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粗心”成为一种解题习惯

2020-12-16甘肃武威第十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读题审题概念

方 军 (甘肃武威第十中学)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粗心”成了教师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成为部分学生可以心安理得拿来当作“借口”不求上进的理由,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让粗心成为一种“习惯”。但是,这个“习惯”是要不得的,它会成为人们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那么“粗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有效改变“粗心”这种坏习惯呢?

一、查明“粗心”背后的原因

1.感知习惯差,丢三落四不仔细

一些学生从小就养成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读题不认真,不仔细,粗略的感知习惯让他们把简单的题目做错。做错题的原因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做,而是因为他的心浮气躁,缺乏耐心,走马观花地读完题,缺少对细节的研究和把控。

2.概念不清楚,思维缺乏条理性

部分学生对数学上的一些概念和定律、公式理解不透彻,似是而非,不懂装懂,用的时候就会因为概念模糊导致思维没有条理性,在审题时或者忘了还有特殊情况,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找条件,或者理不清楚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心里是一团麻,没有头绪。

3.忽视验算教学,学生检查意识缺失

在课堂上,验算教学环节被忽视;在家里,学生只管做作业,很少自己检查作业,好像检查作业都是家长的责任,与他们无关。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懒惰的思想,检查意识缺失。

二、改变“粗心”习惯的有效策略

1.多读题,多审题,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教师和家长应该尽量避免代替学生读题,要让学生张口读题、审题,引导他们去发现有效的解题信息。对于简单的计算要看清楚运算符号、小数点、底数和指数、正负号等,规范书写,准确计算;对应用题等信息量大的题目,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信耐心,反复读题,可以把有用的信息圈点出来,或写到草稿纸上,透彻理解题目要求,理清思路,选择自己熟悉的解题方式顺利解答。刚开始做题时速度比较慢,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不急不躁,适当的时候可以分层布置作业,学优生可以多做几道,学困生可以少做几道,用“量”的不同来提升“质”的变化。

2.熟记定理、定律、公式等概念,夯实基础,强化思维训练

学习数学中的定理、定律、公式等就如打开数学学习之旅的钥匙,学生只有熟记这些定理、定律和公式的概念,才能灵活地把他们运用到解题过程中。熟记概念,就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夯实这个基础,学生才有可能准确判断出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也只有熟记概念,学生才能应对试题中出现的各种陷阱、各种易混淆题型。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可以运用对概念的精准理解来思考、分析、解答各种题型,也可以通过一些对比练习,错题反思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别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中的定理、定律和公式,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重视验算教学,培养学生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审题、解题和验算是必不可少的三个步骤,验算和审题、解题一样重要。验算可以弥补学生在审题和计算中出现的失误,也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纠正学生做完一题就急匆匆地做下一题,不愿意验算,认为是浪费时间的错误观念。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检查作业,家长负责督促完成,如果发现因为粗心造成失误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这样通过自己检查,可以很好地改善学生“粗心”的毛病。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能简单地让学生用“粗心”这一借口蒙混过去,而是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出现错误的真正原因,然后严格要求,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督促和指引他们减少“粗心”概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严谨科学的数学观。

猜你喜欢

读题审题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读题粗心问题的纠正
幾樣概念店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