国家战略,体现使命担当,大力推进先行区建设。这是宁夏全域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巨大机遇。
1 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业技术体系
1.1 集成推广种植业高质高效绿色技术
大力推广粮油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国家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整建制,创建县、自治区级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示范点。大力推广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精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模式,推广蔬菜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建设枸杞良种三级扩繁体系和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推广体系,大力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的平稳有序发展,加强酿酒葡萄生产标准园建设,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推广,建设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加快培育国际知名葡萄酒品牌。
1.2 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技术
实施畜牧良种工程,重点针对奶牛、滩羊、肉牛等宁夏名特优地方畜禽品种,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保种场、原种场、繁育场。提高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水平,重点对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环保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加强畜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实施动物疫病净化计划,高水平建设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推广低毒、低残留兽药,推动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
1.3 水产健康养殖绿色技术
依托现有的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水产原良种场、水产遗传育种中心、水产苗种繁育及供应基地。推进池塘标准化建设,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提升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可控化水平。创建区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和效益。鼓励水产养殖节水减排改造,严格按照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强制性标准生产,逐步淘汰废水超标排放的养殖方式,落实渔业增殖放流及养殖尾水治理措施。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促进养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2 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
2.1 健全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
以中宁枸杞、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冷凉蔬菜、盐池滩羊、宁夏奶牛、中卫硒砂瓜、固原黄牛、灵武长枣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建立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宁夏农兽药残留、畜禽屠宰等地方标准。补充完善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质量安全评价技术规范及合理使用准则。建立完善农产品等级规格、品质评价、产地初加工、农产品包装标识、田间地头冷库、冷链物流与农产品储藏标准,推进宁夏枸杞安全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2.2 引进转化国外先进农业标准
加快国际先进农业标准转化进程,实施“一带一路”农业标准互认协同工程,在适宜县(区)全面转化推广国外先进农业标准,推动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支持企业申请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加快推进与重点出口市场检验体系和证书互认,加快蔬菜、葡萄酒、枸杞、马铃薯、黄花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出口基地建设。
2.3 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优化产业关键环节技术标准集成,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生产记录台账制度,加快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引领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生产基地创建工程,促进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流程标准化。
3 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
3.1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围绕奶牛、酿酒葡萄、肉牛、滩羊、瓜菜、枸杞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3.2 发展农产品绿色加工业
积极引进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引导加工企业向种养示范园区、优势产区集中,推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乳品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提升高档酸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乳制品精深加工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推动肉牛屠宰加工、分割包装、检验检测、冷链物流等环节高质量发展。支持开发适合中餐饮食习惯和滩羊肉质特性的精细化分割工艺,加大熟肉、膳食产品、快餐食品、方便休闲食品等加工。依托瓜菜流通企业,建设一批脱水、制酱、腌制、榨汁加工示范基地。支持枸杞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开发枸杞饮料、枸杞油胶丸、口服液等新产品,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3.3 做大做强区域品牌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发挥“五大之乡”品牌优势,聚焦品牌宣传推介,加快推进“老三品”向“新三品”转变。做强“盐池滩羊”、“中卫硒砂瓜”、“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固原黄牛”等区域公用品牌,做大知名企业品牌,做优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努力打造一批知名的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和绿色有机农业品牌。
3.4 推动农村新兴业态发展
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按照“出台一套好政策、搭建一组好平台、实施一批好项目、打造一方好环境、培育一批好典型”的思路。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抓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作,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特色小镇、精品农庄、旅游酒庄、乡村民俗和康养基地,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服务等现代产业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
4 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业经营体系
4.1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衔接落实好第2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a的政策,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开展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试点,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转包、租赁、入股、托管和土地信用合作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巩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果基础上,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完成整个省域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积极探索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与利用工作,实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
4.2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积极支持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应用先进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支持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合作社按规定享受现行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支持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开展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间联合合作,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
4.3 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实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行动,依托国家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在县(市、区)建设区域性骨干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中心,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田头冷藏保鲜、冷冻分割、分拣包装等物流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新建和改造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积极培育本土农产品营销企业和农村经纪人,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扶持农产品零售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发展连锁经营。
5 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业政策体系
5.1 健全财政投入制度
加大国家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农业绿色技术示范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品牌建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农村厕所改造、动植物保护工程、种业提升工程等方面的支持,项目资金支持额度保持逐年增长。以绿色为导向,全面落实国家耕地地力保护提升、草原保护利用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补贴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补贴范围、补贴环节和补贴标准;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衔接,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调优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5.2 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
持续扩大涉农贷款供给,充分发挥引导资金、担保基金、风险补偿金、产业基金、贷款贴息、专项债券的撬动作用,完善“政府+银行”、“政府+银行+担保”、“政府+银行+保险”风险共担机制,激励金融机构采取放大贷款额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扩大普惠贷款覆盖面、实施优惠融资费率等措施,推出更多面向绿色农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作用,拓展抵质押物范围,大力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贷款抵质押业务。
5.3 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
落实《关于鼓励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对工商资本投资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瓜菜、酿酒葡萄、枸杞等产业予以优先支持。加强与知名龙头企业的项目合作,鼓励其在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探索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企合作”模式,通过吸纳农民就近就业、发展订单农业、开展股份合作等方式,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让农民更多参与不同生产经营环节,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6 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业数字体系
6.1 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库
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农业耕地质量调查、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设施农用地备案等数据,建设全区统一的农业基础资源大数据库。建设耕地基本信息数据库,形成基本地块权属、面积、空间分布、质量、种植类型、耕地利用、管护等大数据。建设畜牧资源大数据库,摸清全区畜牧养殖业底数,开展畜牧养殖空间分布、养殖环境、养殖品种、养殖规模、产量产值等基础数据调查,监测分析畜牧养殖业品种、数量动态变化以及对市场供需的影响。开展渔业水域空间分布、养殖面积、养殖品种,养殖数量、水产品产量调查,形成覆盖全区渔业养殖水域资源大数据。构建重要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绘制全区农业种质资源分布底图,推进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的数字化动态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提升种业智慧化监管水平。打通数据库横向联接,畅通数字资源共享路径。
6.2 加强农业资源数据分析应用
建设全区统一的农业病虫害监测平台,加快建成覆盖全区的农业病虫害测报物联网和数字化植保防御体系,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科学指导统防统治工作。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在线监测,精准调度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的生产与储备,保障有效供给。加强对人畜共患的高致病性动物疫情监测预报,分析和预测动物疫病发生概率、发展趋势、流行特点、防控动态。强化农产品生产控制,产地检验,贮藏运输,包装标识,市场准入,商超检验数据的采集、监管和分析,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分析模型,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全程安全监测、质量追溯和风险预警。
6.3 加快数字农业示范应用
实施智慧农业建设行动,应用空间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卫星遥感等技术,完善耕地权属、面积、分布、质量、种植、利用、管护等数据信息,开发农田管理“一张图”,实现项目入库、范围上图、资料存档、数据共享。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灌溉,细化区域种植结构、用水总量、灌溉定额、节水灌溉情况,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快建设智慧农业生产管理体系,重点推广智能农机精准耕作、设施农业智能微喷、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预警、奶牛肉牛精准饲喂、育种繁育管理等数字化管理技术。
7 结束语
建设农业绿色先行区,就要构建绿色体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绿色支撑体系建设,以绿色技术体系为核心、绿色标准体系为基础、绿色产业体系为关键、绿色经营体系为依托、绿色政策体系为保障、绿色数字体系为引领,推动形成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实现农业发展由数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