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插图分析及建议

2020-12-16江苏扬州市扬大附中东部分校

教书育人 2020年16期
关键词:概念图教材传统

王 璐 (江苏扬州市扬大附中东部分校)

一、新版教材插图与旧版教材不同之处

1.插图篇幅变大

与以往的鲁教版地理教材相比,现行的教材插图的比例有所变大,而对插图的文字描述相应减少。这项举措将给学生和老师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机会,学生在看图、读图、思图、析图和解图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借助插图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带动学生参与课堂。

2.插图展现方式改变

插图展现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中的某些插图被直接摆放在课堂导入这一模块中,使得学生在每次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最先看到的是图片。这一举措将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学生看到图片展开一系列的联想,从而更好地融入学习情境中;二是在“活动”这一教学模块中,插图的数量变大,且主要是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插图,这些插图的引入将激发学生的活动灵感,鼓励学生进行地理知识运用与实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亲近生活。

二、新版教材插图需保留的优点

1.插图具有地理特色与时代特点

鲁教版的教材插图越来越彰显地理特色,其中不仅是简单涉及某些地理事物与场景,还包括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插图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内涵。比如在必修一里的“阳光花园”正午阳光变化图,这幅插图并不是直接告诉教学结果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应用条件和太阳的运行规律。

2.插图类型丰富多元

插图的类型种类繁多,包括地图、统计图、概念图以及景观图,甚至还有联系图与漫画。这些插图不仅形式多样,而且都很精彩有趣。其中概念图就是将概念用图的形式进行阐述,加深学生的理解,凸显概念本身的内涵。景观图具有很强的价值观,用图形展现课文内容,更加简单明了。联系图的主要作用是将地理要素连接起来。漫画的表意更加直接往往还带有作者本身的观点,多用于讽刺与告诫,寓意深刻。

三、新版教材插图需改进的建议

1.插图应反映真实情况

教材中的部分插图缺乏真实性,有些过于美好而脱离现实。比如课本中关于“流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一节中的图4-1-10 与4-1-11 的画面过于美好而脱离实际,学生看到这样的图片,难免会产生疑问:既然目前长江上游的绿化与防护工作已经完成得这么好,那因上游植被破坏而造成的下游泥沙淤积为什么仍旧那么严重?如果教材在此处展现的是森林遭到破坏的图片,效果会更好。因此,教材插图应该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才不会影响教学效果。

2.插图应加入传统文化元素

教材作为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基础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工具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应该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注入。教材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材插画也应该富含更多的文化要素。比如,在人文地理中加入更多的中国传统佳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的图片、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客家土楼等)的图片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图片(戏曲、手工艺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插图应更加详细易懂

对于中学生来说,内容过于简单或者不明确的、难以理解的插图往往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限,因此插图内容不明只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如必修一中的图1-1-1“人类的信息图”表达的信息就很难理解,即便是学生学习完第一节的内容也很难回答相关问题。又如图1-4-8 利用手表来辨别方向设置问题,只是用一张简单的插图引导,学生很难回答问题。虽然题目设计得很有新意,但是解答起来过于困难。即便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问题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明显降低。因此,插图应该更加详细且更易于学生理解。

猜你喜欢

概念图教材传统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概念图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