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北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2020-12-16杨夕雪

广东蚕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西北辽宁省

杨夕雪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辽西北地区主要指辽宁省西北部阜新、朝阳、铁岭三座城市,辽西北地区物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人口众多,却汇集了辽宁省40%以上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被贴上了“辽宁省贫穷落地区”的标签。近年来,辽宁省政府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成果显著,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内生动力不足等因素,辽西北地区依旧是辽宁省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探索辽西北地区乡村经济振兴路径,帮助辽西北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辽宁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1 乡村经济发展现状

1.1 辽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

1.1.1 矿产资源

辽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发现百余种矿藏,已开发利用近百种。其中铁岭和阜新是辽宁省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已探明煤炭保有储量约22.5 亿吨和7.5 亿吨,可持续开采80~100年,探明煤层气保有储量约170 亿立方米和220 亿立方米,已经开发利用。辽西北地区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石灰石、白黏土、陶瓷黏土、硅灰石、饰面花岗岩、饰面大理石、菱镁矿、硅砂、膨润土、紫砂陶土、萤石、麦饭石等非金属矿产均具有较高储量。此外,辽西北地区还有丰富的金、银、铁、铜、钼等金属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在辽西北地区也有较好的储量前景。

1.1.2 农业资源

辽西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基础条件好,具有优质的土地资源。辽西北地区农产品优势明显,是辽宁省的“菜篮子”“粮袋子”“肉案子”。铁岭市处于世界黄金玉米带,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铁岭榛子”享誉全国。另外,朝阳大枣、阜蒙花生、北票日光温室番茄、喀左蔬菜、建平中草药、调兵山观赏花卉、开原苗木花卉、凌源花卉、昌图生猪、西丰鹿业等在全国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2 劳动力密集

2019年辽宁省人口总数4 351.7 万人,辽西北地区人口总数816.4 万,占辽宁省人口总数的1/5。辽西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受城镇下岗职工的增加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数量较多,辽西北农村地区每年约有45%的富余劳动力。由于辽西北地区就业机会较少,每年劳务输入人数达110 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呈无规则状态,大多在沈阳、大连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也有跨省流动到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辽西北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减少,失业劳动力占比升高。

1.3 区位优势明显

随着近年来辽宁省“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实施,辽西北三市已经同辽宁省内其他城市构建了密切的交通网。目前辽西北地区铁路、高铁、高速公路等全线贯通。铁岭市南与辽宁省会沈阳和抚顺毗邻,北与吉林省接壤,是辽吉两省重要的交通纽带;阜新往南经锦州可直通京津地区,东临沈阳及辽东沿海城市,西至内蒙古,是辽宁省西部交通重要通道;朝阳南与河北省毗连,北与内蒙古接壤,西与河北省承德、秦皇岛交界,沟通着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三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密如蛛网的道路交通无不显露出辽西北地区良好的区位优势。

2 辽西北地区乡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辽西北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

辽西北农村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较低,以第一产业为主。辽西北农村第一产业发展的短板主要是高质量产能水平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特色产业优势不突出,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没有市场竞争力,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回报却很低。辽西北地区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第二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受工业基础薄弱和工业产业集中度低的影响,辽西北地区的第二产业仍以低端传统产业为主,没有龙头企业,没有重大项目,没有品牌效应,市场占有量低。同时,辽西北地区第三产业发展非常缓慢,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旅游、公共服务、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严重滞后。一二三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现代化程度不高,人均GDP 低,制约着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2.2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同辽宁省内其他地区和其他省份农村地区相比,辽西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值。辽西北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生态环境均处于落后水平。辽西北地区农村地区道路长度、宽度、面积整体水平低,村屯道路没有全部铺设水泥路,尚未达到村村通,影响农村物流发展;供水和排水综合能力弱,缺少农田灌溉水利建设和地头水柜建设等服务农业生产水利设施,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供电综合能力较弱,没有充分利用农村能源,农村沼气池较少;农业产业和农村市场建设没有形成规模,缺少品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严重影响辽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2.3 村镇优势产业不突出

辽西北地区村镇仍以农业生产为主,铁岭榛子、朝阳大枣、阜蒙花生、北票日光温室番茄、喀左蔬菜、建平中草药、调兵山观赏花卉、开原苗木花卉、凌源花卉、昌图生猪、西丰鹿业作为各地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尚未形成产业链、价值链,没有品牌意识,产品宣传不到位,达不到规模经济,人均产量、销量低,优势不突出。另外,辽西北地区农村产业发展格局单一,第二、第三产业优势不明显,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匮乏,缺少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辽西北地区村镇优势产业不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岗位少,成为影响辽西北农村地区发展的又一因素。

3 乡村振兴路径

3.1 改善营商环境

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 增长率增加0.36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振兴辽西北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辽西北农村地区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推进“一站式”“一条龙”“一次性”行政审批服务,促进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让数据多跑路,让工商企业主少绕路。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公示各项业务审批时效,畅通投诉通道,让政府部门在百姓的监督下阳光服务。优先保证涉农企业、合作组织、个体工商户、家庭的用水、用电问题,对于疑难杂症和历史遗留问题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建立涉农绿色通道。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本地农户办企业,积极引进外地成熟企业,以新环境、新思路规划辽西北农村地区新蓝图,努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打造“飞地经济”升级版,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辽西北生态高质量发展,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3.2 金融政策扶持

辽宁省内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辽西北农村地区金融扶持力度。辽宁省本土的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辽西北农村地区网点布局较多,可根据市场需求推出适合当地特色的金融信贷产品。比如适应农产品生产周期的贷款,在农民购买化肥、种子等春耕产品时,可根据生产规模、往年收入等提供便捷、高效的信用贷款,在秋收时收回贷款,形成资金闭环,也可推出农户之间互相增信的联合贷;为加工农副产品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根据小微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打造供应链金融;扶持辽西北当地龙头企业建设,提供周期长、利率低、抵押条件适度宽松的项目贷款等。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加大对辽西北农村地区农户的政策倾斜力度,为当地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利率水平低、审批手续简便的信用贷款。金融机构在为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办理贷款时应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贷款利率。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广涉农贷款,提供利息补贴,为辽西北农村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3 人才培养引领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辽西北农村地区应从本地培养和外地引进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培养人才。一是加强对本地富余劳动力的培养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才培养方案,休息日开设线下讲堂,利用好网络线上教育,设立农民夜校,搞好岗前培训,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同时高职高专院校新增农民工考生类别,鼓励农民工报考实用性强的专业,提高技能水平,毕业后能够迅速将知识技能转换成生产力。二是引导大学生毕业后支持辽西北农村地区建设,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能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同时设置最低服役年限,提供住房、编制等优惠政策,留住人才。三是从省内各企事业单位选调能力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肯奉献的领导干部,扎根辽西北地区,带领辽西北地区农民创业致富。四是与省内科研单位结对子,建立定点帮扶机制,推广科学技术,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值。多维度培养和引进人才,创建新时代新农村,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目标。

3.4 科技创新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产品推广。通过科技创新,引导辽西北地区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绿色、环保、特色、品牌化发展,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农村协同发展的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乡村振兴。积极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学技术,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大对本地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完善辽西北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广农产品作为切入点,促进农村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在辽西北农村地区的应用,统筹加强城乡信息资源整合,适当增强适应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性,切实缩短城乡数字差距。同时提高辽西北地区农民信息化意识,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化农业建设中。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西北辽宁省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一座西北小城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西北不惑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黔西北行吟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西北望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