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优化建筑企业融资方式

2020-12-16孙颖南京宝基输配电工程有限公司

营销界 2020年47期
关键词:融资成本建筑

孙颖(南京宝基输配电工程有限公司)

■ 前言

随着国内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而建筑企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积极建设有效的发展经营管理模式。目前看来虽然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其市场份额不断增强,但资金不足问题却不断涌现,很多企业通过不同方式开始进行融资,受融资渠道、风险等因素影响,促使企业融资成本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分析企业融资和成本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并对此进行积极的优化与控制对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 建筑企业融资方式和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融资方式中的问题

首先是融资风险意识淡薄。建筑企业融资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若相关的工作人员对风险因素不注意分析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就容易出现融资后资金不能有效落实、建筑材料成本价格增长等风险,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其次是融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细致。企业高效的管理制度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一些建筑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相关部门不能做到精准记录资金的往来情况,管理部门的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容易对企业的形象、融资和顺利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再次企业的融资方式过于单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融资方式虽然出现了很多形式,但受到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影响,大部分建筑企业采取的主要融资方式仍是银行贷款,这样就造成企业融资方式单一,且此方式的手续复杂,贷款利息高,对企业融资发展造成制约作用。最后融资市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我国有很多的私营建筑企业,但是在办理融资业务时,银行会更加倾向于国有企业,由此可见我国对建筑企业的融资市场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导致建筑私营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且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融资问题形势严峻,企业发展面临巨大风险。

(二)融资过程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是融资成本的统计质量较差。一些建筑企业由于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且管理理念不够先进,使得融资成本在控制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企业的财务部门没有形成明确的成本管理权责,统计部门的信息不够准确等,导致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无法满足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性,促使企业的融资风险加大,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对建筑施工中的客观因素不够重视。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若对客观因素置之不理,将可能引起施工成本的增加,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对融资的成本控制形成重大影响。如企业的经济成本、施工项目时间成本等,如果对这些因素不能合理管理和控制,必将导致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增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是成本的管理系统不够健全和完善。建筑企业对于成本材料、施工材料等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效管理,换言之企业是按项目需求提供成本材料,而施工单位则依据自身需求控制施工材料,这就导致企业不能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材料实行统一控制,由此容易出现成本计价的重复性,因此无法实现对企业材料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 建筑企业融资方式和成本控制的优化方式

(一)融资的优化方式

1.强化融资风险意识

建筑企业在开展融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融资前,企业要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政策体制等方面进行了解,再结合自身的资金、抗风险等能力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同时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强化自身的融资风险意识,要对可能存在的融资风险做好合理和科学的分析与判定,加强风险评估,并积极制定风险的防范措施,降低融资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力争实现预期融资目标。

2.完善企业管理监督制度

企业要依据建筑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制度,构建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积极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念,增强企业内部人员对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并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促进融资目标的实现。

3.企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要积极发展其它形式的融资渠道,如民间借贷、企业债、股权融资、长期借款等。在拓宽渠道过程中,企业应依据自身情况发展多渠道融资。首先可选择合适的担保贷款等方式向银行获得确保企业发展的资金。此外企业可选择与利息低或还款期长的政策类银行建立长期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撑。其次针对信用品质优良的建筑企业,可优先选用短期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不会对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盈利等能力有所限定,可帮助企业顺利度过短期资金短缺的困境。针对一些实力不能构成股票与债券融资的建筑企业,如果其在最年两年内的盈利水平比较高,且现金流较为平稳,信用度强,则可以使用股票融资方式,但是必须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批准。租赁融资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节约一定的设备成本投入,且减少了企业资金的占用量,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效率。此外企业也可依据模拟股份制形式对各方利益主体或责任人进行科学化的合理分配,不仅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果,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4.完善融资市场的管理机制

建筑企业要和政府主管部门增强交流,共同协作促进建筑企业融资市场的管理机制的建立。首先是营造融资环境,促进企业融资在良好的管理氛围中获得足够的资金。同时要不断加强金融市场建设,以便企业通过不同渠道获得融资。其次是完善融资市场建筑企业信用体系,促使发展诚信融资,进而推动企业加快走出融资发展困局。

(二)成本控制的优化方式

1.增强融资成本统计质量

融资成本统计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融资成本的实际应用,因此对于建筑项目或产品的一次性建设和利用能为企业的整体性成本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增强建筑项目和产品的质量,避免因质量不达标而引起的返工或二次施工的现象,造成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此外企业在施工前还要确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明确产权关系等,以此确保融资资金的科学性,从而提升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有关的项目管理人员还要积极深入施工场地展开调研,及时了解施工信息,做到合理控制资金的支出,进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

2.重点关注施工中的客观因素

建筑企业要加强对统计、财务、项目管理等部门员工的培训力度,增强其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促使其对融资成本控制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加强对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综合考虑施工中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各种费用支出、项目的时间进度、施工材料成本等,要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促进各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3.完善融资成本管理控制制度

建筑企业要想实现对融资成本的管理控制目标,就必须加快制度建设,同时要结合经济成本控制、时间成本控制、管理和监管体系建设、索赔等方面积极完善制度体系。企业融资发展只有在完善的融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下,才能够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融资中的重要价值,为成本控制提供强而有力的制度化保障,最终实现企业预期的综合效益。

4.树立企业索赔意识

建筑企业要不断树立正确的索赔意识,这对于建筑工程整体的成本控制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突发事件,导致工期延长,造成经济和时间成本的增加,若出现此种情况需要建筑企业全面了解具体的索赔事项,从而保证企业自身合法权益。因此企业树立索赔意识,有助于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运用索赔手段保护自身财产不受损失,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 结束语

总之,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如何管理好企业资金、优化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控制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成为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建筑企业要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借助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实现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特别是在资金和融资方面存在的风险,企业必须加强分析和总结符合自身发展的产融结合方式,积极建设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促进企业融资的顺利开展,不断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融资成本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融资
融资
建筑的“芯”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