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化自信教育实践案例
2020-12-16姚媛赵昕朱羚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姚媛 赵昕 朱羚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09 年开始开展中加合作办学专业项目,至今已经近十余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一种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手段对于提升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一方面由于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时间不长且存在其自身特殊的复杂性,另一方面由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四个三分之一”办学评估指标要求,即“引进的专业核心课程占项目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及以上,引进的外方课程占项目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及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时数占项目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及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占项目全部课程门数的三分之一及以上”,大量的外国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文化理念和未知因素冲击着思想还处于未定型期的大学生,如果合作办学项目片面强调帮助学生接受外国文化,而忽略本国文化自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将造成“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局面。针对这一问题,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针对本校学生开展了“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有效地发挥了“文化育人”的作用,为在新时代做好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
一 育人模式产生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1]。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新时代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旅游管理等专业特色与文化育人模式相结合,依托“百年师范”和连云港本土红色资源,以挖掘和传承“红色基因”为线索,对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进行了“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 育人模式特色及具体措施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
(一)坚持一个中心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育人模式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红色班团”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带团建,注重打造“吕继英班”“益海助学”“一带一路”暑期志愿服务队等德育品牌。
(二)结合双特色
本着“扶贫先扶智”的理念,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学生连续十年深入祖国西部开展暑期支教活动,连续五年走进灌云县益海助学中心,开展一系列精准助学志愿服务活动;依托“百年师范”和连云港本土红色资源,学校先后成立“吕继英实践小分队”、大学生红色讲解团。“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育人模式以数十年的志愿服务经验和红色班团建设为实践基础,融合了学校“爱心支教”和“红色领航”这两个特色项目。
1 打造红色品牌、发挥红色班级榜样作用
吕继英同志是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女校友,也是海属地区建党后发展的第一个女共产党员,为海属地区党组织的创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教育事业,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3],这也是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育资源。
为弘扬和传承革命先烈精神,发挥文化育人实效,打造德育品牌,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托吕继英精神,着力打造“吕继英”班集体,先后成立了“吕继英班”和“吕继英实践小分队”。学校注重党团建设的思想引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组织“吕继英班”“吕继英实践小分队”学生探寻革命先辈走过的足迹,参观连云港革命纪念馆、校史馆、瞻仰吕继英纪念雕像、集中学习《吕继英纪念文集》,先后展养护树林、美化校园等系类活动,彰显了校友模范作用,大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促进了校园先进文化的建设。
2 开展红色实践、指导红色团队志愿服务
偏远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教育体制落后,智力扶贫是最有效的扶贫。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指导“吕继英实践小分队”暑期前往宁夏固原小坡村小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走进西部贫困山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留守儿童开展全科教学,开展特色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陆续开展了“向国旗敬礼”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在少数民族小学生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留守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知识的认知;坚持每天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增进民族团结,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3 吹响红色号角、强化理论宣讲导向功能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托校史馆、校园石刻、校园景点等校本资源,成立了大学生讲解团,以讲解学校校史及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广大师生爱岗爱校、责任担当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为主要任务。同时,大学生宣讲团将学校旅管理等专业特色与志愿服务活动相融合,教学育人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将讲解的学校百年校史同优良革命传统、百年师范教书育人成果、优秀校友事迹、廉政文化、德育教育等内容相结合,使得红色宣讲内容“串”起来,红色宣讲品牌“靓”起来、红色宣讲队伍“强”起来,让更多的师生了解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蕴含红色基因的百年历史、特色校园文化以及杰出校友事迹,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师生“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信念。
(三)打造三个教育阵地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打造宿舍党团工作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三个教育阵地。学校在宿舍区成立党团工作站,安排党员值班,定期开展宿舍“微党课”“微交流”,掀起一股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以先进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QQ 群等平台,实行线上和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缝衔接,把学校建成“学生之家”,增强学生归属、感获得感。学校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暑期西部支教志愿服务,在西部开展“向国旗敬礼”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一二·九”主题合唱比赛和演讲比赛,激励学生们要牢记历史、继往开来;在灌云益海开展助学活动,在益海进行思政宣讲和心理辅导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连云港市各种大型国际会议,走进连云港市中小学进行实训。
三 存在不足
(一)育人模式适用的局限性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1914 年学校前身“省立第八师范”成立始,已有逾百年办学历史,它不但培养了近10 万名致力于苏北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和各方面杰出人才,而且是海属地区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百年校史中流淌着红色的血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育人模式对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时,有其自身的历史优势和文化底蕴,然而对于一些建校历史比较短的学校来说,此种模式不可复制。因此,此育人模式只适用于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样历史比较悠久的院校。
(二)缺乏与跨文化教育的融合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对于跨文化教育也有着迫切的需求。“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在新时代”更强调本国文化自信教育,没有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跨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如何在文化自信教育和跨文化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 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想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在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育人模式以习近平文化自信相关的重要论述为理论支撑,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着力打造红色品牌、开展红色实践、吹响红色号角,有效地坚定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育人模式参考。但“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在新时代”育人模式也存在适用的局限性和缺乏与跨文化教育的融合性等不足,在国际化视角方面还有待提升,还需要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打磨、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