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技术
2020-12-16向凌
向凌
华润科技养殖有限公司
小龙虾养殖技术可以指导养殖户如何养活小龙虾、养肥小龙虾,为小龙虾创造合适的生存环境。文章总结小龙虾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1 人工辅助投喂
小龙虾属于杂食性物种,既可以食用植物性饵料也可以食用动物性饵料。小龙虾属于高密度养殖,养殖池塘自身的食物已经不能满足高密度养殖的需求,需加人工辅助投喂一定数量的饵料才能确保小龙虾正常的生长需求,因此养殖小龙虾投喂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养殖中在塘口水草丰盛、水质肥度合适的情况下,小龙虾本身有较丰富的食物来源,如相应种植的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花生、水葫芦及田间杂草等,水体中相应的浮游微生物与水生动植物等。这些食物可以给小龙虾提供一定基础的食物来源,养殖户只需依据小龙虾养殖密度、进食情况、虾苗密度等综合情况考虑投喂一些辅助性的饵料,尤其那些缺乏水草、水质较瘦的养殖池塘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
对于小规模的小龙虾养殖户,由于投喂工作量、人工需求等相对较少,可以采用灵活的操作方式,一般投喂的饵料种类也比较多。如各种饼粕、黄豆、小麦、麦麸等,南瓜、冬瓜等也可以适量作为饵料投喂。但这些饵料只能作为少量辅助性投喂,主要投喂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如各种动物的尸体、内脏,各类水产冻鱼类、蛙类等,这类饵料投喂需要特别注意温度,高温季节一定要适量,以免腐坏造成水质恶化。
对于现在大规模、成片的小龙虾养殖,从投喂工作量、人工使用依据饵料来源考虑,一般都会直接采用机械投喂人工配合小龙虾饵料。既可以满足小龙虾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同时也可以方便操作、节省成本。有一些大型养殖池也会在小龙虾生长高峰期投喂一些高蛋白的冻鱼,以促进小龙虾快速生长。
对于小龙虾养殖来说可以依据其生物习性进行投喂,注重食物品种搭配,确保小龙虾有足够饵料的同时也要确保必要的蛋白含量及钙质的摄取,这样有助于小龙虾的快速生长及出产高品质小龙虾。现代小龙虾养殖,为了简便操作,已经大部分普及投喂小龙虾人工配合饵料了。
2 养殖池建设
2.1 外逃途径
2.1.1 逆水上溯外逃 小龙虾天生就有逆水上溯的习性。在小龙虾养殖池塘引入新的水源或存在流水水源时,小龙虾会逆着水流逃逸到外部环境中。2.1.2 掘洞外逃 小龙虾在繁殖、越冬及生长环境恶劣时会打洞,而小龙虾洞穴一般深度(或长度)可以达到1 m以上,如果养殖池埂宽度不够会造成小龙虾直接打洞跑到外部环境中去。
2.1.3 夜行外逃 小龙虾具有极强的夜行能力,正常情况下白天在养殖池中很难看到小龙虾身影,但在夜晚小龙虾就会外出觅食、活动等。此时如果对养殖池四周不做任何处理,会造成小龙虾外逃。
2.1.4 突发自然灾害 这一类情况只能预防,如大暴雨造成的养殖池漫埂、养殖池埂垮塌等。
2.2 养殖塘口防逃方法
针对小龙虾外逃可能发生的几种情况,养殖户在修建小龙虾养殖池时就需要对养殖塘口做必要的处理,以防止小龙虾外逃。
2.2.1 加宽养殖池埂 一般要求小龙虾养殖池埂下口宽度5 ~6 m,上口保持在2 ~3 m;通过加宽养殖池埂可以有效避免小龙虾因掘洞造成的外逃。
部分养殖户认为既然小龙虾会掘洞而逃,是不是可以将养殖池四周用水泥或其他硬质材料隔绝,让小龙虾不能打洞,这样就不会造成外逃。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因为小龙虾繁衍及越冬必须在洞穴中完成,如果采取以上操作会造成小龙虾无法完成繁衍后代及安全越冬,造成小龙虾养殖失败。
2.2.2 加设防逃网 小龙虾养殖需要在养殖池塘四周池埂埋设防逃网,防逃网可以有效防止小龙虾外逃。防逃网一般可采用硬质钙塑板、塑料薄膜或带有薄膜的网布,高度在60 cm,埋入土壤下部15 cm左右。
2.2.3 独立设计进排水管道及加设防逃网套 对小龙虾养殖池设立独立进排水管道,在管道套入40 ~60 目的网袋,以防止进排水时发生小龙虾外逃。进水口为防止杂鱼、鱼卵等进入养殖池可套100目以上网袋。
2.2.4 防涝及时调整水位 雨季应及时调整养殖池水位,避免因暴雨造成养殖池漫埂,造成小龙虾外逃。
除了以上几点措施,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日常的巡塘管理工作也至关重要。巡塘中对可能存在的小龙虾外逃缺陷需要及时处理。同时需要时刻关注养殖池防逃设施、池埂、进排水等可能发生小龙虾逃跑的处所有无损坏,对于小龙虾外逃需要保持时刻监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 减少小龙虾出现铁壳现象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出现铁壳虾对于养殖户来说是很头疼的一件事。
3.1 危害
经济效益低,铁壳小龙虾一般很难出售,不仅卖相不好而且出肉量也少;造成饵料浪费,这类小龙虾一般吃食很多,但不生长;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容易造成同类残害;影响种类繁衍及品质,容易造成下一代苗种退化等。
3.2 出现原因
温度高、水位浅、水草少、饵料缺乏等因素都易造成铁壳虾。
铁壳虾主要出现在6—9 月高温季节,尤其是虾稻混养模式。由于受水稻栽种影响,会将养殖池水位降低,导致暂养沟水位过浅及水草死亡现象;此时外部环境温度高,造成养殖水体温度高,很容易造成小龙虾壳体快速变红;虾稻共生期间由于水稻使用的化肥等会对养殖水体造成一定污染,在受污染的环境中极易导致出现铁壳虾。
尤其对于养殖多年的虾稻田,由于暂养沟淤泥堆积,在虾稻共生期间暂养沟水位仅仅能保持在50 ~60 cm,而且由于高温因素,水草大部分死亡,在高温作用下直接导致暂养沟中存在的小龙虾大量出现“铁壳”。
对于精养模式出现铁壳虾主要原因为水位过低、水草过少甚至出现食物缺乏等造成小龙虾逐渐出现铁壳。
3.3 改进措施
高温季节做好养殖池塘水位调节工作,需要保持水位在1.2 ~1.5 m。
做好养殖池塘水草管理工作,对于纯伊乐藻的养殖塘口及时清理过多及露出水面的水草;将水草密度控制在养殖面积30%左右,并加深水位,严防出现“倒藻”现象。
对于养殖池塘没有水草的情况及时补种水草,高温季节以栽种轮叶黑藻等耐高温的水草为主。
定期调节养殖水体水质,尤其是发生突发气候。
对于虾稻养殖,栽种水稻前尽量捕捞小龙虾,及时清理淤泥堆积的暂养沟。
对于养殖池出现铁壳虾,及时出售,不论价格;并可以定期泼洒生石灰强制小龙虾脱壳,管理好养殖水环境。
4 小龙虾死亡原因
4.1 蜕壳不遂死亡
小龙虾缓慢无力用手就可以抓到,同时轻碰就会出现断抓现象。头尾相连部位出现脱落裂开的缝隙,解剖头胸甲后发现体内的几丁质,乃准备蜕壳后长出新的甲壳。
4.2 轮虫盛行,小龙虾趴边蜕壳不遂
养殖户只是定期的改底和培肥,忽略了高投喂、勤改底。进入5月后有些养殖户突然成倍数的加大饲料投喂量来促进小龙虾的生长,结果残渣粪便滋生大量轮虫以及没有注重水体消毒只是采用底改,水体的轮虫长期处于优势种群,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在不采取杀虫的方式下使用消毒制剂保持水体的干净,杀灭部分轮虫。
4.3 补钙不及时,小龙虾软壳蜕壳不遂死亡
进入5 月后,池塘水温在22 ~26℃,通过持续的跟踪和观察这段时间溶氧充足小龙虾也出现趴边的现象,太阳出来后尤为明显,这种现象不是因为缺氧趴边而是因为缺钙。该温度小龙虾蜕壳的频率和数量明显增多,需要大量的钙。养殖户往往认为补了一次钙后可以管10 d,殊不知该段时间是补钙高峰期,需要大量的钙。
4.4 池塘水草死亡或者无水草的池塘小龙虾大量发病
目前池塘无水草和水草稀少的池塘,小龙虾死亡率高于水草茂盛的池塘。无水草的池塘溶氧量极低,池塘水质浑浊没有肥度;水草丰富的池塘理化指标正常,由于小龙虾栖息在水草中摄食率低于其他池塘。水质清澈见底,pH高轮虫少。
4.5 理化指标超标、溶氧低,小龙虾浮头出现鳃丝气泡水肿现象
由于水草的腐烂大量耗氧,加上气压低于1 000 hPa 小龙虾出现上草到中午还不下去。5 月中期长期阴雨导致水草死亡,加上水温快速升高导致腐烂大量耗氧。
池塘出现氨氮、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小龙虾由于缺氧大量呼吸,导致小龙虾无力鳃丝水肿无法正常呼吸。天气晴好后很多小龙虾由于缺氧开始发红。
5 如何判断池塘里有小龙虾
刚放完虾苗或种虾后的一段时间内,很难判断有没有小龙虾。如果没有正确有效判断方法,就会觉着虾死掉了或者跑掉了,所以要知道如何确定池塘内有没有小龙虾?
首先天气晴朗的夜晚巡视池塘的时候,注意用手电灯光观察养殖池塘岸边、水草及浅滩等处,发现有没有小龙虾活动或觅食痕迹。这是小龙虾的生物习性。这样也可以很好地知道养殖池塘有没有小龙虾,以便进一步分析池塘没有小龙虾的原因。
其次就是观察小龙虾的洞穴,这个方法只能用在小龙虾大量打洞的繁殖及越冬季节。通过观察养殖池塘岸边水线以上10 cm 左右的区域洞穴分布情况,尤其是养殖池塘的“向阳面”。如果池塘池埂洞穴分布较多,说明养殖池塘存在较多小龙虾。
还有就是通过多年的养殖经验判断,可以通过在特殊天气如连续阴雨或天气沉闷的早晨及傍晚,观察养殖池塘小龙虾上岸或趴伏水草情况来判断;也可以通过养殖池塘水体混浊度来判别,养殖池塘小龙虾越多,水体会越混浊。如果在小龙虾正常生长期4—7 月养殖水体清澈见底,那表明池塘基本上没有小龙虾存在。
还有就是捕捞,这种方法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判别方法。通过在养殖池塘四周区域放置一定数量的地笼,通过进入地笼小龙虾数量来推断养殖池塘小龙虾数量或密度。地笼进的小龙虾越多,说明养殖池塘小龙虾数量越多。相反就代表池塘没有小龙虾。
养殖小龙虾行业有句行话:“虾多少看水草。”这里指的是水草的种类和品质,水草的品质和种类对小龙虾的产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观察两个情况差不多的虾池,如果一个虾池中的水草基本长期没有,那么这个虾池的小龙虾的数量一定不会太多;如果虾池中的水草长势良好且分布得疏密合理,没有泛滥,那这个虾池的小龙虾的数量应该还可以。
观察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小龙虾养殖塘口,如果一个塘口水质瘦,能一眼看到塘底,塘底有泥皮或者有青苔,那么这个塘口的小龙虾数量一定不多;如果一个塘口的水质透明度在30 cm 左右,呈现淡淡的绿色、褐色,水体略微有点浑浊那么这个塘口的小龙虾数量一定比清瘦的塘口的数量多。
养殖小龙虾都是经验的积累,需要在长期不断的观察中慢慢学习,要判断虾池中小龙虾的数量要多种方法一起使用,单用其中一种方法是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