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非洲猪瘟传入风险与应对策略

2020-12-16王腾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病死猪猪瘟疫病

王腾

(河南省开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475000)

1 非洲猪瘟传入的风险性因素分析

1.1 生物接触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传染率、高致死率的动物疫病,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疾病。相关研究表明,非洲猪瘟病毒传染距离受限,以钝喙蜱、蚊、虻等吸血昆虫作为主要生物接触传播媒介,这类吸血昆虫叮咬感染非洲猪瘟的病猪血液后即会携带病毒,通过叮咬方式向未感染猪传播病毒。

1.2 贸易往来

国家间的贸易活动是非洲猪瘟传入的关键风险性因素,以满洲里口岸为代表的贸易口岸距疫情发生地不足1km,倘若猪肉及其相关产品在机场安检、海港检查等贸易检查活动中出现非正常化情况,或未能及时针对感染猪制品进行有效处理,都能增加非洲猪瘟疫病传入的风险。

1.3 野猪接触

由于在我国边境地带、荒漠地区与城市周边等区域有活动的野猪群,当野猪取食到感染病死猪的尸体或受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食物垃圾后,即有可能感染疫病,增加非洲猪瘟传入风险。

2 应对非洲猪瘟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2.1 加强源头防控与疫情监测

由于非洲猪瘟是一种外来疫病,需秉持源头治理意识加强疫病防控工作,严格把控入境关口与口岸、非口岸通道,加强对机场安检部门、海港检查单位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严禁非法货物、昆虫或来源于疫区的进口生猪、猪肉等生物制品被携带入境,阻断病毒传入渠道。同时,检疫部门应联合兽医部门重点加强对以俄罗斯接壤地区为代表的边境口岸、养殖密集区的非洲猪瘟疫病监测工作,落实对进出境游客、边境地区人口的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针对基层兽医管理部门进行外来动物疫病诊断技术培训工作,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对非洲猪瘟疫病的鉴别与诊断能力,保障其在发现疑似疫情后及时汇报,从源头遏制、消灭疫情隐患。此外,还应实时掌握国内外疫情发展动态,针对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加大对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与疫情防控技术的科技投入力度,综合运用纳米PCR 技术、荧光定量PCR 方法、等温扩增方法进行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并制定科学可靠的应急处理方案及防治技术规范[1]。

2.2 全面实行封闭饲养管理

从生猪养殖场视角出发,应做好养殖场内部的生物安全管理,严禁易滋生软蜱的犬、猫等动物进入养殖场,做好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工作,严禁非工作人员直接接触猪群,加强对员工回场、拖运兽药或饲料等物资车辆进出等环节的把关,禁止人员私自携带猪肉产品进场,做好人员、物资与车辆消毒工作。实行全进全出的封闭式饲养管理模式,日常做好对圈舍、食槽、水池等场所及设备的卫生消毒处理,保障饲料、饮水的清洁安全,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类药物,增强生猪机体免疫力、降低疫情传播概率,实现科学饲养管理。此外,还需做好生猪调运环节的严格监管,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在从非疫区引种前需向本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出申报请求,持检疫合格证明方可调入,并针对调入生猪实行为期一个月的隔离饲养,待确定其健康后方可合群。

2.3 加大基层执法检查力度

基层执法部门需加强对猪肉样品送检环节的严格把关,在原有抽查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市面出售的猪肉产品进行全面检查,保障检查合格后方可售卖,并做好超市、市场等场所的猪肉产品抽检工作,防范售卖人员为谋求私利掺入未经检查的不合格猪肉,最大限度保障猪肉产品的安全性,为居民提供放心食品。

2.4 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当前我国针对病死猪主要采用送入专业公司处理和在有关部门批准下自行处理两种方式,相关部门需严格做好病死猪收集、入库暂存、转运、无害化处理等操作流程的监督工作,针对专业公司的处理步骤、处理环境、执业资质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对病死猪处理全过程进行不定期抽检,加强对病死猪运载工具、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物品、病死猪装卸环境的清洗消毒工作,严防违规处理现象的发生。

3 结论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成为当前急需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鉴于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渠道主要体现在生物接触、贸易往来、野猪接触3 方面,因此,要秉持源头防控策略切断风险传入源,配合疫情监测、饲养管理、无害处理等手段,有效提升非洲猪瘟防治效率,保障居民生活环境安全。

猜你喜欢

病死猪猪瘟疫病
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要点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