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弓形体病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治策略
2020-12-16刘卫彩
刘卫彩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农业农村局 453000)
附红细胞体病与弓形体病均由血液寄生虫产生,致使猪出现贫血、高温、生殖障碍,最终死亡。两种病由于大部分症状相同,仅依靠病症对其进行鉴别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对两种病症进行综合分析,探讨防治策略。
1 流行病症分析
附红细胞体病由血液寄生虫引起,属于多发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在家猪饲养过程中传播。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潮湿饲养、居住环境是引起病症的主要原因。病症传播渠道多样,交配、蚊蝇类可推助传播。若发病猪在哺乳期死亡率较高。病症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皮肤发红、黄疸等,潜伏期在一周左右[1]。
弓形体病主要由弓形虫寄生产生,属于球虫类寄生虫,发病不受猪公母、年龄限制。在秋季发病率最高,发病猪会突然出现体温升高情况,出现精神抑郁、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过调查发现,病猪会出现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腹部红斑,在 3~4d后可能会口吐白沫、窒息死亡。该寄生虫可能会造成器官坏死,不仅停留在血液中,潮湿环境是弓形虫寄生的主要环境。
2 病理剖析对比
附红细胞体病病理变化基于血液内寄生虫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贫血、皮肤黏膜发白,皮下组织水肿,淋巴结水肿。猪体内部器官也会受到影响,多数发病猪可能出现胸腔积液、腹水症状,心脏肌肉松弛,质地比较薄弱。内脏肿大且呈黄褐色,部分区域可能会出现坏死。严重后胆囊会变软、变黑,且会出现结节,肾脏区域可能会不断肿大,最终致死。
弓形体病由弓形虫寄生产生,根据病理对其进行剖析,其同样会出现明显的淋巴结肿大。内脏出血、充血,肝区域、脾区域也可能会出现坏死,消化系统出血现象比较常见。肺部也可能会出现淡红色膨大现象,消化系统浅表层区域可能会出现溃疡面,盲肠器官及结肠器官也会明显出现出血故障。
3 病症鉴别分析
两种病症均会对体内器官造成损坏。但通过病理分析,两者又会出现细微差距,鉴别两种病症需要细致考虑两种寄生虫对猪体可能会造成的影响。一是细致观察猪是否出现咳嗽、气喘等病症,严重时猪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犬坐姿势,解剖后可能会出现肺间质水肿,切开肺部会有大量水流出。二是两种病表征存在差异,第一种病皮肤发红,第二种会使得皮肤出现紫色斑点、出血点。通过观察皮肤颜色可以辨别两种病症。三是通过常规检查可以辨别病名,若为第一种病则只有可能会在血液中查到寄生虫,若为第二种病,则有可能在内脏、腹部、器官等区域找到弓形虫存在的痕迹,且肾脏会比平常大3 倍左右。通过上述几点可以辨别诊断两种病名,继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4 综合防治策略
猪饲养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减少猪发病可能性,规避疾病传播风险。防治手段最为重要,饲养人员要尽可能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由于两种病均会在比较潮湿环境中滋生,且多发在比较潮湿的夏秋季节,因此需要保持棚舍环境干燥,定期对猪棚舍进行清理、整理。除日常检查通风环境,清洁程度外,也要定期驱赶动物蜱螨,每周两次进行杀虫灭鼠工作,禁止猫与猪在同一环境下生存、接触。科学的温度、环境控制是规避两种疾病的主要预防手段,饲料的干净程度也是预防重点之一。猪棚舍建设应远离农村地区,避免在猪棚舍内存留积水,其可能会在水中出现寄生虫。日常棚舍管理也应做好消毒工作[2]。
疾病治理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治理疾病需要了解病因、阻挡传播,采取边控制、边治疗的手段。治疗疾病需要应用一定药物,包括口服类、注射类。若猪患附红细胞体病,需要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土霉素、四环素等药物。由于该病治疗比较困难,需长期服用药物。若采用注射类治疗办法,则需要注射具有强毒性的贝尼尔,但要合理控制用量,过量会致死。猪弓形体病可选择应用含有甲氧茶氨嘧啶的药物进行治疗,该药物对杀死寄生虫,阻止寄生虫繁殖具有一定作用。若没有及时治疗,治疗不当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流行传播情况,甚至可能会造成继发感染、混合感染,其后果不堪设想,甚至会产生猪瘟。
5 结语
本文通过两种病流行特点分析、症状分析、病理剖析、病因鉴别手段,探讨两种病理差异之处。两种病均会导致猪体温升高、繁殖障碍,因此,对两种病进行辨别具有一定难度。饲养人员必须科学鉴别两种病症之间的细微差异,采取积极综合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