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文本阅读技巧的培养策略

2020-12-16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新桥中心小学周华胜

小学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笔筒因数铅笔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新桥中心小学 周华胜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学好各种学科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条件。文本阅读理解不光要体现在语文课上,还要实实在在地深入到数学课里。尤其是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文本阅读能力和数学计算水平往往很不相符,有的学生接触计算很早,计算能力也较高,但是文本阅读技巧缺失,面对文本阅读题目就无从下手。学生越到高年级越显示出差距,原因是在数学中不仅有数字计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是解决数学文本问题的关键,特别是文本阅读技巧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数学中,提高农村高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尤为重要。下面就从高年级学生文本阅读技巧培养方面浅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计算课中培养阅读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很多人认为学生在计算时只要懂得运算顺序,知道运算法则就没问题了,如果还是出错,就会给学生贴上“小马虎”的标签,不是不懂就是太粗心,没看清数字,没看清符号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没跟上。如: 在计算7×9÷7×9 时,乍一看,有一大半同学都等于1,我说别急着回答我,先读一读这个算式,我指名学生读题,学生读“7 乘9 除以7 乘9”,谁能读出它的运算顺序?“7 乘9 的积除以7 的商再乘9”,我问从刚才同学的读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知道了这道题是三步计算的题目,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再算乘法。哦!大家都恍然大悟,看着如此简单的题目,竟然还是一个坑呢?是的,数学阅读在计算中同样重要,要学习别人在阅读中的技巧,认真细致地读出算式,既能读出算式的运算顺序,又能对题目中出现的数字加深印象,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概念课中强调阅读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教师对数学概念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要让学生对词语进行反复推敲,才能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例如:在教学“因数、倍数”这个概念时,学生很容易说3 是因数,6 是倍数,因此在教学时我强调对应关系,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让学生理解他们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关系。学生大声地读出3 是6 的因数,6是3 的倍数。因为数学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让学生在理解中阅读,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真实含义。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两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大家都知道一人一块,现在一块月饼要分给两个小朋友该怎么分?教师在这里制造矛盾,引发冲突,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不了,怎么办?有人说一人一半,一半是怎么分的呢?引出平均分,同时在学生心理埋下公平的种子。那一半在数学上又叫什么呢?讨论后得出二分之一。教师再出示这句话:“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再读这句话的时候,让学生挖掘这其中的“平均分”的含义,还有“它的”,这里的“它”指的是谁?其中的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那另一份呢?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都能正确地表达出来,问题也得到解决,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数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何乐而不为?

三、解决问题中凸显阅读

数学阅读对于解决问题这一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因此,学好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学生的阅读。在教学《鸽巢问题》时,我让学生先自由地读一读“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两支铅笔”,说说你认为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是什么,把你认为关键的词重读,再读一遍,学生大多会重读“总有”“至少”,通过阅读以后再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学生会说,“总有”表示总会有,总是有,而不是每个笔筒都有;“至少”表示最少是两支,有可能是三支、四支、五支……理解了这两个词的含义,剩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5 放4 的时候,学生就说最坏的放法就是每个笔筒都放一支,还剩一支,这剩下的这支,我无论放进哪个笔筒,那个笔筒都会有两支铅笔,所以也是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两支铅笔。在我说到100 放99 的时候,学生立马就能说出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两支铅笔。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和推敲找到了其中的奥秘,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领略到了数学的魅力,这正是我们一线教师想看到的。

数学课堂上的语言非常简洁,一些数量关系总是隐藏的。学生在学习这类数学文本时,要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补充或扩建所看到的信息,才能充分理解题目。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从不读到会读再到悦读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笔筒因数铅笔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自制笔筒
“鼠来宝”笔筒
小狮子笔筒
飞扬的铅笔屑
因数和倍数的多种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智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