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嫁接种苗繁育技术
2020-12-16杨其军马伏宁黄东梅
杨其军, 宋 顺, 吴 斌, 马伏宁, 陈 弟, 黄东梅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海口实验站, 海南省香蕉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海南 海口 571101)
百香果(PassifloraedulisSims),又名鸡蛋果,学名西番莲,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极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在海南、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台湾等热区均有种植。百香果的种苗繁育通常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种。有性繁殖即通过种子进行繁育,优点是种苗根系发达、操作方便、节省劳动力,但是由于百香果基因组杂合度高[1],用种子繁殖的种苗可能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变异性,且童期长,导致果实的商品价值下降;无性繁殖包括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因此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扦插和嫁接[2]。百香果用扦插苗栽培,因根腐、茎基腐等土传病害频发[3-4],以及根系不够发达造成的产量低,品质差、生命期短等问题[5],损害果农的经济收益,也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嫁接历史悠久,是繁育优良苗木、加快植物生长期、有效防止生物病害的有效方法[6]。利用嫁接技术,选择抗逆性好的品种作为砧木培育嫁接苗,可以解决土传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问题,采用该方法育苗,可使百香果种苗长势整齐,植株具备抗性寿命延长,童期短提早开花结果,果实品质较高,提高果农收益[7]。徐宁等[8]将台农一号百香果嫁接苗与扦插苗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百香果嫁接苗在果实品质以及抗病性等方面均比扦插苗表现优异,减少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品质,可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嫁接苗形成包括砧木的选择、接穗的放置,砧木愈伤组织的形成,细胞连接,愈伤组织的分化,维管束连接以及芽的发育。其中砧木愈伤组织的形成起源于皮层薄壁细胞,促进先端的固定和营养;接穗诱导的连接细胞对与砧木的相互作用和细胞残基的去除很重要。随着接穗原形成层细胞的分化,维管束连接开始,并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维管束[9]。嫁接进行的季节、接穗长度、嫁接口高度对嫁接的成功率、嫁接植株产量和果实品质具有很大的影响[10]。笔者对百香果嫁接苗培育进行介绍,以期为百香果的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选择
1.1 砧木的选择
选择抗性较强的黄色百香果或野生西番莲品种作为砧木。砧木品种应易于繁殖,与接穗亲和度高,促进接穗快速生长和保持高生产力。有些嫁接苗出现不完全粘连形成不连续的结构混乱,以及酚化合物积累,表明出现了部分嫁接不相容,亲和性差[11]。野生种作为砧木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砧木和嫁接物直径的差异以及其他形态和表型的阻碍,因此物种间的亲和性和兼容性是关键[11],不可盲目选择。PIRES等[12]研究表明,Passifloranitida、Passifloraquadrangularis、Passifloraedulisf.flavicarpa和Passifloraedulis均可作为紫色百香果的砧木,嫁接植株具有较高的成功率。PREISIGKE等[4]对引起茎腐病的病原菌Fusariumsolani抗性变异结果表明,Passifloraquadrangularis,Passifloranitida和Passiflorafoetida具有很高的抗性,其中Passifloranitida最适宜用于育种,因为其抗性高,且在所研究的性状中无遗传变异。在商业化育苗中,由于百香果的高度杂合性和病原菌的变异性,需要对砧木与接穗的亲和性进行验证后方可大规模应用。
砧木播种后需70~90 d不等的培育期,因此砧木应该在育苗期提前2~3个月播种。当砧木直径达到0.3 cm以上,即可作为嫁接砧木使用[13]。
1.2 接穗的选择
接穗的选择也会影响种苗的最终生长情况,因此最好建立一个用防虫网围起来的网室,种植经过病毒检测健康无毒苗,且母本性状优异的亲本作为母本园。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结果枝,将枝条剪成长6~10 cm、有1~2个芽眼(芽眼有明显分化、下端离下芽眼4.0~5.0 cm)的小段,将接穗下端削成1 cm的楔形切口以便嫁接。
2 嫁接方式
生产中常用的嫁接方式有贴接、劈接、靠接、合接、锯齿等[14],由于百香果砧木直径较小,甚至小于接穗的直径,因此采用劈接法较为适宜。选择直径0.3 cm以上的砧木,在离土面15 cm处切断,在横断面中央向下纵切长约1 cm的切口,插上接穗,用嫁接夹夹住切口处即可。
植物激素能够促进嫁接系统中维管束桥的形成[15-16],提高嫁接成功率[17]。接穗在嫁接前用植物激素,如200~300 mg/L的NAA浸泡6~8 h,能刺激形成层的生长,进而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嫁接的成活率。嫁接后7 d左右即可检查成功与否,观察接穗的尾叶情况,若尾叶竖立坚挺有活力,则表明嫁接成功;若尾叶低垂或黄化,则嫁接未成功,可重新嫁接[18]。
3 嫁接管理
嫁接宜在阴凉天气进行,嫁接后用塑料薄膜搭盖小拱棚,避免直接日晒。“三分嫁七分管”,嫁接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后期管理,保证二者愈合时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3.1 温度管理
嫁接后的苗,要做好保温、降温措施。刚嫁接的苗应保持白天25~28℃、夜间18~20℃,温度高于30℃要做好降温处理。嫁接1周后随着伤口愈合程度的增加,可适当降低温度,保持白天22~24℃、夜间18~20℃。待嫁接口完全愈合后,维管束形成可正常运送水分和营养,即可进行常规管理,前提是确保种苗在适宜温度下生长。
3.2 湿度管理
为提高成活率,需保证足够的湿度。在嫁接前1 d,砧木和接穗须浇透水,呈吸胀状态,嫁接后用小拱棚盖上薄膜密封,使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期间如果湿度不足,可用喷雾器喷水。3~4 d后在清晨、傍晚时开始少量通风换气,随着伤口愈合,慢慢增加通风换气的时间,7~10 d后可按一般苗床管理。若遇高温天气内外温差过高,需要及时将棚内水蒸汽排除,否则易引起病害。
3.3 光照管理
嫁接后1周内需要进行相应的遮光处理。可在小拱棚外覆盖遮阳网,目的是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引起嫁接苗萎蔫。前3 d必须密封遮光,3 d后可适当在早晚光照较弱时取下遮盖物,接受散光0.5~1.0 h。随着伤口的愈合可逐渐延长光照时长,一般7~10 d后即可正常管理,不再需要遮光。
3.4 肥水管理
成活后适时控水,保持土壤处于不干不湿的状态,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先浇1次清水后,再每周交替施用100~1 200倍N∶P2O5∶K2O分别为15∶20∶25和20∶20∶20的速效肥混合液,增加养分供应,做到勤施薄施,确保能满足小苗的营养需求。
3.5 病害管理
病害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尤其是嫁接苗在管理期间处于高温高湿状态,所以在嫁接前应对接穗和砧木喷施百菌清、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同时在嫁接时注意刀片和竹签的消毒,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嫁接后做好猝倒病、立枯病、疫病、蓟马等苗期病虫害的防治。
3.6 抹除砧木侧芽
由于嫁接前部分砧木生长点未去除干净,嫁接后会重新萌发,与接穗争夺养分,造成接穗生长缓慢或者萎蔫,因此一般在嫁接1周后要及时去除砧木侧芽。去除砧木侧芽时注意不要损伤接穗。
4 嫁接苗的移栽与管理
嫁接成活后约1个月,可以将小苗移栽至大田,也可将小苗培养大一些后再移栽以实现快速上架的目的,采取何种方式要视种植季节和计划采收季节而定。在出苗前进行抽样病毒检测,以确保种苗健康无毒。
嫁接苗栽培时要注意接穗是否有不定根形成,栽培时不要将伤口埋在地下防止不定根的形成及病菌感染。嫁接苗根系强大,吸肥能力强,前期管理要控制肥料的使用量,尤其是氮肥的使用量,否则导致植株旺长,难以坐果。为提高坐果率,尤其是碰上阴雨天气,可人工辅助授粉[19]。利用嫁接苗进行生产可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但炭疽病、疫病、病毒病仍会发生,因此仍须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常规病害的综合防治,尤其是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果园渍水或局部积水导致烂根和诱发病害[20],适当的选用药物进行防治,科学管理水肥,这样才能达到利用嫁接苗实现优质、丰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