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茭白—马铃薯轮作免耕栽培技术
2020-12-16周锦连马雅敏李惠咏
周锦连,马雅敏,李惠咏
(1.丽水市农作物站,浙江 丽水 323000;2.缙云县植保植检站,浙江 缙云 321400;3.缙云县舒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 缙云 321400)
茭白是浙江省丽水市的主要当家蔬菜,现有栽培面积6 840 hm2,但是多年连续种植,引起了茭白病虫害频发、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土壤酸化、茭白秸秆难于处理、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困境,丽水市农作物站在缙云县开展了单季茭白—马铃薯轮作免耕栽培模式探索,该模式的特点就是单季茭白栽培后,一改原来地块的冬季空闲,将搁田变成旱作,通过开挖排水沟,再栽培一茬马铃薯。应用该模式能充分利用茭白秸秆,可有效减少茭白病虫害,明显改善土壤质量,减缓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提高了经济收入,也具有较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现将该模式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 茬口安排及经济效益情况
茭白于5月上中旬定植于大田,9月上旬—10月中旬采收。马铃薯一般在1月中下旬播种,4月下旬—5月上旬收获。通过实践,单季茭白—马铃薯轮作免耕模式每667 m2可收茭白2 250 kg,产值9 000元;马铃薯每667 m2产量为1 200 kg,产值4 800元。全年667 m2产值约13 800元,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且该模式可明显改善土壤品质,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酸化程度等,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2 茭白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单季茭白可选择本地品种美人茭,晚熟品种十月茭、金茭一号等[1]。
2.2 种苗培育
在单季茭白采收时,筛选出符合本品种特征的茭墩进行标记,剔除掉茭田中的灰茭、雄茭和品质差的茭墩,于单季茭白采割完毕后,将标记的茭墩挖起,用刀切分成若干小墩,每小墩含1个老薹管,按株行距30 cm×30 cm寄植于秧田,寄植茭墩成活后每667 m2秧田施复合肥10 kg,以促进种苗分蘖[2]。
2.3 定植
马铃薯采收结束后,即开始翻耕、整地及茭白定植,采用宽窄行定植模式,大行距90 cm,小行距40 cm,株距40 cm,每穴栽植3株,每667 m2栽2 500穴左右。
2.4 田间管理
在茭白定植10 d后,每667 m2施用尿素5 kg、复合肥10 kg,以促进茭白活棵分蘖;以后视植株长势每隔15 d施肥1次,共施肥2~3次,每次667 m2施尿素8~10 kg、复合肥20 kg;孕茭前20 d停施,视孕茭后情况施用孕茭肥1次或不施,孕茭肥为每667 m2施复合肥15 kg,可促茭白粗壮,产量提高。茭白田在分蘖期前,宜保持浅水3~5 cm,待分蘖结束后水层加深到5~10 cm,待孕茭时升高至20~30 cm,以促进孕茭,并提高茭白品质和产量[2]。
2.5 病虫害防治
单季茭白田较易发生的病虫害有锈病、胡麻叶斑病、纹枯病及二化螟、长绿飞虱等,需采取科学预测、综合防治措施。
2.5.1 农业防治
及时去除茭株基部老、黄、病叶及无效分蘖,改善株间透光条件,抑制病害发生。
2.5.2 物理防治
采用物理措施防治茭田虫害,首选安装杀虫灯和二化螟性诱剂,每2 hm2茭白田安装1盏杀虫灯,每667 m2茭白田悬挂1个二化螟诱捕器,可有效减少二化螟、长绿飞虱等虫害的发生。
2.5.3 药剂防治
锈病发生初期用50%吡唑醚菌酯3 000倍液,或12%萎锈灵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 d喷药1次,轮换用药2~3次;其中戊唑醇、己唑醇、三唑酮(粉剂)等对茭白较易产生药害,应禁止使用。胡麻叶斑病在发病初期可用45%咪鲜胺2 000倍液喷雾防治。二化螟幼虫孵化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3 000倍液或2%甲维盐1 500倍液喷雾防治1~2次。长绿飞虱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或25%噻嗪酮1 000倍液防治1~2次[3]。
2.6 茭白采收
单季茭白在9月上旬—10月中旬,茭肉明显膨大,叶鞘两侧微微张开、茭肉稍有显露时应及时采收。
2.7 茭白秸秆收集
茭白采收时,以及采收完成后,茭田需及时排水,收集茭白秸秆,就近堆放在田园附近,便于栽培马铃薯时覆盖秧苗使用,同时满足多余茭白茎秆还田及马铃薯栽培免耕之需。
3 马铃薯轮作免耕栽培
3.1 品种选择
选用生育期适宜、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如新佳2号、本地大洋种等。
3.2 田块整理
茭白采收后,及时排干田间积水,进行搁田,泥巴结块变硬后,利用开沟机器进行开沟做畦,一般按畦宽150 cm、沟宽20 cm开沟做畦,沟深视田块情况而定,开沟深度至少应在10 cm以上,挖出的沟土堆放在畦中央,使畦面微呈弓背形,以便于排水,沟畦整好后等待马铃薯栽培。
3.3 种薯处理
在播种前先剔除病薯、烂薯、裂薯、无芽眼种薯,对较大块种薯按芽眼分布情况进行切分,切成30 g左右的种块,确保每块种薯上有1~2个健壮芽眼,切好后放在阴凉处晾干及伤口愈合,然后进行播种[4]。
3.4 适时播种
当气温稳定超过7 ℃时,丽水市一般为1月中下旬,即可播种。每畦种4行,边行距沟沿15 cm,株距40 cm,每667 m2播种密度约4 000穴,每穴摆放1块种薯。摆种前先清理一下畦面的杂草,摆种时把种薯稍用力下压,使芽眼接触土壤,播种完毕后,覆盖茭白秸秆。茭白秸秆可以粉碎覆盖也可直接覆盖,覆盖需均匀、平整,覆盖厚度要求在10 cm以上,如有条件也可覆盖薄膜保温,促进提早发芽。
3.5 田间管理
3.5.1 追肥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对钾肥需求量较大。茭白田有机质含量高,N、P肥充足,Ca、K肥缺乏,轮作马铃薯时可适当少施氮、磷肥,增施钙、钾肥;因多年连作后的茭白田肥力充足,可不打底肥,适量减少追肥。出苗后,每667 m2用尿素5 kg加45%硫酸钾复合肥10 kg,对水稀释后浇施幼苗;现蕾期每667 m2用尿素2.5 kg加硫酸钾复合肥10 kg,对水浇施;块茎膨大期每667 m2施硫酸钾复合肥15 kg,以后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60 kg喷洒叶面,每隔7~10 d喷1次,共喷2~3次,以防植株早衰和促进块茎膨大。
3.5.2 水分管理
茭白田块一般土壤比较湿润,无需特意灌水保湿。若遇到极端干旱天气,应采用小水顺畦沟灌,使水分慢慢渗入畦内。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应防止田间积水,导致薯块腐烂。雨水较多时,应及时疏沟排水。如遇干旱,可在傍晚进行浇水,但次数不宜过多。
3.5.3 控苗
在薯秧封行后,每667 m2用15%多效唑70 g,对水60 kg喷施,以抑制叶片生长,促进结薯。
3.5.4 除草
为防后期杂草滋生,需在早期封行前,进行人工除草。
3.6 防治病害
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疮痂病、青枯病、黑胫病和环腐病等,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金针虫等。在单季茭白—马铃薯水旱轮作模式下,春播马铃薯病虫害一般较少发生,可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甲霜灵·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病害预防,重点要做好种薯筛选和消毒工作。
3.7 采收
4月下旬,待马铃薯大多数叶片变黄时,开始收获。马铃薯覆盖秸秆栽培模式下,采收十分方便,只需拨开茭白秸秆捡收即可。采收后及时出售,来不及出售的马铃薯需放在通风避光处,以防止马铃薯变绿,影响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