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浅析
2014-12-12王伦胜胡尊红
王伦胜 胡尊红
(山东省威海市第四中学;山东省临沂市郑旺中学)
鲁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浅析
王伦胜 胡尊红
(山东省威海市第四中学;山东省临沂市郑旺中学)
本文主要从鲁教版语文教科书的四条线索、三个维度对鲁教版教材进行解读和评价。鲁教版语文教材既存在许多优点:导学体系全面,选文经典,知识系统实用,作业题型多,重基础。也有许多不足:导学系统教学目标过于泛化,选文范围较窄,知识散乱,作业设计不合理。鲁教版教材的使用应该扬长避短。
导学系统 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 作业系统
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中的三个主要因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教材则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语文教材是课程标准的直接反映,是母语教育的重要凭借,是传承国家优良文化精神的重要渠道。语文教科书一般由三个线索和四个系统所组成。三条线索是:知识和能力的线索,过程和方法线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线索;四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是: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导学系统,这四个系统的合理编组是组成一套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鲁教版、鲁人版中学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审查通过,由山东人民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教材,基本依托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制的,是山东省中学学生运用最广泛的教材,目前在山西、广东等地也有使用。许多教师在运用时发现它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既存在优点,也存在不少缺点,而且此课题目前还少有人做,所以我们认为鲁教版教科书存在较大的研究价值。下面将主要从这四个系统并穿插三条线索对鲁教版语文教材进行具体的解析与评价。
一、鲁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优点
鲁教版、鲁人版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人文话题为主线,按照“特定话题为直线切分与组合模块单元”的整体结构方式组合单元。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八册,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共五册,均分解成多个涉及自然、人生、社会、生命、科学、艺术、文化、情感等的话题,分布于每册中,不同领域的话题相互间隔开来,同一领域的话题在八册中循环出现,构成了四十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单元。鲁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每一册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五个部分。每册共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主要由“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部分组成。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导学体系全面。鲁教版的导学系统分为出版说明、写在前面、单元提示、课文的预习提示、注释和附录。“出版说明”是对整套书的编写计划、教材性质、目的等的介绍。“写在前面”是对本册书的介绍,使学生和教师对整册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单元提示”和“课文的预习提示”是对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情感的主要提示,课文提示中还设有相应的问题和学习目标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课文的重难点,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注释”不仅局限于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解读,还要对与学习相关的知识进行补充与说明。而且在很多课文的后面都附有相应的课文写作背景、与主题相关或相异的文章等,这些参考资料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心境,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写作资料。“附录”中有关于书法和文体知识的介绍,也有课外古诗词的推荐。这几个层面的导学系统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内容丰富的整体。
第二,选文经典。无论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选文大多是文学大家的著作,而且也是符合学生兴趣、思想内容良好、感情充沛的新文章。如沈复的《童趣》、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郁达夫的《钩台的春昼》等等。这些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知识系统实用。鲁教版、鲁人版知识系统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看云识天气》、《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等课文注重让学生查资料;而《兰亭集序》、《荷花淀》等课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而《贝多芬百年祭》、《刻舟记》等文章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点涉及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的知识、文章写作手法的知识、文体知识等,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第四,作业题型多、重基础。鲁教版、鲁人版语文教科书中的作业题型较多,主要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口头作业主要有问答题、解说词、背诵、朗读等等。书面作业主要包括作文、调查报告、编写剧本等。实践性作业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活动、动画制作、剧本编演等。鲁教版语文教科书不仅题型多样,而且题型比较新颖,且与现代生活密切联系。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变色龙》的第三题“根据课文内容画漫画或制作电脑动画,也可编演一出话剧小品”,第四单元的《晏子使楚》中的第三题“以小组为单位,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在班内展演”。重基础体现在教材课文后的练习题主要是根据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并且在立足基础的前提下进行提高,每课的练习题中包括一两道拓展提高题。这可以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二、鲁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不足
鲁教版、鲁人版语文教科书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导学系统教学目标过于泛化。在“单元提示”和“课文预习提示”中所涉及的常常是陈述性的知识,缺乏对学生学习上的具体指导和要求。而且单元提示中的内容常常与单元中的教学重点不相符合。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中要求对精美文段进行背诵,可具体的课文中并没有涉及任何的背诵要求。
第二,选文范围较窄。鲁教版、鲁人版语文教材的体裁主要延续了传统语文教材所用的体裁,虽然多样,但也缺乏一定的创新。例如现在随处可见的“广告”,广告也是一种文体,而且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常用的,但在教材中并没有体现。同时,教材中所选的新闻文体,新闻的内容已经很久远了,缺乏新闻的时效性。鲁教版所选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文章很少,只有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鲁教版、鲁人版教材主要使用对象是山东地区的学生,但在文中涉及山东文化的文章却并不多,有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王润滋的《卖蟹》、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而萧平的《海滨的孩子》、王润滋的《内当家》、矫健的《俺家门前的海》都是脍炙人口的文章,对山东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可起到重要作用。另外,鲁教版教材中关于人物的介绍的文章中几乎全是男性,没有女性,这体现了鲁教版教材在编写时的性别歧视。
第三,知识散乱。由于鲁教版、鲁人版教材是按照主题单元组合的,知识没有系统。一个单元中分布着三四种文体,各种文体无法得到集中训练,并且各种文体知识存在大量的重复,也没有在重复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学生只能获得片段性的零碎知识。再如六年级上册五个单元的单元目标:第一单元提高朗读能力;第二单元提高朗读的能力和圈点勾画的方法;第三单元学会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的方法;第四单元要求提高默读课文的速度;第五单元要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将课程标准中相应的阶段要求机械地分散在各个单元,而单元间缺乏内在逻辑,这显然具有一定的拼凑性。另外,知识分布不均衡。例如七年级上册的“读一读,写一写”中共有156个字词,九年级上册的“读一读,写一写”中共有64个字词,两册书的字词量相差很大,而且字词量的分布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显然不相符。
第四,作业设计不合理。鲁教版、鲁人版教材中有很多通过图书馆、网上搜集等方式完成的作业,但这在齐鲁大地还是很难实现的,这些作业就会形同虚设,失去了训练的价值。同时,鲁教版、鲁人版教材的作业配置缺乏逻辑性。问题很多都患有“孤独症”,没有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思维路径,前面的题往往不能为后面的题提供支持,做后面的题也不能强化对前面问题的理解和学习。如《孔乙己》中的课后题第一题是对课文中几处写笑的地方的理解,第二题是对文章写法的问题,第三题是对文章语句的揣摩,第四题是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这种布局显然不合理,应将第三题与第一题对换,这样才能做到循序渐进。另外,鲁教版、鲁人版教材问题提出时的口气显得过硬,过于公式化,缺乏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