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播路径
——以《经典咏流传》为例
2020-12-16王惠敏长春建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王惠敏(长春建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 用“以歌和诗”新形式打造“新”节目
(一)传统诗句与现代音乐创新融合
《经典咏流传》是一部全新的综艺节目,其形式是“以歌和诗”,传颂经典。用中国千百年来的诗词作为歌词,并且谱上了美妙动听的乐曲,这一创新形式不仅让观众感到新颖,更可以在听音乐的同时深入了解诗词文化,并记住那些虽然经典但阅读起来相对复杂的文言文。在其中一期,央视男团演唱了《岳阳楼记》,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心灵受到震撼。四位传唱人配合着婉转的音律,唱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岳阳楼记》的每一句诗篇。这种形式主动引领着聆听者融入其中,仿佛能文章中岳阳楼的真实景象,感受着一千多年以前范仲淹爱国爱民的情怀。这篇《岳阳楼记》对于许多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可以说是中学时代最重要却又往往最难背诵、最容易丢分的文章之一。但如今通过新颖的传统诗句与现代音乐融合的方式,人们不禁发现这篇文章容易理解了。
节目的创新还不仅在于文化与音乐融合上的创新,更在于节目模式的创新。在传唱人登场时,先是通过朗读的方式将自己要唱的诗词朗诵出来,能够与当时现场氛围相融合,将观众带入情境;在演唱之前,传唱人还会将自己选择这首诗或者文章的理由诉诸观众,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产生共鸣感;演唱后,由专业人士组成的鉴赏团会以简短凝练的语言为观众普及诗词、文章的出处,以及当时作者创作的情景,有助于观众真正走进经典名篇的背后,生成共情。节目制作团队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可谓做到了用心、创新、出新。
(二)多群体传播经典文化扩大受众群
《经典咏流传》与其他音乐节目不同,它邀请的是人们熟知的演员、歌手来进行传唱,还邀请了许多素人嘉宾以及外国友人进行演唱。当传唱人将自己喜欢或者对他们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诗词、名篇吟唱出来,其中与生活自相关联的部分,更能贴近观众,更易于观众理解和接受。例如第二季的夏鸿鹏,是一名无“胃”警察,他演唱的诗歌《小松》,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女儿满满的爱。借由这首歌曲,他表达出希望女儿像小松一样坚强的心愿,这样饱含着人生故事的歌曲唱罢,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动。还有一例,在第三季中,罗杰斯两姐妹带来一首《孙大圣》,通过她们的演唱,将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经典形象——孙悟空的特点完美展示。姐妹俩的演唱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又是对中华经典的喜爱。在这三季节目中,不同国家、各行各业的人们以演唱的形式表达着他们对经典文化的喜爱之情,受众之广,力证节目之成功。
(三)在诠释文化内涵中传播正能量
《经典咏流传》充分运用媒体平台将节目传播出去,让大众接收到了更新颖、更优秀的文化节目。传唱人中,有许多人正是荧屏外观众们的学习榜样。节目把优质的内容传递给受众,诠释文化内涵的同时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毋庸讳言,目前充斥综艺市场的节目种类众多,其中很多项目的第一目标是为了赚钱,不管节目是否符合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能否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只要有平台可以播出,只要有人看,就自认为节目成功了。其实,这类节目虽然得以播出,获得了短暂的市场效益,但它生存时间和空间均极为有限,很难成为综艺节目的领头羊,更难以“永流传”。
■ 结合现代技术传承诗词文化
(一)多平台播出多方式展现
《经典咏流传》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同时也在腾讯视频上播出,这样即照顾到了不会使用互联网的中老年观众群体,又考虑到当下年轻人的观看习惯。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更为节目成功“圈粉”。试想,在节目播出时,观众可以拿出手机扫描屏幕上方的二维码,分享他们自己的传唱经典,时刻与节目进行互动。节目还在通过短视频平台播放,通过剪辑,在各类平台上播放经典又独具新意的片段,使更广泛的受众在看到这些视频时能够被深深地吸引。
节目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把这些古典诗词放到相应的微信文章里,这样网友不仅可以看到带有声音的动态节目,还可以欣赏美文,为当下浮躁的生活营造一种在经典文化中心静的氛围。无论是电视播放、网络播放,还是短视频、微信传播,这样多平台、多方式播放,全方位地展示节目内容的打法,成功地调动了受众观看甚至参与节目的积极性。
(二)新技术运用增强节目体验感
《经典咏流传》不仅在节目形式上与众不同,在舞台效果呈现上也是充满新意,加入现代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全息投影技术等。在第二季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扫描相关界面,使用语音识别技术,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并大声朗读,将自己朗读的这首诗形成一首歌曲,最后即可听到这首歌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喜欢的经典诗词、名篇得以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说,在此番韵律中,更多人得以真正体验节目生态,并将经典文化“带”在了身边。
同时,我们还看到,新技术制作的虚拟主持人撒贝宁,其主要作用就是邀请线下观众与之互动,可以说是完美地打通了融媒体的传播环节。节目中最亮眼是利用全息投影技术,让已逝著名华人歌唱家邓丽君,得以跨越时空“现身”央视综合频道《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全息投影投出的人物相当逼真,让观众沉浸在其中,仿佛真正目睹了优秀歌者的音容笑貌。新技术的运用,为当今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节目体验感,使节目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 多媒体融合拓宽诗词文化传播路径
(一)融媒体背景下打造综艺品牌IP
在第三季《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可以说这个经典的综艺品牌IP,在口碑上已再创文化综艺类节目新高,揽收各路点赞好评。从相关数据上看,累计有超过400家媒体刷屏推送,连续三周霸榜,“和诗以歌”成为新曲榜上一股清流。如此好看的数据,说明节目是很受媒体与大众欢迎的,同时也说明了打造品牌IP的重要性——让节目“去同质化”,与众不同的节目才能更具识别性。同时,打造品牌IP,也将为制作团队带来更多的市场效益。同时,打造综艺品牌IP 使更广泛的受众达成对节目的认可,只有这样的节目也可称之为成功。
(二)线上线下结合提高用户参与度
《经典咏流传》第三季节目可以说是以创新驱动高品质内容生产链的成功范本,因其开启“经典云上音乐季”,这种利用线上进行播放和营销的举措是值得借鉴的。节目通过“直播+直拍+节目衍生视频”的方式,以及打通融媒体资源定制经典矩阵的方式,节目在20个平台累计上榜105次,总阅读量66亿,这些数据表明,《经典咏流传》通过融媒体在线上的营销得到了非常高的认可度。
虽然线上营销做的好,但《经典咏流传》线下营销做得相对薄弱。目前,在线下几乎找不到有关这一节目的相关内容。要清醒地认识到,有效的线下营销可以拉近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固然是极佳的营销途径,但传统媒体阵地的坚守也格外必要,只有让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让节目发展得更好。全面运用融媒体,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能够照顾到更广泛群体,又可以将中国的诗词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三)从客观现实出发与时势热点结合
节目的录制与播放不能仅仅考虑这是一档综艺节目,因其承载着传承与传播的重任,更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热点话题。今年,对于国人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新冠肺炎疫情。当时武汉因疫情严重,全国各地的白衣战士纷纷出征武汉,无数英雄坚守岗位……为了表明国家抗击疫情的决心和鼓励人民战胜疫情,央视春节晚会临时增加了抗击疫情的诗朗诵,央视知名主持人们的动情演绎,让中国人感受到了祖国借由一档节目传递的正能量。这种社会共克时艰的“热度”,在《经典咏流传》第三季中恰好有所体现。节目带动了一线白衣战士传唱经典,以鼓舞士气。当他们卸甲归来时,用歌声重温抗议故事,就会带给观众更多感动,这种感同身受的共情感,也让该节目又收获了一批铁杆观众。所以说,在融媒体时代,不同媒体传播着不同的新闻,但它们之中又有共同之处——从实际出发对焦社会热点。
■ 总结
诗词文化传承千年,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我们的传唱人将经典诗词与音乐旋律结合起来,让节目变得独具匠心,让诗词文化由此变成了种流行。《经典咏流传》的成功,也让人们看到融媒体传播文化的重要性。因此,节目制作团队要充分运用融媒体,打造综艺品牌IP,线上线下相结合,时势热点相结合等方式,为传统的诗词文化传播开辟一条新的路径,让诗词经典得到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