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鱼类出血病原因

2020-12-16王可

电脑迷 2020年7期
关键词:出血病病鱼体表

王可

通威水产研究院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生病出血情况主要有四种:应激性出血、中毒性出血、细菌感染性出血和病毒性出血。有时会两三种情况同时出现。文章主要介绍鱼类出血病的发病原因,供养殖户参考。

1 应激性出血

当养殖鱼类受到撒网、拉网捕捞而惊吓且剧烈活动时,遇到天气突变、雷暴雨、池塘大量换水或加水时水流量太大、长途运输等情况时,会出现全身性体表(尤其是腹部)和鳃部出血现象,严重时,短时间便会出现大量死亡。即使未死亡,也表现为生命垂危、全身发红、僵硬,体表少黏液、手感粗糙,失去商品价值。

发病主要原因:放养密度过大;池塘长期溶氧不足;饲料营养水平过高,鱼类生长太快,鳃部、体表毛细血管脆而薄;个别饲料厂家生产不规范,违规添加抗生素、促生长剂等。

2 中毒性出血

过量使用消毒剂、絮凝剂以及不合格的改底调水产品;过量泼洒或投喂杀(驱)虫药;饲料生产时违规添加三聚氰胺、氧化酸败等劣质油脂、抗生素、促生长素,饲料原料霉菌毒素、重金属离子超标;池塘水体蓝藻大暴发;池塘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

中毒性出血主要表现为头部、口腔、鳃盖、鳃丝出血或充血,腹部出血。对病鱼解剖会有肝脏、肾脏等出血或充血现象。

3 细菌性出血病

池塘底质污染恶化,气温、水温过高导致池塘水体中有害细菌如嗜水气单胞菌、各种弧菌、链球菌(主要危害罗非鱼、石斑鱼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大量滋生、感染并为害鱼类,导致鱼类体表、上下颌、口腔、鳃盖、鳍条、肠道等严重出血,尤以腹部和头部出血最为严重,甚至肌肉、肠道等充血、出血。有的病鱼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有腹水。解剖可见肝、脾、肾脏肿大,严重出血,鳔充血,肠黏膜出血、肠道发炎出血。

在高温期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等引起的一种暴发性疾病,症状同上,危害面更大。池塘中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鲮鱼、鲢鱼、鳙鱼等所有鱼类均会暴发感染,而且死亡率能高达80%以上。

4 病毒性出血病

常见的有由草鱼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草鱼、青鱼病毒性出血病和由弹状病毒引起的鲤鱼鲤春病毒性出血病。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表现为病鱼食欲减退,体色发黑,以头部最为明显。全身性出血是该病的主要病变特点:肌肉出血、鳍条基部出血、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充血或出血,肠道充血或出血,伴有肝脏、肾脏充血和脂肪肝。由于病程的发展,出血位置各有不同。与细菌性出血病的最大不同在于:病毒性出血病病鱼的肠道呈紫红色,有弹性,而细菌性肠炎病的病鱼肠道是肉红色或淡粉红色,易断、易糜烂,由此即可确诊。

该病流行在6—9月的高温季节,一般在8月为高峰期,水温在27 ~32℃。死亡率高,有时能达到50%~80%。

鲤鱼鲤春病毒病由弹状病毒引起,主要感染四大家鱼和几种鲤科鱼类,该病主要流行于水温12 ~18℃的春季,死亡率高达80%~90%,水温超过22℃时发病很少。病鱼体色发黑,呼吸缓慢,往往失去平衡而侧游,聚集在水口处。眼球突出,肛门红肿,体表充血、出血,腹部膨大,有带血腹水,肝脏、肾脏肿大出血。

猜你喜欢

出血病病鱼体表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为什么动物可以甩动身体把自己甩干,人类却不能?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草鱼出血病的综合防治
易捕鲤出血病的防治技术
裂唇鱼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