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及探讨
2020-12-16蒋锁俊潘志乐孙鎏国颜军袁东升
蒋锁俊 潘志乐 孙鎏国 颜军 袁东升
(江苏省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2300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 是由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 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1,2]。自2018 年8 月1 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街道五五社区张某猪场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检测确诊为我国第一例非洲猪瘟发生以来[3,4],疫情迅速向全国传播。8 月19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疫情公告,连云港连成牧业有限公司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继沈阳、郑州之后发生的第3 起非洲猪瘟疫情[5,6]。2019 年1 月11 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认,宿迁市泗阳加华种猪有限公司死亡生猪1369 头,为非洲猪瘟疫情。该公司下辖2 个养殖场,共计存栏生猪68969 头。淮安市地理位置上同连云港市、宿迁市紧密相连,尤其是泗阳县同淮安市的淮阴区多处接壤。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淮安全市上下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由分管副市长挂帅,农业农村局等13 个部门联合组成的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并下设办公室,明确各自职责,统一领导全市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淮安市非洲猪瘟防控初见成效,现将相关做法向同行介绍,供大家参考。
1 工作措施
1.1 一元化组织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
淮安市根据周边疫情的发展情况及时制定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采取市长、县(区)长、镇长负责制,细化责任,层层分解、层层压实工作每个环节,明确“场主”是第一责任人的防疫主体责任。全市疫控系统全体人员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对全市所有生猪养殖单位全覆盖无死角反复开展疫情普查,每天向指挥部报告排查进度,最紧张的时候每天都要排查一遍。根据淮安市生猪养殖情况,指挥部还成立3 个检查组对所辖的县(区)反复进行督查,重点检查饭店的餐厨废弃物、猪肉农贸市场、生猪屠宰企业,严格进行样品抽查,及时查找非洲猪瘟防控漏洞。
1.2 抓好源头控制,做好消毒措施
在淮安市与外市接壤的交通路口共设立65 个消毒卡口,同时设立警示标志,树立封锁牌,铺设消毒草毯,配套消毒设施,每个卡口分别由4~6 人24h 应急值守,实施监督检查任务,对出入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尤其对来自疫区的生猪禁止通过,发现病猪就地销毁、掩埋、消毒。重点抓好淮安市的规模化猪场和种猪场(以下简称“两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加强“两场”动物防疫条件建设,严格执行各项动物防疫制度,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所有猪场均采取封闭管理措施,严格“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与进出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严格落实补栏隔离措施和空栏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污染。严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关,严禁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暂停使用添加有以猪血为原料的血液制品生产的猪用饲料饲喂生猪。配齐配足消毒药品和配套物资,做好圈舍、场地、用具及进出人员、车辆等消毒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1.3 强化“两场”周边生物安全措施落实
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对“两场”周边3km 范围内现有养猪场(户)进行全面排查,帮助中小规模养猪场(户)落实生物安全措施,消除风险隐患,净化“两场”周边养殖环境。结合淮安市实际情况,鼓励和指导“两场”创新防控机制,探索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两场”周边中小规模养猪场(户)的生猪,在切实保护中小规模养猪场(户)利益的前提下,加快推动“两场”周边中小规模养殖场(户)逐步弃养、退养,构建周边地区生物安全屏障。加强洗消中心建设,年出栏5000 头以上的养殖场、生猪屠宰企业应有配套的洗消中心并确保正常运行。
1.4 严格种猪引种和调运
强化种猪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跨省引进种猪检疫审批,落实种猪调出实验室检测和调入隔离观察制度,种猪场、种公猪站原则上应从非洲猪瘟非疫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种猪。从非洲猪瘟疫区所在省份引进种猪或采购精液产品的,需提供种猪或采精公猪的实验室非洲猪瘟检测合格和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调入江苏省;从发生疫情的省份引进种猪,必须按规定报告,并进行不少于15d 的隔离观察,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江苏省种猪场的种猪需经实验室非洲猪瘟检测合格和检疫合格后方可调出江苏省;种公猪站销售的精液产品,其采精公猪必须经实验室非洲猪瘟检测合格和检疫合格后方可对外销售。
1.5 加大监管力度,严禁私屠滥宰
对淮安市生猪养殖场、屠宰场、生猪无害化处理中心开展全覆盖检疫监测消毒,严防死守疫情扩散至淮安市,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等违法行为。加强肉品市场供应保障和流通环节监管,提前做好产销对接,防止生猪压栏,保供应、稳物价。加强非洲猪瘟科普宣传,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引导公众科学认知疫情、理性消费生猪产品,坚决打击恶意炒作、造谣传谣行为。
1.6 运用科学手段,强化疫情监测
充分利用市、县(区)现有的化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和化验室人员及淮安市范围内非洲猪瘟检测的第三方机构力量、全市生猪屠宰场的检测力量,采集全市猪场、屠宰场、生猪无害化处理中心环境样、生猪唾液样、生猪血液样,通过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 方法检测其核酸病毒[7]。不仅派人员到青岛国家农业农村部实验中心进行非洲猪瘟检测培训,还组织相关人员在淮安市开展非洲猪瘟专项检测人员培训班,邀请扬州大学检测专家进行授课。
1.7 开展专项培训,强化技术指导
根据农业农村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淮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养猪场老板、饲料加工企业、生猪屠宰企业等相关人员多次参加远程非洲猪瘟视频会议培训,不断派出技术人员参加全国性非洲猪瘟防控知识讲座,提升自身防疫队伍应对非洲猪瘟的水平,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开展非洲猪瘟专项培训,打造一支能抗御重大动物疫情的精干队伍。
2 工作成效
2.1 消毒情况
目前,我国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 个方面:生猪及其产品异地调运、人员车辆携带病毒传播和餐厨剩余物喂猪。在现已查明病毒来源的111 起家猪疫情中,人员车辆携带病毒传播占比达到41.5%(46/111),其中猪场车辆带毒传播又是重中之重。故养殖场车辆的清洗消毒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淮安市已新建车辆洗消中心5 个,在建3 个。全市开展了一年两次的集中消毒灭原活动,使用消毒药126.25t,消毒面积8200.64 万m2。
2.2 非洲猪瘟监测情况
2019 年底前,市级和6 个县(区) 级兽医实验室相继通过省动物疫控中心续展验收现场考核,县区级按照PCR 实验室改造提升,突破了病原定量检测的技术空白。开展系统内兽医实验室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活动,积极指导全市8 家生猪屠宰企业和1 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取得非洲猪瘟检测资质。据统计,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猪屠宰企业及第三方非洲猪瘟检测机构集中力量对全市的生猪样品进行监测,全市共进行监测生猪样品61538 份(其中淮安双汇、苏食两个大型生猪屠宰企业检测非洲猪瘟样品51297 份)。
2.3 应急能力提升情况
市、县(区)两级动物疫控中心加强应急处置物资的紧急添置和更新,共配备到位多种型号的扑杀器150 台套、并下拨到养猪重点乡镇兽医站,储备防护服5000 多套、消毒药80t,以保证发生突发情况处置所需。
2.4 全市非洲猪瘟技术培训情况
截至2019 年12 月,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和岗位专家支持下,先后在淮安市、县(区)等地举办非洲猪瘟防控相关培训15 期,培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养猪场(户)、屠宰企业人员及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人员等1600 多人次。
3 小结
(1)非洲猪瘟作为一种严重影响养猪生产的动物疫病,被世界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在我国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中,ASF 被列为优先防范的13 种重大外来动物疫病之一。自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迅速传播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给我国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申请了基因缺失的减毒非洲猪瘟病毒及其作为疫苗的应用专利,但安全有效的疫苗从实验室研究到大规模商品化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8]。而且,作为疫苗防控非洲猪瘟应是最后一道防线。在相当的一段时间,我们进入的是伴非洲猪瘟时代。
(2)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淮安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保一推”为总体要求,以生猪稳产保供作为第一要务,以实施“四大行动”为总抓手,推动淮安市畜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要求:生猪存栏达到100 万头、出栏达到173 万头。目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补栏增强和疫病防控两手抓两手硬,进一步完善防疫和治理设施设备,在做好生物安全和污染防范的前提下积极补栏,推动种猪场和规模猪场提档升级,稳步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标准化猪场,促进新建产能落地投产,着力增加市场供应。大中城市周边、资源禀赋条件有限的地区可积极探索发展多层式集约化养猪,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保供自给率。二是加快优化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坚持产业规划与用地保障联动、稳产保供与环境保护并重、种养结合与畜地平衡兼顾,推动养殖区域布局调整方案落地落实。紧紧抓住新一轮土地规划调整机遇以及当前设施农用地政策机遇,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协调配合,将生猪产业发展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规模种植基地中安排一定的一般农用地,配套建设生态循环型生猪养殖场。三是加快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推进规模生猪千亿产业规划实施。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公司+家庭牧场”“公司+产业基地+农户”、租赁兼并、生产托管等新型合作经营,带动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中小养殖场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到2020 年年底,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0%。
(3)非洲猪瘟在我国的爆发对养猪生产带来巨大的挑战,也要把它看成一次机遇[9]。对调整我国养猪结构、淘汰落后的小规模猪场(户)、终结泔水喂猪、提高养猪从业者的生物安全意识方面具有积极的一面。目前,国家为鼓励养猪生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文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要素,加快恢复生产进度,为养猪场(户)做好服务。利用好微信、QQ 工作群,农机耘等网络服务平台开展远程技术培训工作。同时组织技术人员不间断地服务指导生猪示范点、示范户持续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及消毒灭源工作,完善防控基础设施设备,严格防控举措;持续做好非洲猪瘟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