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要点

2020-12-16刘海青

广东蚕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匍匐茎壮苗花芽分化

刘海青

(青海省海东高原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青海海东 810799)

草莓作为人们喜爱的水果,营养价值高,酸甜可口,且适应环境能力与生长能力较强,被广泛种植。文章主要探究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近几年来,青海省依托国家惠农支农政策扶持,不断改善自身农业基础设施,栽培技术取得长足发展,不仅可满足人们对水果蔬菜的物质需求,还能丰富精神文化。在城乡结合地区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当地发展重点,草莓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但是在栽种过程中,由于管理较为粗放,易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等情况,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需推行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

1 选好品种、培育壮苗

1.1 选择品种

选择易形成花芽,休眠期短,抗旱性较强,丰产早熟,适合大棚栽种的品种,如宁玉、丰香、明宝等。

1.2 培育壮苗

选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未种植过草莓的土地育苗。在田间施加腐熟有机肥5 000 kg,或是200 kg 商品有机肥与35 kg 过磷酸钙,做成高宽畦,方向为东西向,在南侧稀植玉米为草莓遮阳降温[1]。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植株为母苗,保证其品种纯正,可从科研部门购买脱毒种苗繁育。种植时间是4月中旬~5月上旬,当小苗发出后布满畦面,则将母株割除,整理小苗,将小苗挖掘出来后进行假植,控制株行距在10 cm×15 cm,栽植密度通常为亩栽900 株左右,栽植深度遵循“浅不漏根、深不埋心”的规律,保证小苗分布均匀。培育健壮草莓苗,保证定植时草莓苗根部达到10~15 mm,叶片有5 个。

此过程中,需要做好苗圃管理,完成移栽后及时浇水,促进其成活,及时摘除花蕾,整理匍匐茎,压土于偶节上便于扎根。中耕除草,做好合理灌排工作,前期施加0.2%尿素与13 kg 氮肥;大量发生匍匐茎后每亩施加复合肥10 kg,8月上旬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5%,促进壮苗花芽分化充实饱满;如若种植品种匍匐茎产生较少,则可在5~6月份喷施1~2 次的赤霉素40~60 mg/kg,每株约为8 ml,匍匐茎发生较多品种,则在8月上旬喷洒多效唑110 mg/kg 抑制发生匍匐茎;对于壮苗的后期管理,及时摘取病叶老叶,每个母株留下匍匐茎7 个左右,每条留幼苗摘心4 株。花芽分化需12 h 以下短日照,温度为17 ℃~24 ℃,在自然条件下,植株通常9月上旬即可进入花芽分化,而大棚栽种下,则可采取人为措施,降温、遮光,增加磷钾肥方式促进花芽分化。

完成栽种后,选择标准壮苗,即拥有5~7 片以上展开叶,根系发达,短缩茎粗度为1.2~1.5 cm,叶柄粗短,长度约为15 cm,苗重超过30 g,粗为0.3 cm,完成顶花芽分化,无病虫害。

2 选地建棚、适时定植

2.1 选地建棚

及时整地,远离污染水源、工业区,选择平坦、土质疏松、地势高燥的地方,无高大建筑、病虫害,保证交通便利。建设坐北朝南日光温室与南北向拱形塑料棚,确保无高大树木或建筑,选择微酸性沙性土壤,以三层膜与不透明覆盖物覆盖地面。草莓种植中忌重茬,易发生根腐病、黄萎病等,通常在7月份深翻土壤,浇透水,覆盖旧薄膜,提高土温到50 ℃左右,可将病菌害虫杀死,时间为40 d,或每亩使用1 kg 发烟剂和1 kg 硫磺粉拌匀后点燃在棚内,用报纸包好,密闭熏棚温度在55 ℃~60 ℃,时间为24~48 h,之后通风,还可以用土壤处理剂,如棉隆等,以此做好土壤杀菌工作[2]。在整地过程中,每亩施加200 kg 商业有机肥或5 000 kg腐熟农家肥,35 kg 氮磷钾复合肥,添加适当菌肥与微生物复合肥,整体畦面宽度为45 cm,沟深35 cm。

2.2 适时定植

在9月前后为定植时间,根系带土移栽,做到随起苗、随移栽,将病苗、弱苗淘汰,使用壮苗,每株苗保留健康叶片3~4 片,每畦栽种2 行,使用单畦双行三角种植方式,穴距与行距均为20 cm。种植行距离滴灌两侧10 cm,每亩栽种7 000 株,草莓苗弓背向外,保证花序能够延伸到沟边,有助于果实着色采收。定植后喷透水,连续3 d 中下午17 h 浇水,慢慢喷透,避免出现塌陷情况。如若白天气温大于30 ℃,则第2 天需要喷雾30 s。移栽苗成活后,前期应当保持土壤湿润,之后则不干不浇。

3 田间管理

3.1 水肥管理

草莓种植需拥有充足营养,基肥多为有机肥,由于其中致密度较大,需在基肥给足量。通常施加鸡粪30 t/ hm2,或应用优质厩肥75 t/ hm2,适当添加磷钾肥料。有机肥施加时需等待其充分腐熟,施肥中保证均匀,追肥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草莓定植后13 d,施加薄肥1 次,每667 m2施加5 kg碳铵与7 kg 豆粕水兑水300 kg,20 d 后施加15 kg 复合肥与7.5 kg 豆粕水兑水300 kg,注意施肥前做好松土除草工作。在覆黑地膜前施加30 kg/667 m2复合肥,将肥埋在土内,浇透水,还可在叶面上喷施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尿素等有机营养液,有助于果实中后期发育,提高其果实含糖量与重量,覆盖地膜后到第二年雨水前后通常不需要补肥补水,但需注意调节大棚温湿度。

草莓苗定植到开花对于土壤湿润度有较高要求,以偏湿润为主。当草莓开花后则需要对水分加以控制,有助于草莓从营养生长转变成生殖生长,不干不浇,但土壤不能偏干[3]。春分后需浇灌水1 次,将老叶摘除,可多摘除叶片。

3.2 温湿度调节

在草莓栽培过程中,不同生长时期其对于温度具有不同要求。显蕾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6 ℃~28 ℃,晚间温度15 ℃~18 ℃,最低不能超过8 ℃;显蕾期:约在30 d 后出现,此期间白天温度控制在25 ℃~28 ℃,晚间温度8 ℃~12 ℃,如若该阶段夜间温度超过13 ℃,则会造成腋花芽退化,对雌雄花蕊发育造成影响;花期:该阶段作为温度控制重点,白天温度控制在22 ℃~25 ℃,晚间温度8 ℃~10 ℃;果实成熟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晚间温度5 ℃~10 ℃。

在整个生长时间内,尽量将大棚中的湿度减少,开花时白天相对湿度在50%~60%左右。湿度过大则不利于草莓生产,易滋生病害,种植中通常会采取滴灌或铺地膜的方式将湿度降低,或是在中午防风,避免湿度增大。

3.3 花果管理

草莓开花期可在大棚中放养蜜蜂,有助于授粉,同时应当加强温度控制,保证能够让蜜蜂正常活动,或是选择人工辅助授粉。草莓在开花阶段如若喷洒农药,则可能生产畸形果,且对蜜蜂授粉造成影响,因尽量在开花放蜂阶段不要喷施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敌百虫等药剂,如若需要喷药则将蜂箱先挪出大棚,7 d 后再将其挪回大棚。

3.4 病虫害防治

草莓在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灰霉病、白粉病等,后期白粉虱、蚜虫、红蜘蛛等病害威胁较为严重。因此,应当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避免使用高残留、高度农药,使用有机合成农药,适当喷洒,阴雨天则采取烟雾剂进行治虫防病,通风后无味方可继续农事操作。

草莓炭蛆病:防治中需对苗地繁育密度加以控制,不可施加过量氮肥,增施磷钾肥与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并且,及时摘除枯叶、老叶、带病残株,将其销毁。发病初期在露地、棚室等区域喷洒200 倍液武夷菌素水剂2%,每隔8 天喷洒1 次,连续喷施3 次即可。而高效低毒药剂可应用1 000 倍液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或800倍液唑醚·代森联水分散性粒剂60%,每隔10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4 次。

斜纹夜蛾:采取性诱剂方式放置诱捕器,距地面1 m,作用半径约为20 m,每个大棚诱捕器放置3~4 个即可。药剂则可以应用1 500 倍液帕力特乳油20%,或2 000 倍液雷通悬浮剂24%进行防治。

草莓白粉病:硫磺蒸熏,可杀死孢子,阻断菌丝蔓延。初期药剂防治可应用1 000 倍液翠泽悬浮剂30%,或300 倍液绿颖乳油99%,或1 000 倍液凯泽水分散粒剂50%,每隔8 天喷施1 次,连续喷施2 次,对发病中心与周围植株重点喷施。

物理防治则是使用黄板诱杀蚜虫与白粉虱,在20 cm×100 cm 纸板上涂抹黄漆与机油,35 块/667 m2,挂在行间,纸板上沾满蚜虫与白粉虱后,则再涂一层机油。并且,在大棚放风口位置设置防虫网,可有效阻止蚜虫进入[4]。

4 果实采收

草莓果实表面有3/4 变红即可采收。在采摘时选择晴天,在傍晚气温较低或早上露水干后进行,尽量避免中午采收。手工采摘需要将劣果、病果等先剔除,之后将整果轻放在特质果盘内,并送入冷库冷藏。采摘过程中应当将果柄花萼同时摘下,手指不能与果实接触[5]。

在运送草莓中选择冷藏车,使用小纸箱包装,在箱内垫上塑料薄膜,填充二氧化碳10%,运输中做到轻装轻放,避免挤压碰撞,保证运输工具整洁性,做好防雨、防晒工作。

综上所述,在草莓栽培中,为提高草莓产品质量,则需要从选好品种、培育壮苗、选地建棚、适时定植、田间管理、果实采收这几方面出发,做好草莓栽培管理工作,以提高草莓品质。

猜你喜欢

匍匐茎壮苗花芽分化
大葱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11个葡萄品种在乐山地区的花芽分化规律
葡萄花芽分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草莓匍匐茎繁殖技术要点
马铃薯匍匐茎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培育核桃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
草地早熟禾匍匐茎数字化生长模型
草莓不同节位匍匐茎子苗的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