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形简意丰的信息技术课堂
2020-12-16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 袁 丹
小学信息技术不属于日常考试和升级考试科目,这就使得一些学校对此科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不完善,课时没有足够的保障,整个教学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利用任务促进教学过程的推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任务的刺激下,与同学交流合作,探究出有效便捷的解决办法,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特征。首先,任务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小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实践探索。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操作过程,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与及时的指点。另外小学生还可以多与小组同学交流,探寻简便快捷的操作方法。通过这样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如在学习绘画制作的时候,教师就结合当时的节气让学生绘制手抄报或者制作贺卡,利用绘图工具中的线条和图形功能组合出自己想要绘制的图画。通过这些手段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人文情怀。
其次,利用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学科,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要让学生通过任务的观察和分析来锻炼自己的应用能力。任务驱动法能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最后,利用任务构建完整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任务为主线把课堂各个环节串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结构,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教学活动。如任务主题:制作幻灯片《我美丽的家乡》。学生根据教学任务首先搜集家乡相关图片,然后再制作幻灯片、设计播放效果和页面切换效果。最后制作出带有优美音乐的幻灯片。通过这样开放性的内容,结合积极、健康的主体,使得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升华。
2.把任务驱动法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是创设任务情境,打造良好的开端。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打造趣味性浓厚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堂课的内容。如在学习《中山休闲两日游》中,教师就利用革命故事引出伟大革命家孙中山,进而布置游览孙中山故乡的任务:明确旅游路线,了解中山市的风俗习惯和重点的景点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其次,确定任务执行方案。学生接到任务以后,结合工具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制定任务完成总体规划,并进一步细化。教师指导学生从网络搜集中山市相关景点资料和图片,教给学生如何下载图片。进而学生设计陆游路线,并穿插讲解。利用这样的办法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
最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小学生的思维连贯性较差,也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教师就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既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性,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性,让他们通过独立创作和团体协作来共同完成任务。
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科学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教学各个环节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不仅仅教授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生活。因此教学的评价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由单一的成绩评价变为多元评价方式。
1.发展评价目标。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测试成绩为标准,现在新型的教学评价方式把评价目标变成发展评价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提高的过程,而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如物质基础和父母文化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也就会产生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有所发展,所以我们的评价方式也是看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要多加鼓励,对于他们所欠缺的地方要多多帮助。通过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和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2.拓宽评价方法。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所以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通过活动的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成长。如在班级内可以展开小组竞赛,让学生进行组间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在学校展开活动,进行班级间的评价。利用这种竞赛评价的方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求胜欲。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乐趣、形成健康向上的积极乐观性格。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以鼓励为主,对一些小的错误帮助其改正,让学生乐于接受评价、敢于反思纠正。
3.多元化评价主体。评价主体由原先单纯评价学生转变成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上来。对于师生评价可以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学生间互相评价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而对家长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课余时间存在的问题。因此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全面了解教学情况,找到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转变教师理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好多小学的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没有一个科学的教学理念,不少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不属于考试考查科目,在教学中单纯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一节实践操作课程,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就达到目的了。甚至有的教师在课上任由学生自己随意操作,成为学生的放松课甚至是游戏课。所以要想改变教学效果,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放在较高位置,教师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内涵,在各个环节都渗透创新培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动手过程中不断增强能力。
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来源于教材内容,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必局限于这一单一教学资源,可以结合社会选择合理的教学素材。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事件设计教学内容。如当今新冠肺炎病毒成为全球热门话题,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抗击疫情这一话题展开信息技术的学习,做一个抗击疫情的宣传片。这样的教学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也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很大的创作空间。
3.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创新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很大的热情,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优化教学方式,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持下去。另外,借助学生的热情,多设计创新型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大屏幕进行任务的操作,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学习活动的开展,利用集体的智慧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研究中激发创新的思维。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信息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创新能力培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发挥得更加突出。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意识,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