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批判性思维 促进语文阅读教学
2020-12-16江苏省海安高新区胡集小学
江苏省海安高新区胡集小学 徐 颖
批判式思维是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谓批判式思维,指的是学生不盲从于任何人的观点,而是有着自己清晰的认知。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更是当前小学教育大力提倡的学习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式思维,帮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求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一、强化质疑能力,培养批判思维
“尽信书不如无书”并非只是一句读书格言,而是一种求知态度。书中所记录的知识并不完全经得住推敲,如果学生迷信于书中的内容而不加以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品质将停滞不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从众多的知识中找寻真相、发现真理,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只有学生养成怀疑精神,批判式思维才能逐步形成。这种怀疑并非随意提出问题,而是提出有条理、有依据和与文本息息相关的核心问题。
2.4.2 PVP K30载体用量的考察 按照Lut与PVP K30质量比为1∶3、1∶4、1∶5、1∶6时制备Lut-SD,考察不同载体比例对Lut溶出速率和溶出度的影响,结果见图3。不同的载体比例,对溶出速率和溶出度有较大影响[14]。载体用量比例较低时,载体材料不能完全包裹药物,导致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受到限制。随着载体材料用量PVP K30的增加,其溶出速率和溶出度呈增加趋势。当用量为1∶6时,体外溶出行为较为理想,Lut不仅溶出速率最快,且在90 min内累积溶出率达到98.56%。因此最终确定药物与PVP K30的用量比例为1∶6。
由表3中数据可知,当激励信号幅值越大时,柴油凝点的检测值也越接近真实值。分析原因,是由于激励信号的幅值越大,响应信号的效果越明显,所产生的噪声干扰也越少,从而减少特征点的偏移,使凝点检测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值;因此,对于激励信号幅值大小的选择,幅值越大,检测效果越好。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时,文章结尾处是这样描述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理解这句话时,有的学生认为,母亲的话语太过狭隘,或许是因为她一直待在农村,没有机会到外面去看看,所以才会对外界的事物有着近乎偏见般的认知,这是孤陋寡闻的体现。面对学生的观点,教师鼓励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有的学生提出质疑,从文本内容来看,母亲发出这样的议论,全家已经从农村搬到了杭州。母亲的这句话其实暗藏着对家乡的思念,并不能将其视作是孤陋寡闻的表现。从“桂花再香”中的“再”字,与后文中的“比不上”进行联合分析,让学生思考这样的语义是否形成冲突和矛盾。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这样的描写看似矛盾,其实并不冲突。还有的学生,甚至重拟了一个课文标题——乡情难忘。但是,大多数同学认为这个题目太过直白,反而不如“桂花雨”含义隽永,更具意象性,也更有回味余地。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中,学生学会从文章的标题、关键句以及词语等角度入手展开分析,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式思维并非在个体学习中形成的,而是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是因为合作,学生才能分享彼此的观点,纠正彼此认知中的错误,将偏见引回正途,让真知形成碰撞。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对文本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由于学生的个性、三观的不同,他们常常会从不同的视角、立场进行阅读,其阅读结论难免带有主观色彩。所以,批判性思维也会因视角的差异产生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式对文本信息加以整合,在全方位思考的前提下锻炼与提升自我的批判性思维。同时对思想导向进行加强,如果从单一视角展开思考很容易形成认知偏见,因此需要进行多角度思考。
二、加强合作探究,提倡批判思维
伴CNS炎性脱髓鞘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 ……………………… 李晖,李昌茂,张斌,等 134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促进个体学习,还需要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只有合作探究,学生才能互相取长补短,为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提供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不能让学生“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在合作中正确思考、分享心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文本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确保教学更有成效。
例如,在教学《题临安邸》《示儿》和《己亥杂诗》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陆游的诗作存在一定问题。根据原诗可知,“死去原知万事空”表明一切都尘埃落定,有一种看透生死的意味。但是在这首诗的后面,作者却说“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还有的学生对《题临安邸》这首诗产生质疑,他认为诗中所描写的“直把杭州作汴州”,表示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那就活在当下好了,为什么还要愤懑不平?还有的学生认为龚自珍笔下的《己亥杂诗》有点问题,既然是“我劝天公重抖擞”,那么,诗人又何必拘泥于天公是否“不拘一格降人才”呢?这些问题都从不同的侧面展示出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遇到的难点,而这些难点的存在也恰恰是批判性思维形成的温床。从学生的这些提问可知,他们是站在现代人的视角学习诗词,自然无法理解诗中的真意。但是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互相监督、互相质疑,从而正确解读诗词中的原意,在他人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对诗词形成深刻的理解。
偏在这个时候,风流倜傥的蒋海峰出现了,他迷恋上了紫云。蒋海峰在学校有很好的人脉,喜欢挑逗女生,是个花花肠子,紫云不想跟他走得太近。
三、整合文本信息,形成批判思维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多个视角理解课文、从多个视角找寻答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批判式思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才会多元化。
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的过程中,有学生认为根据第1段的内容可知,作者大力讴歌少年的功绩,并提出少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但是,作者不应该将文章命名为“少年中国说”,而是应该改成“中国少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可知,由于他不曾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析,所以在理解时陷入了单一化视角的弊端中,显得断章取义。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读文本,让学生不再以个人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而是让学生理解“有国才有家”的深刻含义。在文章中,作者表示少年才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中国少年说”与“少年中国说”看似只是词序的问题,其实体现出学生并未真正理解文章内涵,对文本内容缺乏科学认知。只有对文本信息进行全方位、科学化的整合与分析,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才能真正实现。
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以偏概全和断章取义的现象发生。当学生并未真正梳理文本信息时,很容易因为视野的狭窄、视角的单一,对文本产生错误的认知,而这恰恰背离了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
四、规范评价体系,提升批判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懂得自主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规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认知进行积极引导,纠正学生的不良偏见,对学生产生的文本阅读成果进行指导评价,帮助学生对文章内涵产生深度认知。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的过程中,文章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母亲数落了我一顿”后又“凑钱给我买书”,引起了学生的广泛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母亲数落完还是给“我”买了书,可见不论孩子提出多古怪的要求,母亲总是会迁就孩子、原谅孩子的。这样的观点引起了广泛认同,但是这样的观点真的是正确的吗?事实上,这样的观点折射出的却是当下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正因为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享受着父母的疼爱,习惯了一切以我为尊,将一切视作理所当然。这种心态当然是错误的。教师需要对于学生这种顺理成章的观点及时予以纠正,侧重于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感恩。故事中母亲的话寥寥数语,但是就在当时那样艰难的生活中,母亲仍支持“我”读书学习,并倾其所有为“我”买书,可见“慈母情深”。但是,这篇文章主要流露和表达的是“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因此教师需要对其加以强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规范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指标体系,让学生明确学习中情感的陶冶、思想意识的提升、认识观念的科学定位。
总之,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立足于道德理念的科学定位,要结合文本全面、正确、科学地提出质疑、探疑和解疑,在合作探究中获得充分而深刻的批判性思维学习效果,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文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