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生在古诗文中成长

2020-12-16黑龙江省漠河市立人学校王静洁

小学时代 2020年24期
关键词:杨万里清平乐古诗文

黑龙江省漠河市立人学校 王静洁

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可持续成长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

一、文化的导入

古诗文中,包含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理解学习古诗文的价值和意义。以学习《清平乐·村居》为例。学生如果不理解“清平乐”词牌的意思,就不会理解“词”这样一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推送微课的方式,结合微课中《清平乐》的曲调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告诉学生,宋代的词和现在的歌曲很相近,现在听的音乐是由词、曲构成的。词牌,指的就是曲子。过去,人们觉得一支曲子非常好,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给它写词,因此,与一支曲子相对应的词就不止一首了,后来流传下来的都是较为经典的词。当学生了解了古诗文中的文化时,就能够了解中国古诗文中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可以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目标学习古诗文。

二、内容的理解

在学习古诗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中描述了什么内容。学生只有了解了诗词的内容,才能进入后续的深入学习环节。以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词写作的视角是什么,学生经过分析发现,作者正在应用“我看见”这一视角来描写事物。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呢?在教师的教导下,学生认为作者看到了由篱笆构成的一条小路,这条小路旁边树木郁郁葱葱,儿童奔跑着捕蝴蝶玩耍,蝴蝶飞进了菜花丛中,人们再也看不到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四幕场景构成了什么景色呢?学生表示,这似乎是农村田园的风光。小学生必须能够应用语言描述出古诗文描写的画面、场景。

三、情感的分析

当学生理解了古诗文中的画面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中包含的情感,让学生能够从共情的角度理解古诗文中的意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来理解古诗文中的情感。以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杨万里的生平、特殊经历、写作背景等。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杨万里为南宋著名的词人,他曾经为官,为人品行端方,做官清廉,后来在政治斗争中为人所害。杨万里虽然人在官场,却十分喜欢农村的生活,他曾在被罢官的十五年中,去农村体验田园生活,他写下了大量歌咏农村田园风景的诗篇。今天学习的这一首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分析作者是基于什么样的心理和情感创作这篇古诗文。学生知道杨万里曾经为官,深谙官场的黑暗,对比起官场,田园风光更惬意,这首古诗既写出了田园风光之美,也写出了他心灵的向往。

四、技能的训练

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美读、朗诵的技能。一方面,这是教育部门提出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使学生得到更多情感学习。以学习《示儿》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需要学习的陌生字、词,学生只有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才能够充分理解诗词的内容。比如,学生需要了解“元知”是什么意思?“家祭”中的“祭”怎么念?它又是什么意思?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化来分析文本的语境。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这首诗是作者的遗言。为什么陆游有这样的遗言呢?学生可以在古诗文中找答案。再次,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中国古诗文的韵律之美。比如,学生朗读“空”“同”“翁”等理解韵律是什么,古诗文为什么要押韵。最后,学生需要结合画面体会情感。学生深入课文理解陆游在“死去元知万事空”的背景下,却“但悲不见九州同”。在全面理解古诗文后,学生需要熟悉、记忆古诗文,流畅朗读,学生也需要读出重音等,呈现出诗文要表达的感情。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开展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朗读这一角度综合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弥补知识结构,加强国学诗词的朗读记忆。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文化,结合语言学习形成画面,应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文本中呈现的情感,结合朗读训练全面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猜你喜欢

杨万里清平乐古诗文
清平乐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活动的整合研究
清平乐
清平乐·评世
清平乐
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