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课堂未来教育模式展望

2020-12-16宗晓岚江苏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学习者课堂教育

宗晓岚 (江苏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

一、课堂:开放与包容的课堂设计

课堂知识的切入点要新,系统性要强,对比碰撞要鲜明。

设计案例:比较英国的莎士比亚和中国的汤显祖

设计一:知识搜集

请简单介绍一下两位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贡献

(教师给问题,让学生可以自己当堂利用网络搜集整理)

设计二:探讨分析

对比一下两个人的相似点与不同点。比如生活时代背景、作品特点、后世影响。

设计三:总结思考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产生这个不同点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是个人性格原因还是历史环境因素?

设计四:联系发散

就目前情况而言,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积极因素,创造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新文化?

以上的教学设计命题具有对比性,在传统教学课堂,如果师生准备不充分,教师难以开展有效教学,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不主动,无作为。那么在未来教育模式的课堂上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挖掘、设计、组织。

二、教师:新颖与广博的引导激发

1.角色转变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的IT 信息时代到DT 数据时代,再到迅速到来的AI 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深刻而迅速地改变着生活,技术被快速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传统的讲授将被丰富生动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所替代;机械的练习、作业批改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简单重复的劳动被技术取代之后,教师的工作内容将聚焦于更复杂、更富于情感性、更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更具互动性的“人”的教育活动。学科分化、分科教学的地位将不断下降,复杂性教学的意义将不断上升;低情感教学任务将逐步被信息技术所取代,教师将聚焦于高情感教学活动;当机械的、简单的、标准答案式的教育更多由技术手段完成之后,教师则更多地从事创造性、艺术想象性的教育;学生只是接受知识“容器”的观念在未来教育中将被彻底摒弃,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师生教学活动既是既有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新知识的创造过程。

教师的角色在未来教育模式下,是引导者、激发者,是组织者,不是一言堂和全盘灌输,教师不能做全能者,而是利用最新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内心学习欲望,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内在的动力才是有效持久的创新学习的基础。

2.创新技能

首先,满足教学手段多样化的需求。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提供小型化、多样化、个性化教育,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和多种模式的教育,提供良好的选择机制,不断提高适合教育的水平。智能化与个性化的教育时代携手而来,需要教师具备适应改变创新设计的能力。

其次,具备创新教育管理的能力。统一性、标准化、以教定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招生、学籍、学分、文凭、职称、职位等的控制是教育管理的关键要素。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新景象和新要求了。互联网思维有几个最重要的特征:一切皆可联系,人人都是中心,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源,共享才能共赢。相应地,打通系统障碍,破除条块分割体制,增强非线性联系,从单一中心走向多节点中心,扩大开放,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变零和游戏观念,促进健康竞争,探索和建立适应互联网背景学校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拥抱未来教育。

3.教研能力

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应该是一位学识丰富和具有研究能力的人。优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准应该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教师平均的专业知识的水平,应该具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的能力,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的课具有独创性,能够起到启迪学生智慧和发展学生才识的作用;能够保证授课的逻辑清晰严谨,能够吸引学生和得到普遍的好评。同时也有很好的课堂组织和表达教学内容的能力。可以说,新模式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素养方面的,教师对计算机科学领域、心理学领域和创新研究领域都需要有所涉及,只有做到各方面知识的有效综合和融合,才有能力上好一堂内容丰富、要点清晰、手段创新、过程流畅的高效课。

4.道德素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展示自己的个人知识素养、人生价值追求,进而感染熏陶学生。知识的传递和传承也许很快,但是内心道德的塑造和灵魂的改变对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更大。

有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对学生的关爱与耐心,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同时在处理课堂教学时有一定的教学机制,具备一定的心理教学能力。教师要心怀热爱教育的虔诚。教育是一个灵魂感染另外一个灵魂,而爱的交流和教育是冰冷机器和技术无法给予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者缺一不可。

三、学生:外拓与内化的学习主体

人类的教育活动经历了两个阶段:个性化的精英教育阶段和集体性的大众教育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教育将进入第三个阶段——个性化的大众教育阶段。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每个学生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主体,可以选择和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内容;学习者的交流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有网络社区空间的所有相邻、相近、相知的同伴,学习者的自主交流成为广阔有效的重要渠道。学习者既是信息获得者也是信息输出者,既是学习的发起者也是学习的受益者,不再是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就学什么、怎么学,而是学习者希望学什么就能获得什么,学习者希望怎样学就可以安排怎样的进度和方式学,“以教定学”的千年模式逐渐被“以学定教”所代替。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效教学软件的出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泛在教育正在兴起。网络就是校园,移动终端就是课堂,能者即为教师,教育正被重新定义。

产生的影响可能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及方法很多,他们在来到学校课堂教师跟前时,对知识的外在拓展可能就要深厚得多。那么,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完成对知识的拓展与内在的消化呢?

首先,界定。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界定一个知识体系和方向。也就是每节学习的主题,这样对于学习目标就很明确,有效达到学习要求。

其次,拓展。学习者是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在当前高中学习模式下,要在课堂引发学生的视野甚至脑洞,刷新他们的知识领域,那就需要老师对课堂的内容有更全面系统新颖和深刻的拓展,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数据,搜集整理资料,经过自己的分析和概括,得出自己的答案。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阅读拓展和自己对知识的创新掌握都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最后,内化。内化分为对知识的理解和使用,和对传递的价值观的认可和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有共情和移情的能力,这是从知识教育到情感教育的重要过渡阶段。

四、体系:有效与配套的完善体系

也许未来教育还和我们有一段距离,但是在目前东南沿海一些私立学校,智能化学校、未来化教育已经逐步出现,学生每人一台电脑,搜集资料,系统整理,出现走班化课堂,适应了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智慧校园的出现,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的应用。未来教室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成果,黑板、粉笔、教科书将退居次位,超大屏幕电子白板,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内容呈现,装载着生动有趣互动教材的电子书包,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完成并提交作业,在网络上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智慧课堂更加方便、即时和高效。尤其是作业即时反馈方面,随时提交随时批阅,对于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查漏补缺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大大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2.开发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慕课(MOOC)即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课程,是运用这种教育平台的一个典型例子。只要有网络,学习者就可以和老师进行远程互动,听老师讲课,向老师提交作业,老师也可以即时在线批阅,并迅速反馈学生答题情况。它的更大的优势在于互动连接,通过远程互动系统实现班级与班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互学习,分享来自全球最好的教师的讲座与教学资源。这样对于最新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很大作用,促进了教育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换代。

3.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慕课加上人工智能,将会使在线学习如虎添翼:实现海量资源、共同学习与量身定制的高度统一;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征进行自动诊断、自主推送适合难度的内容,自动编制有利于特定学习者的习题,自动提出适合的阅读建议,使教育的个性化真正成为现实。

五、拥抱未来,时不我待

也许在未来的学校没有传统的年级与班级,同学没有年龄、资历的限制,每个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课程表。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机器学习、穿戴计算等纷纷取得突破,互联网的功能将更加强大,泛在教育不可避免地将从边缘走向中心,教育的智能化个性化时代势不可挡。

未来教育也许是智能教育与泛在教育的创新体现,也许是传统教育模式使用新型教育技术后的变异,不应该是旧瓶装新酒的老套路。以新型科技为手段,专业教师为指导,学生活动为主体,真正打破僵硬的课堂,构建知识的有效体系,完成高效教育,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激活素质教育的灵魂。

不论是未来教育的智能教育还是泛在教育,不置可否的是传统教育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已来,迎接改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学习者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