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12-15申鑫欣
摘要:2020年1月31日,知名沽空机构浑水公布其收到的针对瑞幸咖啡的匿名做空报告,该报告指其涉嫌虚增销量、夸大广告及营销支出等;随后,瑞幸咖啡主动发布公告“自爆”其原COO参与造假,致公司2019年Q2至Q4伪造相关销售额约22亿元人民币。消息一出,四座哗然,接踵而至的是股价暴跌、数次熔断、暂停交易,最终导致退市的严重后果。本文将以此次瑞幸咖啡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财务造假方式及其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基于防止和治理层面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财务造假;商业模式;内部控制
瑞幸咖啡,以“让咖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愿景,自2017年创立,仅用18个月登录美国纳斯达克,于美股成功上市,这是瑞幸创造中国赴美最快上市记录的神话的开始。然而好景不长,1月31日,以做空中概股闻名的浑水公司发布关于瑞幸咖啡长达89页的做空报告,如同一道惊雷引爆了这场资本市场的闹剧。4月2日,瑞幸自主建立的特别委员会发布一纸涉及22亿元的造假公告,坐实了做空报告中提及的财务造假行为,轰动了整个资本市场,也将闹剧推至高潮。4月5日,瑞幸公开道歉,将涉及高管及员工停职调查处理;7日宣布停牌;6月29日,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正式退市。至此,闹剧惨然收场,属于瑞幸的神话也惋然落幕。2020年7月1日晚间,瑞幸咖啡再次发布公告列出准确数据——2019年的净收入被夸大约21.2亿元,同时虚增成本费用13.4亿元,董事会解雇了参与伪造交易的CEO钱治亚和COO刘剑。结合相关事实数据再反观做空报告,可以看出,瑞幸咖啡虽然近几年内呈迅猛之态不断扩张和发展,但究其门店真实销售数据,结合顾客消费心理,发现其在收支细节、营销策略方面值得深究。
一、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形式
(一)销售数据造假
根据进入瑞幸实地探店的调查人员所反馈的证据,将信息汇总后,得出了远小于瑞幸公布的财报中所示的数据:每家店平均日销售量仅为263件,这与瑞幸2019年Q3财报中所述444件差距甚多,其单品的真实平均售价同其自称的价格也有所差异。此外,根据潜入店长群中的人员所反映存在的取餐码“跳单”行为,导致通过订单号计算实际订单量的方法失效,真实数据也因而变得模糊。
此外,在周边产品的销售方面,按照我国现行税法,瑞幸咖啡提供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6%,销售产品适用税率为13%,按照产品类别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瑞幸的周边产品销量也存在夸大情况,其最终发布的公告中所示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行为的成立。
(二)夸大广告支出
瑞幸咖啡发布关于真实造假数据的正式公告前,第三方媒体CTR市场研究跟踪显示曾指,瑞幸将2019年Q3季度的广告支出夸大158%。结合2019年年底瑞幸股价暴涨、Q3财报中所列报虚高的单店盈利以及客单品造假等证据得出,这一切看似不断向好发展的美好表象下,瑞幸如何能将门店真实的亏损数据开诚布公,放任其成为阻挡公司快速前进和获取更多融资的绊脚石?抛开这些因素,仅从收支平衡的角度来说,瑞幸也不得不这么做,账上已经有虚增的收入,就必然得有相应的支出来达到平衡。
(三)关联方伪造交易
浑水曾在做空报告中披露通过瑞幸董事长陆正耀和其好友王百因的一系列交易推断瑞幸可能存在关联方交易的风险,然而2020年7月31日证监会所公布的查处结果也证实了此类风险的成立——瑞幸咖啡境内运营主体及相关管理人员、相关第三方公司大规模虚构交易,从而成为烧起虚增收支这束烈火的一把柴。瑞幸基于所有订单都有线上留痕的记账模式下,公司共计虚构的21.2亿元现金流流入却能够真实存在,则必然有关联方从中作梗。
二、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成因分析
(一)迫于公司内部财务状况的压力
1.提高公司估值
2019年底,瑞幸咖啡线下直营门店增至4507家,已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然而对于彼时的瑞幸,其快速扩张所带来的巨大营销、配送、人力及店面装修成本,却始终无法被店面销售收入所覆盖。因此对于瑞幸这类由于前期投入过多而尚未开始盈利的企业,投资者关注的核心更集中于其营收的增长,营收规模越大,公司估值才会相应升高,这也成为瑞幸虚增收入的直接动因。
2.获取更多融资
瑞幸咖啡从 2017 年成立至上市前,就已经获得了三轮共5.5亿美元的融资,随着2019年的成功上市,其又在纳斯达克募集到了6.95亿美元资金。上市后,为了尽可能高价减持,需将股价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瑞幸通过不断向投资者们讲故事,人为地造成信息不对称来吸引更多投资者,将股价维持在相对满意的水平,一方面使得企业持股人员获取巨额收益,一方面也使其成为公司获取更多融资的筹码。
(二)困于公司商业模式的缺陷
1.咖啡文化传播受限
瑞幸想要传达的咖啡文化同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相比仍处于劣势地位。且就目前增长缓慢的趋势来看,中国的核心功能性咖啡产品市场还很小,无法支撑起瑞幸所期望达到的销售水平。
2.用户群对价格高度敏感
瑞幸的顾客对价格呈高度敏感态度。其早期用来扩展核心目标用户所使用的折扣力度极大的营销手段,使得用户群体先入为主地将其产品价格期待值定在较低水平,也令瑞幸在定价方面处于被动位置——只有通过不断发放折扣力度较大的优惠券才能维持用户粘性。
3.新领域前景未卜
瑞幸原计划至2021年引入近11万台无人售货机置于国内各大城市商场、写字楼,预备将其线上流量引导至线下的自动售货机上。然而同许多竞争对手早已投放好的、具有同样功能,且产品售价更低的售卖机相比,竞争力欠佳。从当前市场数据来看,此类无人售卖机平均日销量尚且惨淡,瑞幸这一新的销售目标的前景亦不容乐观。
(三)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從瑞幸事发初期的矢口否认到两月后的自爆,其态度的陡然翻转令人不得不对其控制环境及风险应对能力进行重新审视。基于风险评估层面,企业未能针对各高管人员及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进行全面了解,存在关联方交易的风险也未能准确披露,必然会增加企业可能因此承担重大损失的风险。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零售模式下,瑞幸每笔交易的发生和记录所涉及的内部流程也更加透明化,然而基于这样的环境下,瑞幸却能够实施这般系统性、全流程的财务造假,且公司内部依然风平浪静,甚至未有内部相关人员的举报得到有效反馈,可见其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层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四)上市公司监管审查不力
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尚不足30年,虽然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市场监管已经在逐步强化,相关法律法规也经历了不断的修改,但就目前来看,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依然不够完善。负责调查瑞幸早期于投资机构、保荐机构等一众中介服务机构在进行工作时并未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谨慎性,最终的报告中也未曾发现任何针对财务造假相关的披露,此番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对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也造成了妨碍。此外,瑞幸咖啡虽然主要业务在中国开展,但其母公司注册地、注册发行证券的证交会及上市交易所都位于国外,基于法律层面,中国证监会对其并无直接管辖权,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内相关机构对瑞幸的监督及管辖能力。
三、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企业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瑞幸因前期扩张速度过快及其种类较为单一的商品设置等不利因素导致实际收入情况不乐观和对大量资金的迫切需求产生矛盾。然而,秉持诚信原则是企业安身立命的道德基础,改变企业当前矛盾状况便是当务之急。企业的制度文化、科学管理、产品质量及创新等建设方面还应做进一步加强,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盈利状况不佳的局面。此外,由于财务造假涉及环节层层勾稽,牵涉人员数量也十分庞大,鉴于其固有的复杂性与隐蔽性,企业应当重视财务层面的各个环节处理,注重员工的专业性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做到有效监督;对于企业管理层等拥有控制权的人员进行多层次的考察和培训,确保公司乃至整个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制定合理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美国敲钟上市当天,当时的CEO钱治亚曾发言表示公司亏损的状况符合当前预期,且在三年到五年间会坚持快速扩张,不考虑盈利。然而时间仅过半年,瑞幸就出现了财务造假的丑闻。诚然,“好看”的业绩和报表会赢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但若仅仅为眼前的利益、为当下更多的投资就选择财务造假这样影响极为恶劣的手段,未免让过强的功利心将目光蒙至短浅愚昧。作为公司高层,不能只局限于收入、利润等短期盈利指标,放眼于公司长期业绩指标才是重中之重,从而做出更加周全的决策,避免因一时急功近利做出的错误决定给公司日后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三)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通过此次瑞幸的财务造假风波,不难看出,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迫在眉睫。在技术不断革新、形式逐渐多元化的新经济环境下,传统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许多互联网企业新型营销模式下的管理控制需要。上市公司应当结合当前经济形式和自身需要建立健全新的内控制度,并对其进行不断补充和优化从而达到长期有效执行的目的。此外,在当今危机四伏且日趋复杂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有必要建立適当且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以便在遇到恶意做空等负面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充分发挥其作用,第一时间联合多方力量应对未知风险,避免事件因处理不利陷入负面的持续发酵使公司遭受更大的损失,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利益、保护投资者权益。
(四)加强外部监督,多层次审视
1.政府和监管机构
不断迭起的新兴商业模式固然使得国内经济市场趋于多元化发展,但局面向好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风险防范和合理监管,谨防其利用同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需要打破这层无形的壁垒,才能保证创新背景下企业百花齐放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有力监管。此外,鉴于中介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往往屈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政府等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干预并强化中介机构在工作中的独立性。
2.第三方中介机构
通过做空报告可以看出,其为了收集证据固然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但分析问题的视角和切入点着实值得思考和借鉴。对于市场第三方中介机构,在对公司进行审计工作时,仅通过传统的审计程序进行财务分析很难发现诸如此次事件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因此,中介机构在保持应有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之余,还应重视对企业商业模式的风险评估,了解其业务范围、成本结构、收支结构以及盈利模式等更深层次的信息,从而更加敏锐地感知企业潜在的造假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圆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基于瑞幸咖啡案例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0(08):181-182.
[2]李唯滨,张一凡.瑞幸咖啡做空事件分析——基于审计视角[J].财务管理研究,2020(05):1-10.
[3]郑丽萍,赵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与治理研究——以瑞幸咖啡公司为例[J/OL].管理现代化:1-3[2020-06-05].https://doi.org/10.19634/j.cnki.11-1403/c.2020.04.001.
[4]黄佳琦,宋夏云.瑞幸咖啡财务舞弊案例分析[J].财务管理研究,2020(05):50-55.
作者简介:
申鑫欣(1999—),女,汉族,河南安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7级会计学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企业财务造假及相应内控研究。