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切入文本,构建智慧语文课堂
2020-12-16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小学潘惠娟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小学 潘惠娟
在智慧语文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以文本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拓展教学资源,结合文本语境,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对生动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频、图片,使单一的文字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知欲,促使学生由被动变得主动,构建高效、活泼的智慧课堂。
例如,在《搭船的鸟儿》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划分了学习小组,分段朗读课文,读得最流利且有感情的小组获胜。教师创设互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课文内容。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章故事内容,将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划出来并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题目为什么用了“搭”这个字,而没有使用其他的动词。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感受“搭”的妙处。“搭船”一词将翠鸟与“我”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生在阅读有关翠鸟的外形、动作描写的语句时,可以在脑海中想象翠鸟的形态,穿越到翠鸟搭乘的那艘小船上,感受“我”的欣喜、欢悦,观察翠鸟的灵动美丽,将文章读活、读通。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切入文本,利用文本开拓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语文教材涉及面广泛,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二、个性解读文本,寻找最佳切入
学生是拥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需求均不相同。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活动的时候需要摒弃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选择和发挥自我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个性解读文本。教师寻找文本最佳切入点,将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体现智慧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花儿的学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认识文本中的生字词。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交流讨论,明白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作者在创作一首散文诗时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但是写出来的文章却依然充满童趣。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几遍课文,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大胆想象,想象阵雨降临时花儿们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的样子。学生对“那些花儿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自然界的确有“学校”,花儿有它们的“校园”;有的学生认为那不过是花儿还没有发芽,下完雨过后它们就发芽,跑到地面上来了。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寻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将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意境中,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语言的童真和童趣。师生交流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学生纷纷表示:诗歌的语言很美;花儿们很可爱;我们要上学,花儿也要上学……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美好情怀,对大自然产生向往和赞美之情。
个性化解读文本是有条理、有逻辑地阅读文本,品味文本中的道理与情感,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言语表达上的兴趣。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文本的独特个性和独特魅力,体现智慧课堂的趣味性。
三、深入研读文本,挖掘文本价值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思想认知具有局限性,对于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全面和具体。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文本,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中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智慧语文课堂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多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走进文本,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高效智慧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文本体裁,知道这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住宅,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回忆之后,组织语言描述自己住宅的特点。教师在学生发言完之后,巧妙地切入文本,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人类的住宅大部分都是一砖一瓦堆积而成的,但是动物们的住宅却各有千秋,你们都见过哪些动物的住宅?”学生:“我们见过鸟儿的鸟巢、蚂蚁的巢穴,还有蜗牛的住宅。”师:“有没有同学见过蟋蟀的住宅?”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见过,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蟋蟀住宅的样子,然后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述蟋蟀住宅的特点,第二部分讲述建造住宅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去理清课文思路,让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蟋蟀住宅的特点,在深入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蟋蟀产生敬畏心理。学生通过文本赏析和解读,发现蟋蟀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的良好品质,有利于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取得的效果不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解读文本,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意境,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拓宽思想的维度,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四、精心设计问题,加深学生理解
设计问题环节是智慧课堂的体现,导入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粗浅地阅读文本,只能理解文本表面的意思,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清文本的思路,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学生边解读文本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提高自身的阅读核心素养,拥有发散性思维,在不断的阅读训练中形成思维导图。
例如,在《慈母情深》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文章哪里表现了母慈?哪里说明情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知道,文章中主要写的事情是母亲为我凑钱买《青年近卫军》一书。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表现慈母情深的词语和语句,进行细细品读,并在旁边写上批注,体会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可见,教师以问题为线索,贯穿文章始末,使学生在找到问题答案的同时,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高效课堂要有设计问题的智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既能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又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有智慧的问题,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本内容。
总之,智慧语文课堂的构建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学习情况,有效切入文本,发挥文本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智慧型课堂是高效、民主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