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上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2020-12-16江苏扬州市邗江区蒋王小学
黄 婷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蒋王小学)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科学课堂探究知识必不可少的技能。伽利略强调:“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实验中得来。”小学生好奇心强,正是培养观察力的好时期。科学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从兴趣入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提高认知科学的素养。
一、以兴趣为引领,培养学生观察的耐心
在科学课堂,观察力的培养要从兴趣入手,要指导学生擦亮自己的眼睛,去观看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及习性,进而从中获得知识、经验。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强。兴趣引领就是要激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展示相关教学素材和教具,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在三年级“植物的种子”的教学中,我们展示了几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种子的特征。学生观察后,继续引领他们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我们将浸泡过的蚕豆分给学生,让学生用手剥掉蚕豆的表皮,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然后,对照蚕豆结构图,让学生探究植物种子的特点。观察兴趣的激发相对容易,但让学生保持持久的观察积极性则很难。缺乏耐心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来维持学生的观察热情。如鼓励学生自己在家里种植喜欢的植物,有学生选择豆芽,有学生选择绿萝,有学生选择凤仙花等。让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填写观察记录单,记录植物的变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讨论,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
二、注重方法指导,促进学生观察力养成
观察力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观察的过程,不仅用眼、用脑,还要融入正确的观察方法。科学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科学观察方法,为深入了解科学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兴趣激发的基础上,面对不同的科学内容,所用的观察方法也有所不同。一是直接用感官观察法。在三年级科学“空气中有什么”的教学中,对于生活中的水,很多学生都熟悉,水也是科学实验探究中重要的材料之一。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就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安排一杯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各组学生自由讨论,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水的特征,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汇总观察结果。直接感官观察法,需要学生用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官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对于水,其结果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由此让学生充分发挥不同感官的作用去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是引入比较观察法。在进行科学观察时,通过比较观察法让学生了解同类事物的异同点或者不同类事物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力。仍以“空气中有什么”为例,我们引入“水和食用油”的观察比较活动,让学生进行异同点分析。通过比较观察发现,水是没有颜色的,而食用油是有颜色的,不同种类食用油其色泽也有变化;水是无味的,而食用油是有香味的;水是透明的,而食用油的透明度小于水;水易流动,而食用油流动速度慢;将水和食用油滴在蜡纸上,水的渗透性弱,而食用油的渗透性强。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是液体,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态。
三、走出观察误区,正确客观认识世界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力有限。在科学课堂观察中,教师要避免学生陷入观察误区。如错把情感当感知。在科学观察中,要客观、务实,实事求是。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多感官体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但一些学生会将心理情感也记录下来。如一棵树,除了树的特征外,还记录树好大啊,夏天可以乘凉,我好喜欢这棵树。再如,将局部观察当作全面观察,以偏概全。科学观察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结合不同对象,从观察中探寻事物的真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增强学生科学观察的深度和广度。如对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进行顺序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对存在的异同点进行探究。在观察动物时,可以指导学生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以鱼为例,先观察鱼的外形,再观察各部分又包含哪些特征,进而了解全面的、完整的鱼的结构。
总之,科学观察是渐进的、长期的,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观察热情,引领学生观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