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阅读,挖掘字眼,发展思维
——以对比阅读促进儿童高阶思维发展
2020-12-16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肖 璨 吴 培
数学的阅读,不仅仅是“阅”,更要“读”!那么,怎样“读”?笔者认为,就是要带着数学的思考去“读”,带着手、用好笔去“读”。做到“眼”“手”“脑”合一,才能将数学阅读的精髓发掘出来。
以苏教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的应用题为例,教师要带领学生切实有效提高解题能力,通过数学阅读,找准关键词,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在思维不断碰撞中,让学生完成自我探究、自我建构,从而自主发现数学领域的海阔天空。这往往要比老师“教”学生“听”上百遍来得有效、有趣得多。
现主要以同一题型对比阅读的方法为例,介绍如何通过数学阅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从而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用一根20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其中面积最小是多少?
例2:用20 个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可以拼成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其中周长最大是多少厘米?
对于这样同类型的变式组合,笔者回顾当时的课堂情形:
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下例1。
师:同学们,你们从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这个图形是用20 厘米长的铁丝围的。
生2:我补充,这个围成的图形是长方形。
生3:我还知道,要求的是面积。
……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处理题目信息的能力是片面化、表面化的,他们还没有能够深层次地挖掘已知信息,处理表面信息。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急于“帮”学生挖掘信息,不妨尝试带领他们自主发掘和探索信息。)
师:很好,看来大家找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再读一遍题目,大家感受一下是否还有收获呢?
师:用一根20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生4:老师,我知道围起来肯定是周长。
师:哦?你怎么知道?
生4:老师,你刚刚重读了“长”和“围成”几个字,我就知道跟周长有关了……
师:嗯?我好像不太明白。
生5:我补充,就是我们画图去看的话,就知道用“长”去围,就是绕着图形外边走一圈,这就是周长。所以我知道周长是不变的,都是20 厘米。
师:你画图了吗?
生5:没有。我在脑子是这样想的。
(笑声、掌声)……
师:看来小朋友们可真够厉害的,通过题目中一些重要的文字,就读懂了大意,还在脑子中形成了图画,真了不起啊!
生6:老师,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个细节,也能帮助我们做题。大家看题目的最后。问:面积最少是多少?什么是“最少”?有“最少”就说明有“最多”,也说明面积是不一样的,这样我们也能推测周长应该是不变的。
(掌声)……
其实,我们老师就是一个“引路人”,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拓荒者”。对于知识的渴求和深度的挖掘,不是我们手把手的“教”,而是他们自发的“学”,在“读”中思考,便会开出许多思维的并蒂花。
苏母转过身问女儿:婷婷,告诉妈,怀了几个月了?苏婷婷笑笑:妈,你还真当回事呀?我根本就没怀孕,那是骗你们的!苏母和苏穆武愣住了:什么?骗我们?苏婷婷说:你们也不想想,从小你们就教育我要遵守传统道德,我是那么一个乖孩子,能不听你们的话吗?我和杰克婚前就没上过床,要怀孕才怪呢?这么低级的谎言你们也信,只能说明太没智商了!苏穆武和老伴张口结舌,面面相觑。苏婷婷接着说:再说了,我和杰克早商议好了,婚后不要小孩!你们就别琢磨这事了!没别的事我走了!拜拜!苏婷婷扬长而去。
师:有了例1 的学习,我们再来看看例2 吧。先一起读一读。
生:用20 个1 平方厘米……
师:我们再来一起边读边找,画一画条件,找一找字眼。
生:用20 个1 平方厘米……
师:再读一遍后,大家读到了什么?
生7:用20 个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就是说它的面积是20 平方厘米,是不变的。
师:不错。你是怎么想到的?
师:哦?那我们还能找到相关证据说明面积不变吗?
生8:我知道,大家看最后的问题:周长最大是多少?说明周长变,面积不变。
师:很好,生8 刚刚提到在这条题目里:周长变,面积不变。同学们能不能对比一下例1 和例2,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思考)
生9:第一题告诉我们的是周长,要我们求面积;第二题告诉我们的是面积,要我们求的是周长,方法差不多。
生10:其实就是一个是周长不变求面积,一个是面积不变求周长。
师:哪个是“周长不变求面积”?生10:例1。
师:哪个是“面积不变求周长”?
生10:例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0:读出来的。
师:说说看,好吗?
生10:例1 用20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长方形,就是说周长是20 厘米,是不变的,变的是面积;例2 用20 个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就是说面积是20 平方厘米,是不变的,变的是周长。
师: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周长不变求面积”和“面积不变求周长”,总结得非常到位……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俨然是一个“旁听者”和“引路人”,所有的精彩和发现都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思维的真实表达。在大阅读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学习力的要求不断加强,对教师引导力的追求也在精益求精。
数学阅读,不仅要会“阅”,还要会“读”。“阅读”不仅要会“读”,更要会“思考”,要对比阅读,对比思考,自主探究题目中的文字奥秘,发掘表面文字下的“玄机”。找准字眼、有效思考是打开数学之门,探究新思路新方法的唯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